:::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月前身幽蘭谷--胡蘭成、朱天文與「三三」
書刊名:臺灣文學學報
作者:張瑞芬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3
卷期:4
頁次:頁141-201
主題關鍵詞:朱天文胡蘭成張愛玲朱西甯三三集刊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2)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4
  • 點閱點閱:127
  在文學系譜上向來被歸類為「張派作家」的朱天文,自《世紀末的華麗》(1990)到《荒人手記》(1994),引發許多人的注意與研究興趣。由於父親朱西甯的「家學」,早年的朱天文熟讀張愛玲小說,一九七六年遇逢胡蘭成,與朱天心和三三諸人共同打造了「三三」文學現象,成為她的生命與創作最重要的轉捩點,也從此走上逐漸偏離張愛玲的道路。張愛玲早年對胡蘭成文字的點撥,以及胡蘭成之於朱天文,是學問,也是仙緣。在三個人的文本中,不但可見到相互流動的「互文性「(intertextuality),胡蘭成輒以朱天文比張愛玲,更點出他們三人生命情境環環相扣的關係。   將二○○三年朱天文的近作〈巫時〉與她前後作品合觀,可以看見解讀朱天文及其《荒人手記》,除了國族、性別、同志之外的另一種可能。一九九六朱天文〈花憶前身〉,之於一九七六胡蘭成《襌是一枝花》,「時間到這里裏,只得,沒辦法的只得,慢了下來」(〈巫時〉)。就如同壞掉二十年的電鈴,它等於不存在了。一九九六年朱天文的〈花憶前身〉五萬字,念念無一日或忘的,並非淡江風日、牧羊橋上、三三諸友,或那段年少氣盛的「荒唐仗」。那是二十年前,佛祖手中的一念頓悟。禪是一枝在紅淚清露裡盛開的花,那花所憶的前身,即是胡蘭成及當時的自己。朱天文〈花憶前身──記胡蘭成八書〉,應即是從八個角度,來說明和對應她和胡這段師徒因緣。亦即是《荒人手記》的注解。朱天文自《世紀末的華麗》以降的文本,與胡蘭成「女人文明諭」關係至為密切。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胡蘭成用「前半生繁華旂旎的色境作成水露,供養他後半生了寂無色的花枝」。今生今世未了,只因遇逢了朱天文一「三三」裏的核心人物,也是他唯一口傳心授的嫡系女弟子。時間,凝結在那暑夜曇花的永生裡,二十年彷彿一瞬,未曾須臾遠離。
期刊論文
1.江弱水(19970200)。胡蘭成的人格與文體--讀「今生今世」。讀書人,24,54-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錦郁(19930600)。始終維護文學的尊嚴--李瑞騰專訪朱天心。文訊,53=92,80-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莊宜文(19980100)。臺灣現代文學(8)--在君父的城邦:三三文學集團研究。國文天地,13(8)=152,58-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莊宜文(20000600)。雙面夏娃--朱天文、朱天心作品比較。臺灣文學學報,1,263-2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綾琪(20020300)。顛覆性的模倣與雜匯--由朱天文的《荒人手記》談臺灣文學的後現代。中外文學,30(10)=358,156-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亮雅(19950600)。擺盪在現代與後現代之間--朱天文近期作品中的國族、世代、性別、情慾問題。中外文學,24(1)=277,7-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志維(19970300)。以同聲字鏈製造同性之戀--《荒人手記》的ㄈㄨ、語術。中外文學,25(10)=298,160-1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偉誠(19950800)。受困主流的同志荒人--朱天文《荒人手記》的同志閱讀。中外文學,24(3)=279,141-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錦樹(20020400)。胡蘭成與新儒家--債務關係、護法招魂與禮樂革命新舊案。中山人文學報,14,87-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綾琪(2000)。世紀末的荒人美學:朱天文的「世紀末的華麗」與「荒人手記」。中國現代文學理論,17,102-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邱妙津(1995)。中國傳統裡的烏托邦─兼論《荒人手記》中的「情色」與「色情」烏托邦。聯合文學,11(11),33-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朱西甯(1995)。點撥與造就聯合文學。聯合文學,1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瑞芬(2005)。以父之名─朱西甯《華太平家傳》評介聯合文學。聯合文學,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胡蘭成(1945)。中國文明與世界文藝復興。苦竹,3,23-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胡蘭成(1945)。告日本人與中國人。苦竹,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胡蘭成(1944)。談論金瓶梅。苦竹,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胡蘭成(1944)。論張愛玲。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胡蘭成(1945)。張愛玲與左派。天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胡蘭成(1944)。隨筆六則。天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孔維勤(1991)。今日何日兮。民生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孫康宜。掩蓋與揭示─克莉斯特娃論普魯斯特小說中的同性戀問題。聯合文學,12(12),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天文(1989)。小畢的故事。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蘭成(1990)。山河歲月。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蘭成。革命要詩與學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天心(2001)。二十二歲之前。二十二歲之前。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克華(2001)。花與淚與河流。台北: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天文(1994)。荒人手記。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詹宏志(1996)。一種老去的聲音─讀朱天文的《世紀末的華麗》。花憶前身。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西甯(1995)。金塔玉碑─敬悼張愛玲先生。華麗與蒼涼─張愛玲紀念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天文(2002)。花憶前身─回憶張愛玲與胡蘭成玲。再讀張愛玲。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朱天文(1979)。仙緣如花。淡江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仙枝(1979)。好天氣誰給題名。好天氣誰給題名。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愛玲(1992)。國語本《海上花》譯後記。張愛玲散文全編。浙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謝材俊(1994)。昨日的雪而今何在?。七零年代懺情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呂正惠(1995)。臺灣女性作家與現代女性問題。戰後文學經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燿德。坦蕩神州。坦蕩神州。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朱西甯(1978)。萬紫千紅總是春。曲理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朱天文(1979)。大風起兮。淡江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朱天心(1998)。我的朋友阿里薩。想我眷村的兄弟們。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照(1996)。彷彿在君父的城邦。迷路的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丁亞民(1981)。如夢相似。邊城兒。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蔡美麗(1995)。難得庸俗:讀張愛玲雜想。維納斯之變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朱天文(1989)。俺自喜人比花低。小畢的故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胡蘭成(1991)。宗教論。中國的禮樂風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袁瓊瓊。紅樓夢之外。補天遺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愛玲(1978)。日月長新花長生。日月長新花長生。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朱天文(2002)。揮別的手勢。華太平家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胡蘭成(1990)。禪是一枝花。禪是一枝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王孝廉(1986)。山河歲月─淺論胡蘭成的《今生今世》。花落碧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朱天文(1987)。桃樹人家有事。炎夏之都。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胡蘭成(1991)。遂志賦。今日何日兮。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胡蘭成(1978)。踏破賀蘭山缺。踏破賀蘭山缺。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紀大偉(1998)。在荒原上製造同性戀聲音─閱讀《荒人手記》。晚安巴比倫:網路世代的性慾、異議與政治閱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黃錦樹(2003)。神姬之舞─後四十回?(後)現代啟示錄?─論朱天文。謊言與真理的技藝─當代中文小說論集。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胡蘭成。社鼓溪聲。閑愁萬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朱天文(1994)。如何與張愛玲劃清界線─朱天文談《張愛玲短篇小說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淑卿(19961003)。祭胡蘭成--朱天文面對師承有所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西甯(19710531)。一朝風月二十八年--記啟蒙我與提升我的張愛玲先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大任(19941112)。逃不出的荒原--我讀《荒人手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天文(2003)。巫時,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開平(1998)。在知性高塔堆化石積木─訪作家張讓,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錦樹(2001)。世俗的救贖或超越之路:論張派作家胡蘭成。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莊宜文(2003)。朱西甯與胡蘭成、張愛玲的文學因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啟疆(1994)。我的裡面有個她─專訪朱天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羅敬堯(2002)。如果在世紀末,一個荒人:《荒人手記》中的主體形構與當代臺灣酷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詹宏志,朱天文,蘇偉貞(1994)。在孤獨的月夜裡歌唱 ─ 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荒人手記」、「沉默之島」新書發表會座談紀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錦樹。神姬之舞:後四十回?(後)現代啟示錄?。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德威(1997)。序論 : 老靈魂前世今生。古都。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愛玲(1991)。談女人。流言。臺北:皇冠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蘭成(1991)。來寫朱天文。中國文學史話。臺北:三三書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光中(1977)。青青邊愁。青青邊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德威(1996)。從《狂人日記》到《荒人手記》--論朱天文,兼及胡蘭成與張愛玲。花憶前身。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邱貴芬(1998)。李昂。(不)同國女人聒噪:訪談當代女作家。臺北:元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誦聖(2001)。朱天文與臺灣文化及文學的新動向。文學場域的變遷 : 當代臺灣小說論。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