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認識青少年網路沉迷現象與因應
書刊名:中等教育
作者:盧浩權
作者(外文):Lu, Hao-chuan
出版日期:2006
卷期:57:2
頁次:頁114-127
主題關鍵詞:青少年網路沉迷病態性的網路使用失調症影響青少年網路沉迷之因素網路社交活動網路色情網路連線遊戲人際疏離道德感低落網路犯罪因應策略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14
  • 點閱點閱:40
期刊論文
1.游森期(20030900)。臺灣地區大學生人格特質、網路成癮、憂鬱與焦慮之結構方程式模式檢定。教育與心理研究,26(3),501-5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Young, K. S.(2004)。Internet addiction: A new clinical phenomenon and its consequences。American Behavioural Scientist,48(4),402-415。  new window
3.Morahan-Martin, J.、Schumacher, P.(2000)。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16(1),13-29。  new window
4.游森期(20010500)。e世代青少年網路成癮及網路使用之輔導策略。學生輔導,74,34-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Agnew, Robert(1992)。Foundation for a General Strain Theory of Crime and Delinquency。Criminology,30(1),47-88。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吳嫦娥、蔡麗滿(200404)。臺北市青少年網路成癃傾向及網路被害現況調査。「青少年網際網路使用相關問題與防治對策」研討會,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 。嘉義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相臣(200408)。青少年的網路犯罪問題分析:以網路援交而言。「當前國內青少年援助交際問題與防治對策」研討會,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曁研究所 。高雄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行政院主計處(2005)。國情統計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Lin, S. J.、Tsai, C. C.(2001)。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計畫編號:NSC 89-2520-S-009-010)。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戴秀津(2003)。高中職學生網路成癮之相關因素及其身心健康影響探討(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侯蓉蘭(2003)。角色扮演的網路遊戲對少年自我認同的影響(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董潔如(2002)。高中學生網路使用動機、使用行為、個人特性與網路沉迷現象之初探(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韓佩凌(2000)。台灣中學生網路使用者特性、網路使用行為、心理特性對網路沉迷現象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怡安(2002)。線上遊戲的魅力--以重度玩家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盧浩權(2005)。青少年網路沉迷現象與生活壓力、負面情緒之相關研究--以台中市高中生為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銀端(2004)。網路倫理文化。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arrett, N.、郝海洋(1998)。數字化犯罪。瀋陽市:遼寧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Freeman, E. M.(1992)。Addiction behaviors: Effective social approaches。New York:Logman。  new window
4.張春興(1999)。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台北市:東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Greenfield, D. N.(1999)。Virtual addiction: Help for netheads, cyberfreaks, and those who love them。Oakland, CA:New Harbinger。  new window
6.Wallace, Patricia、陳美靜(2001)。網路心理講義。臺北:天下遠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Young, Kimberly S.(1998)。Caught in the Net: How to Recognize the Signs of Internet Addiction--and a Winning Strategy for Recovery。New York, NY:John Wiley & Sons。  new window
其他
1.財團法人臺灣網路資訊中心(2005)。臺灣地區網際網路使用調査,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0307index.shtml, 2005/0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教育部(2005)。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http://masterplan_educities.edu.tw/conference/index 1 .shtml, 2005/07/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Noonan, R. J.(1998)。The psychology of sex: A mirror from the internet。Psychology and the internet : Intrapersonal, interpersonal and transpersonal implications。CA:Academic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