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生命實踐」視域下的張載工夫論:大心與變化氣質說及其具體實踐
書刊名:揭諦
作者:王雪卿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Hsueh-ching
出版日期:2013
卷期:24
頁次:頁53-99
主題關鍵詞:張載工夫論生命實踐大心變化氣質氣質之性Zhang ZaiTheory of moral practiceLife practiceEnlarge XinChange TemperamentNature of Temperam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69
  • 點閱點閱:298
期刊論文
1.許宗興(20070100)。「中國生命實踐哲學」的範疇論。華梵人文學報,8,53-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申(1994)。氣質之性源於道教說。道教文化研究,1994(5),271-2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雪卿(20111200)。以心解經--張載的經典詮釋思想之考察。吳鳳學報,19,439-4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永勝(20100900)。惡之來源、個體化與下手工夫--有關張載變化氣質說的幾個思考。漢學研究,28(3)=62,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閏洙(200807)。張載的大心工夫論。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2(4),5-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廖俊裕(20101200)。證量解經--論劉蕺山《人譜雜記》之詮釋途徑。文學新鑰,12,121-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儒賓(20010600)。變化氣質、養氣與觀聖賢氣象。漢學研究,19(1)=38,103-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立華(2008)。氣本與神化--張載哲學述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宗羲、沈芝盈(2010)。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牟宗三(1985)。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宗周、戴璉璋、吳光(1997)。劉宗周全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唐君毅(199002)。唐君毅全集.哲學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安梧(2006)。儒學轉向: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的過渡。臺北:臺灣學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丁為祥(2000)。虛氣相即--張載哲學體系及其定位。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黎靖德、王星賢(1999)。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牟宗三(1985)。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儒賓(19960000)。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德和(20030000)。儒家思想的哲學詮釋。臺北:洪葉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政揚(20070000)。張載思想的哲學詮釋。臺北:文史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唐君毅(1984)。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杜保瑞(20050000)。北宋儒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牟宗三(1998)。中國哲學的特質。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程顥、程頤、王孝魚、吳廷棟(1983)。二程集。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載、章錫琛(1983)。張載集。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儒賓(2004)。宋儒的靜坐說。儒家哲學。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藤井倫明(2005)。日本研究理學工夫論之概況。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永勝(2005)。中文學界有關理學工夫論之研究現況。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