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表演重塑:臺灣「莎戲曲」演員的身體異化
書刊名:戲劇學刊
作者:陳芳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Fang
出版日期:2014
卷期:20
頁次:頁39-67
主題關鍵詞:表演重塑表演身體莎戲曲跨文化當代戲曲Refashioning actingPerforming bodyShake-xiquCross-culturalContemporary xiq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9
  • 點閱點閱:34
期刊論文
1.龔卓軍(19980400)。身體與想像的辯證:從尼采到梅洛龐蒂。中外文學,26(11)=311,10-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柯立思(2000)。傳統戲曲旦行表演新詮釋--以當代京劇《穆桂英掛帥》、《杜鵑山》及《慾望城國》之劇場表演為範疇(碩士論文)。國立藝術學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鈴木忠志、林于竝、劉守曜(2011)。鈴木忠志:文化就是身體。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芳(2012)。「莎戲曲」:跨文化改編與演繹。臺北:臺灣師大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詩英(2002)。戲曲旦行身段功。北京:中國戲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生媛媛(2007)。戲曲表演身段--女生訓練基礎。北京: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紀慧玲(2012)。梆子姑娘。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芳、嚴立模(2003)。臺灣豫劇團五十年圖志。高雄: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熊姝、賈志剛(2005)。崑曲表演藝術論。瀋陽:春風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大春(200811)。梅洛龐蒂。臺北:生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麗(2004)。太極拳辭典。北京:北京體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魏海敏、張必瑜(1996)。水袖與胭脂:魏海敏的舞臺生涯。臺北:商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Barba, Eugenio.、Savarese, Nicola、Fowler, Richard(1999)。A Dictionary of Theatre Anthropology: The Secret Art of the Performer。NY:Routledge。  new window
12.Brook, Peter(1993)。There Are No Secret。London:Methuen Drama。  new window
13.Suzuki, Tadashi(1985)。The Way of Acting: The Theatre Writings of Tadashi Suzuki。New York:Theatre Communications Group。  new window
14.熊衛(2002)。太極導引:練氣養生入門。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魏海敏(2006)。女伶:魏海敏的影像自述。臺北:積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章詒和(200607)。伶人往事:寫給不看戲的人看。臺北市:時報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盧健英(2006)。絕境萌芽:吳興國的當代傳奇。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Wu, Kuang-ming(1997)。On Chinese Body Thinking: A Cultural Hermeneutics。Leiden:E. J. Brill。  new window
19.Merleau-Ponty, Maurice、姜志輝(2005)。知覺現象學。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鄒慧蘭(1985)。身段譜口訣論。蘭州:甘肅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俊傑(200710)。東亞儒學:經典與詮釋的辯證。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Eugenio, Barba、Savarese, Nicola、丁凡(2012)。劇場人類學辭典:表演者的秘藝。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世阿彌、王冬蘭(1999)。風姿花傳。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Schechner, Richard(1985)。Between Theater and Anthropology。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new window
25.林于竝(2009)。日本戰後小劇場運動中的身體與空間。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墨林(1992)。都市劇場與身體。台北縣: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陳芳,張月綺,賴怡頻(20121126)。訪談記錄--朱海珊,高雄:臺灣豫劇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芳,張月綺,賴怡頻(20130807)。訪談記錄--王海玲、蕭揚玲,高雄:臺灣豫劇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芳,張月綺,賴怡頻(20130808)。訪談記錄--王海玲、朱海珊,高雄:臺灣豫劇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芳,張月綺,賴怡頻(20130808)。訪談記錄--殷青群,高雄:臺灣豫劇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芳,張月綺,賴怡頻(20130809)。訪談記錄--劉建華、蕭揚玲,高雄:臺灣豫劇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芳,張月綺,賴怡頻(20130809)。訪談記錄--朱海珊、劉建華,高雄:臺灣豫劇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芳,張月綺,賴怡頻(20130812)。訪談記錄--魏海敏,臺北:臺灣師大國文所專題討論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芳,張月綺,賴怡頻(20130815)。訪談記錄--呂柏伸,臺北:臺大戲劇系103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芳,張月綺,賴怡頻(20130827)。訪談記錄--吳興國,臺北:當代傳奇劇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西方戲劇男高音,http://www.douban.com/note/143246545/。查詢日期:2014年1月25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育昇(2012)。案發現場的逆旅。量.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陸萼庭(2005)。壹、「載歌載舞」辨。清代戲曲與崑劇。臺北:國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彭鏡禧(2004)。「自我打岔」:試論《暴風雨》的一個奇特現象。細說莎士比亞論文集。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曾復(1990)。從余叔岩的聲、像、文字資料研究余派的藝術原則。余叔岩藝術評論集。北京:中國戲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光明、蔡麗玲(1993)。莊子的身體思維。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