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影視文本中歷史意識的重構與轉變:以韓國電影中的「光州事件」為例
書刊名:應用語文學報
作者:何寶籃
作者(外文):Ho, Pao-lan
出版日期:2017
卷期:5
頁次:頁43-60
主題關鍵詞:歷史意識韓國電影敘事光州事件主體Historical consciousnessKorean filmNarrativeGwang-Ju Democratization MovementSubjec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46
  • 點閱點閱:24
期刊論文
1.林有慶(20070400)。韓國電影產業的資本變動與電影產製的變化。新聞學研究,91,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丁祈方、曾姝瑜(20120600)。綜觀螢幕配額制減半後的韓國電影產業。傳播管理學刊,13(1),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世鋒(2006)。新世紀韓國電影崛起要因分析。當代電影,2006(4),59-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明華(2008)。韓國電影的產業化之路與本土身份的建構。電影文學,13,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Standish, Isolde(1993)。Korean Cinema and the New Realism: Text and Context。East-West Film Journal,7(2),54-80。  new window
6.Lee, Sue Jin(2011)。The Korean Wave: The Seoul of Asia。The Elon Journal of Undergraduate Research in Communications,2(1),85-93。  new window
7.柯志明(20051200)。歷史的轉向:社會科學與歷史敘事的結合。臺灣社會學,10,149-1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蕭阿勤(20030600)。認同、敘事、與行動:臺灣1970年代黨外的歷史建構。臺灣社會學,5,195-2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樑楷(2006)。歷史意識是種思维的方法。思想,2,125-1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良榕(2012)。韓國電影如何起死回生?。天下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意植(20150100)。韓國的電視媒體控制。新聞學研究,122,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麗雲(20051000)。威權主義國家與電視:臺灣與南韓之比較。新聞學研究,85,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立熙(20110600)。南韓的民主轉型--以光州事件為分水嶺。臺灣國際研究季刊,7(2),155-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Domanska, Ewa、彭剛(2007)。邂逅:後現代主義之後的歷史哲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Lewis, Bernard(1975)。History: Remembered, Recovered, Invented。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Collingwood, Robin George、何兆武、張文杰(1997)。歷史的觀念。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Davis, Darrell W.、Yeh, Yueh-yu、黃慧敏(2011)。東亞電影驚奇--中港日韓。台北: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Vanoye, Francis、王文融(2012)。書面敘事‧電影敘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周健蔚、徐鳶(2010)。韓國電影史:從開化期開花期。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Carr, Edward H.、王任光(1995)。歷史論集。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Jenkins, Keith、江政寬(1999)。後現代歷史學--從卡耳和愛爾頓到羅逖與懷特。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立熙(2013)。韓國史:悲劇的循環與宿命。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秋雯(20120000)。韓國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與動向。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丹尼爾•圖德、胡菀如(2013)。韓國:撼動世界的嗆泡菜。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加藤敬事(2004)。東亞四地:書的新文化。台北:網絡與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Rancière, Jacques、劉紀蕙、林淑芬、陳克倫、薛熙平(2011)。歧義。臺北:麥田/城邦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Lothe, Jakob、徐強(2011)。小說與電影中的敍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昭全(2009)。韓國文化史。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裴宜理、陳紅民(2015)。什麼是最好的歷史學。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Kerr, Margee、蕭美惠(2016)。恐懼密碼:為什麼我們總是怕黑、怕鬼、怕獨處?。台北:商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Burgoyne, Robert(1997)。Film Nation: Hollywood Looks at U.S. History。Londo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new window
19.Stam, Robert、陳儒修、郭幼龍(2002)。電影理論解讀。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Jenkins, Keith、賈士蘅(1996)。歷史的再思考。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蒂芬尼.史密斯、林金源(2016)。情緒之書。木馬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蕭阿勤(20120000)。重構臺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蕭阿勤(20080000)。回歸現實:臺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Chung, Christopher K.,Cho, Samson(2008)。Significance of Jeong in Korean Culture and Psychotherapy,http://www.prcp.org/publications/sig.pdf。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金善娥(2010)。誰的民族電影:韓國電影政治再現的歷史和語境。韓國電影史:從開化期開花期。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