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治臺灣的福客關係
書刊名:民族學界
作者:林正慧
作者(外文):Lin, Cheng-hui
出版日期:2017
卷期:39
頁次:頁7-73
主題關鍵詞:客人福老日治臺灣福客關係HakkaHoloTaiwan under the Japanese rul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kka and Holo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52
  • 點閱點閱:35
期刊論文
1.洪惟仁(20100900)。宜蘭地區的語言分佈與語言地盤的變遷。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3(3),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淑鈴(20121200)。異族通婚與跨族收養:日治時期前、中、後、先鋒堆客家與其他族群互動的軌跡。高雄師大學報. 人文與藝術類,33,161-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守禮(1944)。ことば、ならはし。民俗臺灣,4(4),6-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正元(20100600)。福佬客的歷史變遷及族群認同(1900年迄今):以高雄六龜里、甲仙埔之北客為主的調查分析。高雄師大學報. 人文與藝術類,28,93-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381101)。高雄支所。臺灣刑務月報,4(11),9-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10)。廣東語練習。法院月報,4(12),6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警友編輯部(1937)。廣東族の研究。警友,1937(8)=174,117-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警友編輯部(1937)。廣東族の研究。警友,1937(11)=177,94-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連溫卿(1943)。福老媽その他。民俗臺灣,3(1),14-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曾士榮(20081200)。一九二○年代臺灣國族意識的形成 : 以《陳旺成日記》為中心的討論 (1912-1930)。臺灣文學學報,13,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甫昌(19931200)。族群通婚的後果:省籍通婚對於族群同化的影響。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6(1),231-2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和安(20081200)。日治時期高雄甲仙、六龜的新竹州移民與樟腦經營。新竹文獻,35,92-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麗華(2011)。「客家」身份的建構--殖民體系下的香港新界與臺灣六堆。贛南師範學院學報,32(1),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三浦祐之(1934)。臺北平野の開拓に就いて。臺灣農事報,327,136-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小川尚義(1906)。臺灣語に就て。臺灣協會會報,90,8-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中島利郎、彭萱(2003)。日治時期臺灣研究的問題點--根據臺灣總督府的漢文禁止以及日本統計末期的台語禁止為例。文學臺灣,46,298-3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尹章義(19851200)。閩粵移民的協和與對立:以客屬潮州人開發臺北以及新莊三山國王廟的興衰史為中心所作的研究。臺北文獻 (直字),74,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耀德(20090600)。日治時期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之入學問題與族群關係。臺灣史研究,16(2),23-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洪惟仁(1987)。消失的客家方言島--現在開始極救還不遲。客家風雲,3,13-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海島洋人(1943)。續大箱埕童歌抄。民俗臺灣,3(7),42-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許秀霞(20111200)。做客「成功」、成功做客--臺東縣成功鎮客家家族記事。臺東大學人文學報,2,137-1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運棟(1985)。河洛人與客家人。三臺雜誌,2,1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施添福(20011000)。日治時代臺灣地域社會的空間結構及其發展機制--以民雄地方為例。臺灣史研究,8(1),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許雪姬(19911200)。臺灣光復初期的語文問題。思與言,29(4),155-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國祁(19780700)。清代臺灣社會的轉型。中華學報,5(2),131-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學堂、黃宣衛(20100200)。臺東縣客家族群之分布及其社會文化特色。東台灣研究,14,89-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和安(2008)。日治時期臺灣島內新竹州移民之研究。2008年第二屆臺灣客家研究國際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鄭政誠(2007)。日治時期臺灣客家族群人口動態之研究。中央大學歷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調查課(1937)。臺灣常住戶口統計(昭和十一年末)。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溫紹炳、葉茂榮(2003)。臺灣樟腦產業與客家人散佈研究。臺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秀昭(2007)。北客南遷高雄地區的開發與義民爺信仰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苡芳(2006)。花蓮地區之族群分佈及族群關係--晚清迄日治時期(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嘉貿(2010)。寺廟、家族與東勢地區的客家社會(1683-1920)(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馨方(2010)。美濃鎮吉洋地區閩客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曾國明(2003)。日治時代楠梓仙溪中游地區的土地開發與區域特色之形塑(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美蓉(2008)。黃旺成與其政治參與(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素貞(2008)。日據時期臺灣人對日本文化之迎拒:殖民性、現代化與文化認同(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珍慧(2010)。中寮鄉客家話的語言接觸現象(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連梓鈞(2011)。從語言接觸之觀點探討客家聚落的族群互動關係--以新屋鄉笨港村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和安(2007)。日治時期南臺灣的山區開發與人口結構:以甲仙六龜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中杰(1999)。臺灣福佬客分布及其語言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美玲(2005)。日治時期知識份子文化認同的轉變:繪畫與文學的認同關係(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邱淑英(2014)。日治時期杉林地區客家與其他族群關係:以族群通婚及收養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柯光任(2012)。日治以來彰南地區客家移民與竹塘醒靈宮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靖嵐(2008)。東部客家?花蓮玉里兩個客家社區的族群關係與認同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啟仁(2007)。恒春地區客家二次移民之研究--以保力村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邱正略(2009)。日治時期埔里的殖民統治與地方發展(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賴郁如(2009)。客家族群的再次遷移與內在關係:以屏東縣長治鄉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名暖(1989)。彰化、雲林地區客家人的語言轉換(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趙川明(2006)。客鄉--鹿野大原客為鄉。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北廳(1919)。臺北廳誌。臺北:株式會社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武內貞義(1914)。臺灣。臺北:株式會社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鍾理和(1996)。鍾理和日記。高雄縣:高雄縣財團法人鍾理和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臺灣總督府(1924)。臺灣現勢要覽。臺北: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鍾淑敏、詹素娟、張隆志、吳美慧、謝仕淵、謝奇鋒、蔡峙(2010)。曹永和院士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1918)。大正四年第二次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記述報文。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臨時戶口調查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枝萬、林美容、丁世傑、林承毅(2008)。學海悠遊:劉枝萬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柯旗化(2002)。臺灣監獄島--柯旗化回憶錄。高雄:第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華昌、蔡焜霖、吳水燈、盧兆麟、陳英泰、王春長、陳孟和、王文清(2004)。叛逆的天空--黃華昌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育德、近藤明理(2011)。「昭和」を生きた台湾青年:日本に亡命した台湾独立運動者の回想1924-1949。草思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新竹州(1932)。新竹州第九、十回保健衛生調查書。新竹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戴寶村、溫振華(1998)。大臺北都會圈客家史。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桃園廳(1906)。桃園廳志。桃園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彰化縣文化局(2005)。彰化縣客家族群分布調查。彰化市:彰化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戴國煇(2011)。史學與臺灣研究。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03)。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第三回事業報告。臺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許曹德(1990)。許曹德回憶錄:一個臺灣人的成長史。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竹南郡役所(1985)。竹南郡要覽。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80)。天地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雲林、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2009)。明清宮藏臺灣檔案匯編。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吳濁流(1989)。無花果。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何鳳嬌、陳美蓉、黃天橫(2008)。固園黃家:黃天橫先生訪談錄。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平台紀事本末。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山根勇藏(1930)。臺灣民族性百談。臺北:杉田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守真、臧紫騏(2002)。口述歷史:臺灣文學耆碩--葉石濤先生訪問紀錄。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西岡英夫(1942)。臺灣の風俗。東京:雄山閣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五味田恕(1935)。新竹州の情勢と人物。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卞寶第、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5)。閩嶠輶軒錄。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臺中廳庶務課(1920)。臺中廳管內概要。臺中:臺中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臺灣總督官房臨時戶口調查部(2000)。第一回臺灣國勢調查(第三次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要覽表。東京:文生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汪榮林(2005)。咱的故鄉:中埔。嘉義:嘉義縣中埔鄉立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徐正光(1996)。美漢鎮誌。美濃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高雄州警務部衛生課(1928)。高雄州第六回保健調查書.潮州郡萬巒庄佳佐及新厝。高雄州:高雄州警務部衛生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張炎憲(1995)。諸羅山城二二八。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建墻(2008)。福爾摩沙之夜--一個臺灣八十歲老人的回顧。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朝海。普甯樂善堂陳家族譜。美國猶他家講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黃紀男(1991)。老牌臺獨黃紀男泣血夢迴錄。臺北:獨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新竹州役所(1985)。新竹州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新竹廳出品協會(1916)。新竹要覽。新竹:新竹廳出品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葉石濤(1995)。一個臺灣老朽作家的五O年代。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橋本賢康(1930)。少年日本地理文庫.臺灣。東京:厚生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蕭銘祥(1996)。屏東縣鄉土史料。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戴國煇(2002)。臺灣史研究集外集。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戴國煇(2002)。臺灣史研究集外集。臺北: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03)。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第二回事業報告。臺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鍾筆政(1998)。鍾筆政回憶錄(一)--徬徨與掙扎。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蘆竹庄役場(1985)。臺灣省新竹州術庄志彙編(二)--大園庄誌。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孫爾準、北京大學圈書館館藏稿本叢書編委會(1987)。孫文靖公奏牘稿本。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陳俊傑(2003)。國姓鄉福佬化客家裔漢人的族群關係調查。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蔡慧玉、吳玲青(1997)。走過兩個時代的人--臺籍日本兵。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陳其南(1991)。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允晨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林正慧(20150000)。臺灣客家的形塑歷程:清代至戰後的追索。臺北:臺大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許佩賢(20050000)。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黃昭堂、黃英哲(1998)。臺灣那想那利斯文。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持地六三郎(1912)。臺灣殖民政策.全。合資會社冨山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戴國煇、林彩美(20020000)。臺灣近百年史的曲折路: 「寧靜革命」的來龍去脈。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屠繼善(1960)。恆春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周婉窈(20030000)。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1908)。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記述報文.明治三十八年。臨時臺灣戶口調査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110626)。調查廟宇之一說,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秋坤,利天龍,曾坤木,莊天賜(2012)。屏東地域的人群分類與聚落街庄發展(1623-1930),http://digital.cultural.pthg.gov.tw/chapter_list.php?no_id=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8990622)。南端に於ける福建人と廣東人,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000325)。臺南縣辨務署廢合(改革の曙光),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020410)。雜事/粵人掃墓,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120405)。新竹通信挹彼注茲,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160209)。王廟將成,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160401)。王廟遷座祭典,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170630)。地方近事/中埔廣東人の勢力,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190301)。驛夫の大喧嘩廣東人對福建人,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210610)。廣東人と福建人とが入亂れて喧嘩農林校工事場で,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250808)。戀の鞘當から廣東福建兩種族反目,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270504)。嘉義廣寧宮,開設廣文義塾,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270519)。諸羅/義塾開始,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270527)。美女に戲れたのが原因で福建人と廣東人が近来稀有の大亂鬥,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290215)。彰化/方便一則,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330321)。福建人廿餘名が六名を半殺し廣東人と喧嘩して,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330629)。捕魚の事から福建廣東人の大亂闘關係者を警察で取調中,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050831)。學校雜爼,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9050913)。製糖會社之成立,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051108)。雜報/阿緱通信/埤圳分配水量,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051108)。蕃薯藔通信/廢祠立牌,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9060127)。阿緱通信/會費充作學資,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9060222)。阿緱廳下之近況,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9060225)。蕃薯藔產業雜俎,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9060607)。新竹學界,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9060830)。恆春民情,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名川生(19071228)。隨轅日記,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19080304)。邱光祚卒,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19080807)。湖海琅國/員林短札/盂蘭例會,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19080902)。車中被盜,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19090826)。湖海琅國/員林短札/盂蘭例會,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19110605)。新竹通信/挹彼注茲,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19110924)。新竹通信/賑災後聞,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19111005)。潤波氏祝宴紀盛,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恆嘉(1996)。以「國語學校」為場域,看日治時期的語言政策。臺灣近百年史論文集。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玉茹(2001)。閩粵關係與街庄組織的變遷--以清代吞霄街為中心的討論。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編輯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俊昌(2008)。嘉義縣「北部客」分佈及其文化模式。嘉義研究:社會、文化專輯。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臺灣人文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江美瑤(2002)。住民志。關山鎮志。臺東:關山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東連(1994)。臺灣東部的客家人。客家文化論叢。臺北:中華文化興運動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茂桂(1997)。臺灣的政治轉型與政治的「族群化」過程。族群政治與政策。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嬿庄(2005)。彰化縣的福佬客的語言與變遷。彰化縣客家族群分布調查。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克武、潘國華(1999)。黃華昌先生訪問紀錄。成嚴時期臺北地區政治案件口述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大可(2009)。群體認同與符號:以客家地區為中心的考察。客家族群與文化再現。臺北:智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邱彥貴(2005)。彰化縣客家簡述。彰化縣客家族群調查。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