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高中歷史核心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作者:葉煬彬
書刊名:教育核心價值實踐之研究;陳清溪 (主編)
頁次:235-277
出版日期:2010
出版項:臺北: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主題關鍵詞:高中歷史核心能力
學門:教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4
期刊論文
1.王健文(2006)。「九五暫綱」下歷史教學的困境與出路。社會天地,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雄(2003)。談中學歷史課的探究性學習。歷史月刊,186,124-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家復(2001)。談美國歷史科全國標準的一封信。歷史月刊,157,116-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俊憲(2002)。國外社會科教科書革新研究及對我國之啓示。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3(1),17-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慈淑(1999)。歷史與歷史教育的目的--試析倫敦大學兩位學者的爭議。東吳歷史學報,5,179-2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延齡(2002)。建構主義的歷史教學。歷史月刊,176,95-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冠華(2003)。實現歷史教育價値的關鍵--培養歷史科核心能力。歷史月刊,186,117-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元(2007)。考試命題隨筆。歷史月刊,234,122-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元(2007)。考試命題隨筆。歷史月刊,235,120-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元(2007)。考試命題隨筆。歷史月刊,236,124-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煬彬(2004)。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蕾定本教科書比較研究。中學教育學報,11,179-2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葉煬彬(2007)。中小學社會領域一貫課程體系探究。中學教育學報,14,109-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葛兆光(2001)。歷史的意義--讀兩種歷史教科書和入門書的隨想。歷史月刊,167,99-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Prahalad, C. K.(2007)。企業核心能力。哈佛商業評論,7(3),70-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Heyneman, S. P.(1981)。Textbookb and achievement in deve loping countries : What we know。Curriculum Studies,3,46-227。  new window
16.Stoskopf, A.(2001)。Reviving Clio: Inspired Histo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out High-Stakes Tests)。Phi Delta Kcippcm,82(6),468-473。  new window
17.宋佩芬(2008)。講述中的歷史思維教學:一些可能與問題。師大學報,53(1),175-1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Slater, John、吳雅婷、涂麗娟、蔣興儀(20010300)。歷史教學中的權力競逐--一門悖離人性的人文學科?。東吳歷史學報,7,173-1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譯瑩(20001000)。「開放」之後,九年一貫課程中教科書的再建構:以社會學習領域為例。師大學報. 教育類,45(2),17-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元(20060800)。教歷史,要教歷史知識的結構與方法--談清華大學的一門歷史課。歷史月刊,223,114-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慈淑(20060600)。英國歷史教育改革中的「時序」爭議。東吳歷史學報,15,207-2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彼得、周孟玲(19940600)。兒童學習歷史的進程。清華歷史教學,3,5-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季芳(2004)。21世紀新課程--研究性學習。第六屆兩岸三地課程理論研討會。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70-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慈淑、劉靜貞(1998)。英國中學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及其理念試析。方法論: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的分析編寫國際學術研討會。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311-3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遠華(1993)。問題研究法在培養與發展學生歷史思維能力上的教學實踐。高級中學歷史教學法研討會,151-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俊傑(2002)。中國傳統歷史思想中的時間概念及其現代啓示。中華文明21世紀新意義研討會。臺北:喜馬拉雅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冠華(2006)。結合歷史核心能力與史事內容?。第三屆歷史教學新嘗試研討會,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107-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全義(2006)。載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第三屆歷史教學新嘗試研討會,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111-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靜(2006)。對學生歷史探究學習的研究。歷史的學習與理解:學生如何學習歷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管美容(2006)。從評量看學生基本歷史能力:以大考中心95年度歷史科研用試題測試為例。第三屆歷史教學新嘗試研討會,62-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蔡蔚群(2006)。核心能力及其實踐的可能。第三屆歷史教學新嘗試研討會,103-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青萸(2005)。課程與權力運作:以高中歷史科課程綱要修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瑀韓(2007)。九五高中歷史課綱修定脈絡下高中歷史教師主體性之探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巴爾格、莫潤先、陳桂榮(1989)。歷史學的範疇和方法。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浩生(2007)。史學通論四種。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進材(2006)。教學理論與方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樑楷(1993)。歷史的思維。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羌義華、瞿林東、趙吉惠(2003)。史學導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教育部(2006)。中小學課程體系參考指引。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Behan McCullagh, C.、張秀琴(2008)。歷史的邏輯:把後現代主義引入視域。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雅各布•布克哈特、施忠連(1992)。歷史的反思。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葉煬彬(1993)。歷史教育目標的探索與霣踐。豐原:教育部台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煬彬(1994)。國民中學社會領域課程探究。豐原:臺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煬彬(1995)。國民中學認識臺灣課程架構探究--統整的、霣作的、臺灣主體的以及年鑑學派模式之建立。豐原:臺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葉場彬(2006)。高中社會領域課程綱要探究。豐原:教育部台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葉煬彬、林佳穎(2009)。「歷史核心能力的探索與實踐」期中報告。三峽: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麥克.史丹福、劉世安(2003)。歷史研究導論。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Danto, A.(1985)。Narration and Knowledge。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6.Haydn, T.、Arthur, J.、Hunt, M.(2001)。Learning to teach history in the secondary school : A companion to school experience。London:Routiedge Falmer。  new window
17.White, H.(1987)。The Content of the Form。London。  new window
18.郭實渝(1996)。美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探討美國經驗。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Davis, Ozro Luke Jr.、Yeager, Elizabeth Anne、Foster, Stuart J.(2001)。Historical Empathy and Perspective Taking in the Social Studies。Lanham, Md。  new window
20.教育部(2004)。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Carr, Edward H.、王任光(1968)。歷史論集。臺北:幼獅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UCLA National Center for History in the Schools、劉德美(1996)。美國歷史科--世界史國家課程標準:探索通往現在之路。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凱斯.詹京斯、賈士衡(2006)。歷史的再思考。臺北市: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進興(20060000)。後現代主義與史學研究。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教育部(2008)。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許冠三(1959)。史學與史學方法。臺北:旋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爾敏(1977)。史學方法。臺北: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吳光明(1991)。歷史與思考。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Droysen, Johann Gustav、Rusen, Jorn、胡昌智(1986)。歷史知識的理論。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杜維運(1979)。史學方法論。臺北:華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嚴建強、王淵明(2001)。西方歷史哲學。臺北:慧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Bloch, Marc Leopold Benjamin、周婉窈(1989)。史家的技藝。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NCSS(1994)。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Social Studies: Expectations of Excellence。Washington, DC: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new window
34.李紀祥(20010000)。時間.歷史.敘事: 史學傳統與歷史理論再思。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行政院(2007)。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http://www.rdec.gov.tw/public/Attachment/53229514571.pdf, 200808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DfEE(2009)。The National Cumculum: handbook for primary teachers in England Key stages 3 and 4,http://cumculum.qcda.gov.uk/, 20090805。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周樑楷(2006)。歷史意識是種思維的方法。歷史與現實。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煬彬(2009)。高中歷史教育的現況與展望。永續發展教育政策與制度規劃之探索。三峽: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chrag, F.(1992)。Conceptions of knowledge。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New York, NY:Macmillan。  new window
4.Young, Michael F. D.(1971)。An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curricula as socially organized knowledge。Knowledge and control: New directions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London:Collier Macmillan。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