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新移民及其子女的文化展演-
作者:林彩岫
書刊名:多元文化教育:新移民的原生文化與在地適應
頁次:111-131
出版日期:2013
出版項:臺北:五南
主題關鍵詞:新移民文化展演新移民子女
學門:教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邱琡雯(2009)。新移民女性對展演母文化的經驗詮釋。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伯璋(20091200)。當前多元文化教育實踐與省思--兼論新多元文化教育的可能。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1,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佩宜(20040400)。展演「製作」:所羅門群島Langalanga人的物觀與「貝珠錢製作」展演。博物館學季刊,18(2),7-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開忠(20060400)。跨界越南女性族群邊界的維持:食物角色的探究。臺灣東南亞學刊,3(1),63-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Chan, E.(2003)。Ethnic identity in transition: Chinese new year through the years。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35(4),409-423。  new window
6.莊勝義(20091200)。從多元文化觀點省思「弱勢者」的教育「問題」與「對策」。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1,17-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盧梅芬(20050100)。人味!哪去了?:博物館的原住民異己再現與後殖民的展示批判。博物館學季刊,19(1),65-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吳明季(2010)。以原住民部落社群觀點,談國立博物館與部落社群合作之行與不行。臺北市: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瑞坤(2010)。博物館與文化包容性--從社會文化的賦權談新移民議題的可能性。「當地方遇見博物館:臺灣經驗與跨文化視野」學術研討會。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187-2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翰璧、張維安、王宏仁、郭瑞坤、劉清耿(2010)。讓流動的生命說故事--當博物館遇見新移民。「當地方遇見博物館:臺灣經驗與跨文化視野」學術研討會。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167-1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立芸(2009)。紀錄片對新移民女性議題的再現與詮釋:以「移民新娘三部曲」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2009年年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國基(2008)。東南亞外籍配偶子女雙族裔認同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嚴春財(2007)。阿里山鄒族教育觀: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俊凱、張翰璧、張維安、王宏仁(2011)。性別化的新移民展示政治:關於國內策展的反思。博物館展示的景觀。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Dean, David、蕭翔鴻(2006)。展覽複合體:博物館展覽的理論與實務。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功明(20040000)。原住民藝術與博物館展示。臺北: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Obama, B.、王耀輝、石冠蘭(2008)。歐巴馬夢想之路--以父之名。臺北市: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彰化縣文化局(2005)。彰化縣客家族群調查。彰化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Nash, G. B.(1999)。Forbidden Love: the secret history of mixed-race America。New York:Henry Holt and Company。  new window
7.洪泉湖(2005)。臺灣原住民教育中的教師問題研究:以臺東縣原住民地區國中為例。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何定照(20090206)。回首匆匆胡德夫放歌滿座淚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正峰(2004)。嘗試瞭解福佬客現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哲斌(20101017)。黑手那卡西,協助底層發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聰榮(2004)。從福佬客談臺灣族群分類結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臺中縣政府(2010)。臺中縣99年終身學習及多元文化博覽會暨學習楷模表揚大會大會手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賴志彰(2004)。從福佬客談臺灣族群之認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羅肇錦(2004)。從福佬客認同談臺灣認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內政部(20110810)。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輔導實施計畫,http://www.moi.gov.tw/chi/chi_inforeport/inforeport_detail.aspx?sn=68&type code=&pages=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行政院客委會(2004)。福佬客文化節--主委的話,www.ihakka.net/fulao2--4/main_1.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孟憲騰(2007)。南投新移民學習中心舉辦母國文化日活動,http://www.epochtw.com/7/5/28/56521.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邱琡雯(20070405)。新移民女性的角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apr/5/today-o5.htm。  new window
12.邱琡雯(20070424)。國際理解教育,http://ceag.ylc.edu.tw/xoops2/uploads/tad_uploader/2738_自由時報_2.doc。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邱琡雯(2009)。新移民女性的現身至展演,http://hss.edu.tw/ex-press doc detail.php?doc id=109&plan title=express format id=。  new window
14.苗栗縣政府(2005)。中華民國94年苗栗縣國際日--多元族群嘉年華活動,http://www.miaoli.gov.tw/cht/newsview_snyc.php?menuID=1088&forewordID=101616&secureChk=46aadld2631088249c3091e7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教育部國教司(2011)。新移民子女教育改進方案,http://www.edu.tw/files/news/EDU02/新移民子女教育改進方案.doc。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教育部社教司(2011)。發展新移民文化計畫,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topical.aspx?topical_sn=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新竹市政府(2006)。新移民子女教育輔導計畫--國際親子日活動,http://fcu.org.tw/~ju/teacher/95bActive/national/national.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新唐人(2010)。新移民新春圍爐--大人小孩兩樣情,http://www.ntdty.com/xtr/b5/2010/02/07/atext390784.html.-新移民新春圍爐一大人小孩兩樣情.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梅國小(2007)。桃園縣楊梅國小95學年度多元文化週活動一覽表(96.5.21-96.5.25),http://web.emes.tyc.tw/board/uphold/ 多元文化週.doc。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義守大學(2011)。第二屆「新移民之美攝影比賽」得獎名單,http://iscd.isu.edu.tw/upload/iscd/l/isu3/html/index.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義守大學(2010)。新移民之美攝影比賽得獎名單,http://iscd.isu.edu.tw/upload/iscd/l/isu3/html/index.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臺中市政府(2006)。新移民聯誼歡度健康國際日,http://publish.lihpao.com/Education/2006/10/16/0404/index.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臺中市政府(2008)。臺中市97年度新移民文化交流暨母親節聯歡活動,http://www.tccg.gov.tw/sys/msg_print/ts=47ff027a:5da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臺北市吉林國小(2007)。3/5-3/9新移民多元文化週活動,http://www.clps.tp.edu.tw/vschool/ButtetinDetail〜asp?Bullethi td=108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2007)。多元文化國際週,洋溢異國風情,http://news.tp.edu.tw/paper_show.aspx?EDM=EPS200703081044196G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慶正(2009)。國際移民日千人健走,募集2010新年心願,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4/6482992.s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涂文欽(2012)。粤籍移民在彰化縣的分布及其語言特色,http://www.ntcu.edu.tw/ogawa/history/6th/6-3.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Berscheid, E.、Reis, H. T.(1998)。Attraction and close relationships。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New York:McGraw-Hill。  new window
2.洪泉湖(20060000)。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產業與休閒觀光之互動--以茶山部落為例。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譚光鼎(2010)。鄉土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臺北市:高等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Schofield, J. W.(2007)。The colorblind perspective in school: Causes and consequences。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new window
5.王俐容(20060000)。多元文化的展示與族群關係:以文化藝術節為例。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