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重建或發明?--臺灣歌謠傳統的建立與形象再現
書刊名: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作者:蕭義玲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5
卷期:7
頁次:頁81-115
主題關鍵詞:臺灣歌謠歷史敘事傳統再現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2
  • 點閱點閱:133
「台灣歌謠」是人為定義操縱下的論述,因此觀察這套論述如何產製?如何傳播?成為本文首要的課題。簡言之,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標不是台灣歌謠本身,而是它的形象,及其形象的塑造過程。在這過程中,我們將可以看到台灣歌謠如何從大眾文化躍居為國家文化?如何從流行歌曲而「經典化」成為類似民謠的形象?若干作者又如何從沒沒無聞到為之建立塑像、紀念館?從形象傳播到紀念館的塑造,我們可以看到某種一以貫之的敘事權力在運作,由此,我們的觀照點便必須從文本再現與歷史書寫,進而延伸到研究者對台灣歌謠的「政治性」解讀,從中探討權力與知識的糾葛問題。’政治性與知識的關連是文本研究者常常忽視的課題,此處本文並非就「政治正確」來解讀台灣歌謠的政治性,而是就其與政治社會中權力來源的親密性來說台灣歌謠傳統的建立。因此本文將試著將台灣歌謠的發展放置於歷史脈絡中予以理解,讓台灣歌謠歷史形象的變遷與再現的權力輪廓(configuration of power)清晰呈現。 本文藉著顯示台灣歌謠傳統的建構,實際上是要展示在台灣歌謠這一領域中,人們以著怎樣的技術手段,去客觀化主體。藉著這樣的思索,我們希望能面對台灣的多元文化狀況與歷史記憶進行深思,從自己身處時代與歷史的一些趨於定性化的迷失中突圍出來,進而再現歌謠研究的生命活力。
期刊論文
1.張釗維(19910800)。流行歌謠詞曲作家大事記(初稿)。聯合文學,7(10)=82,130-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簡上仁(1990)。臺灣歌謠展。民生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麗娟(2005)。王明山經典收藏 臺語歌謠原音重現。新臺灣新聞周刊,4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麗娟(2005)。時代悲歌,旋律泣訴-戰後臺語歌謠六十年系列。新臺灣新聞周刊,4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00)。用臺灣歌謠唱出百年歷史。民生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001)。本土歌謠進廟堂,和成欣業感觸多。新臺灣新聞周刊,3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麗娟(2005)。認識臺灣‧貼近庶民。新臺灣新聞周刊,4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筱峰(1997)。時代心聲:戰後二十年的臺灣歌謠與臺灣的政治和社會。臺灣的文學與歷史學術會議。臺北:世新大學。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杜文靖(2000)。臺灣歌謠歌詞呈顯的臺灣意識(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克隆(1998)。台語流行歌曲與文化環境變遷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簡上仁(1988)。臺灣音樂之旅。臺灣音樂之旅。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莊永明(1997)。臺北市文化人物略傳。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Giddens, Anthony、陳其邁(2001)。失控的世界: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的省思。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Fiske, John、王曉玨、宋偉杰(2001)。理解大眾文化。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Sontag, Susan、陳耀成(200410)。旁觀他人之痛苦。臺北:唐山: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曾慧佳(1998)。從流行歌曲看臺灣社會。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釗維(199408)。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一九七〇年代台灣現代民歌發展史--建制,正當性論述與表現形式的形構。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Storey, John、張君玫(2001)。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臺北市: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霍布斯邦、陳思仁、潘宗億、洪靜宜、蕭道中、徐文路、崔姆.路普、摩根、康納汀、康恩、藍傑(2002)。被發明的傳統。貓頭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莊永明(1994)。台灣歌謠追想曲。台北:前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Said, Edward W.、王志弘、王淑燕、郭菀玲、莊雅仲、游美惠、游常山(1999)。東方主義。臺北: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杜文靖(1993)。大家來唱臺灣歌。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Dreyfus, Hubert L.、Rabinow, Paul、錢俊(1995)。傅柯:超越結構主義與詮釋學。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鄭恆隆、郭麗娟(2002)。台灣歌謠臉譜。臺北市:玉山社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Shils, Edward、傅鏗、呂樂(1992)。論傳統。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Gellner, Ernest、李金梅、黃俊龍(2001)。國族與國族主義。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盧建榮(19990000)。分裂的國族認同:1975-1997。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Burke, Peter、許綬南(1997)。製作路易十四。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安東尼.吉登斯、趙旭東、方文、王銘銘(1998)。現代性與自我認同。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郁秀(1996)。音樂臺灣--1895~1995。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秀美(2000)。戲劇電影史奠基基-呂訴上。臺北人物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陸揚、王毅(2001)。大眾文化研究。大眾文化研究。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盧非易(2003)。從數字看台灣電影五十年,http://www.cinemaY2/intro.htm, 2003/0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添旺(1954)。也談臺灣流行歌的改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史白靈(1965)。臺語歌曲演變的方向,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淑卿(1988)。民間學者專訪系列之七:追尋臺灣歌謠的根-莊永明秉諸史觀形諸散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訴上(1958)。臺灣歌謠的再建設,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52)。臺南廣播電臺將增加新節目,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56)。臺灣歌謠 今晚演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二愛(1978)。臺灣民俗歌謠作家列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89)。臺灣歌謠著作權人協會昨天成立,共有六十多位會員,包括林二、陳百潭等,多半是閩南語歌曲的詞曲作家。未來工作除收費外,還包括整理臺灣歌謠的資料,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呂訴上(1954)。臺灣流行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宜蘭鄉土教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周添旺(19610611)。臺語歌曲的逆流-禁唱部分國語歌曲和日本軍歌有感,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73)。螢幕前後,林二舊曲新聲,余光有新噱頭,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二(1977)。少女心曲望春風,作者皤然一老翁;李臨秋今上蓬萊仙島,新作相思梅林二譜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二(1977)。春風望斷:李臨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二(1977)。李泰祥對地方音樂的貢獻,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莊永明(1988)。可將這些通俗的歌謠改編成嚴肅音樂才能保存長久,因為「通俗音樂在音樂史上的地位永遠不及嚴肅音樂。」,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曾永義(1983)。擁抱我們的鄉土:民謠的魅力,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80)。邱垂貞否認喊衝打,吳振明堅稱遭刑求,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980)。黃信串涉嫌叛亂,軍法審訊問答紀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92)。讓鄧雨賢重生,為臺灣歌謠請命,李總統、謝艾潔是幕後功臣,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92)。昨版臺北望春風:鄧雨賢作品,征服音樂廳,李總統感動,兩千觀眾喝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2004)。產手效應驚人,藍危機總動員,民調「史無前例」逼近,淺藍也觀望,連宋決密集造勢全力催票,並續打經濟牌,突顯候選人特質,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2003)。港務員升資考閩南語考題不計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993)。南縣向臺灣歌謠前輩吳晉淮致敬!回味「關仔嶺之戀」十月舉行系列紀念活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996)。南縣積極宣揚地方藝術家,吳晉淮雕像揭慕,洪通畫作將放洋展出,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2004)。關子嶺明起提供視、味、聽、觸覺饗宴,溫泉音樂節暨全國閩南語歌曲創作賽,熱鬧開鑼,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2003)。鄧雨賢紀念館芎林、龍潭爭設,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1968)。商閩南語歌曲問題,昨舉行座談會,與會者認應求全面改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Furth, C.(1980)。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保守主義。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保守主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道遠(2003)。歷史學科知識本質之檢討、分析與應用-以現今國中臺灣史教材為例。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論文集。臺北:稻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