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道」的保存與實踐--論《老子》對儒家政治思想的省思
書刊名:問學集
作者:高翊軒
出版日期:2007
卷期:14
頁次:頁84-95
主題關鍵詞:存有創生異化互補保存實踐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77
  • 點閱點閱:51
中國哲學史上各家的思想體系,對於「道」的定義之差異,同時也表現著不同的哲學家對宇宙人生理解的基本觀念。其中道家《老子》學所定義的「道體」是「無」,故在人生應世的態度上倡導守柔、不爭、謙退等思考方式,以往學術界一向有將該書當成權謀之書的說法,這很明顯地是受到了《韓非子》一書對老子學的詮釋所致。但不論《老子》的本意為何,若是觀察中國的經典詮釋史,從漢代儒法整合、魏晉玄佛交涉、以至於宋代以後的三教會通,都是因應著當代的需要去詮釋古籍,以創發出新生的意義,並同時去回應每個當代,逐漸層累成一種生生不息的文化有機體。華族傳統的政治思維以往一向以儒家思想為主導,這也使得華夏政府體制即使有著不可避免的「必要之惡」,卻仍然能夠維持一種穩定的社會體系,以使「社會公利」得以生養與發展。但至清末以降,儒家的思想體系,卻一再遭受到了各種不堪的打擊,於是,當今學界開始嘗試省思如何「反省治療」儒家思想的異化、以至於廢棄?那麼,道家《老子》這一套從個人生命出發、以至生活世界實踐的哲學體系,在中國政治思想史上,若想要完成儒家「人文化成」的使命,應該適合擺放在怎樣的定位呢? 故本文將逐章開展論述《老子》的政治哲學為何?首章論儒家人文化成的理想性失落,兼論《老子》「境界形態的形上學」以接引論述後章的「政治觀」,次章論述道家此種由形上開展至形下作為的「政治論」,並說明《老子》只是以「正言若反」的論述策略來說明他的哲學內涵而己,此並非反對「聖智仁義」等德行,而是對儒家思想扭曲異化的一種反思而己,並從哲學角度論「儒、道互補」的義理結構;再次章則論述,若由《老子》政治哲學的見解,故可知其亦絕非權謀之書,以人類生活的歷史世界來反省,應該如何解決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的困境?終章則以當代知識份子的自我期許,來對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做出回應作結。
期刊論文
1.閻鴻中(199912)。唐代以前「三綱」意義的演變--以君臣關係爲主的考察。錢穆先生紀念館刊,7(1),56-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牟宗三(19751015)。道家的「無」底智慧與境界形態的形上學。鵝湖,1(4),5-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素貞(197504)。韓非子喻老篇析論。臺北:巨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912)。中庸。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邦雄(198803)。老子的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00308)。老子。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牟宗三(200009)。四因說講演錄。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孫廣德、黃競新(200110)。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安梧(2006)。新道家治療學與老子的智慧。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唐德剛(1998)。晚清七十年(一)中國社會文化轉型縱論。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Smelser, N. J.、陳光中、秦文力、周愫嫻(1996)。社會學。臺北市:桂冠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錢穆(199011)。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台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象、成玄英、陸德明、郭慶藩、王孝魚(1993)。莊子集釋。臺北市: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光國(2001)。社會科學的理路。臺北: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袁保新(1991)。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邦雄(1999)。21世紀的儒道:儒道兩家思想的現代出路。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錢穆(2001)。中國思想史。蘭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牟宗三(1997)。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光直(1988)。考古學專題六講。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安梧(20030000)。人文學方法論:詮釋的存有學探源。臺北:讀冊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戴聖、孫希旦、沈嘯寰、王星賢(1990)。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弼(200308)。老子指略。老子四種。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安梧(200308)。朱子「理體中心主義」下的歷史觀。道的錯置--中國政治思想的根本困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賈誼(199410)。過秦論。文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韓非、王先慎(200410)。六反。韓非子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韓非、王先慎(200410)。功名。韓非子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勞思光(200103)。法家與秦之統一。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慶藩、王孝魚(1993)。齊物論。莊子集釋。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紀曜(199406)。仕與隱--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兩極。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理想與現實。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安梧(2003)。論「道的錯置」:中國文化宰制類型的一個闡析。道的錯置--中國政治思想的根本團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邦雄。當代新道家的生命進路。儒道之間。臺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