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再論漢儒之「三綱」說--以《白虎通》之〈性情〉與〈三綱六紀〉為核心的探討
書刊名:中國文學研究
作者:何儒育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o, Jo-yu
出版日期:2008
卷期:25
頁次:頁43-77
主題關鍵詞:白虎通天道觀人性論三綱對話體系SangangBaihu tongEther transformation cosmologyTheory of human na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35
  • 點閱點閱:56
期刊論文
1.陳禮彰(2002)。《白虎通》的人性觀。澎技學報,5,1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德興(2005)。兩漢氣化宇宙論之研究(博士論文)。輔仁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安、陳麗桂(2002)。淮南子。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董仲舒、鍾肇鵬(2005)。春秋繁露校釋。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士珂(1971)。孔子家語疏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葛兆光(2000)。中國思想史: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班固、陳立(1997)。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Eliade, Mircea、楊素娥、胡國楨(2000)。聖與俗--宗教的本質。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儒賓(19960000)。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引之(1991)。廣雅疏證。山東友誼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97)。七緯,山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清)馬國翰(1967)。詩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清)郭慶藩(1958)。莊子集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家駱(1977)。漢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97)。論語,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