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延遲與選擇--從《巴黎樂誌》和許常惠早年的音樂創作試探其現代意識與文化關懷
書刊名:臺灣音樂研究
作者:連憲升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en, Hsien-sheng
出版日期:2008
卷期:7
頁次:頁89-124
主題關鍵詞:許常惠巴黎日記現代性二十世紀當代亞洲音樂Hsu Tsang-HoueiParisJournalModernityTwentieth centuryContemporary Asian music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42
  • 點閱點閱:44
期刊論文
1.許常惠(1996)。數字“五”在中國傳統音樂結構中的優越地位--試論中西音樂思考的差異之--。音樂研究學報,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連憲升(200512)。一個「兼容並蓄」風格的嘗試--從《梅花操》的創作探尋繼承與發展許常惠先生音樂遺產的可能方向。音樂研究,11,63-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Hersant, Philippe(199507)。Jolivet, un homme direct et généreux。La Traversière。  new window
4.連憲升(20071000)。從《丟丟銅仔》到《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試談呂泉生早期的民歌編曲、歌曲創作和他的鄉土關懷。臺灣音樂研究,5,47-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婉窈(20050600)。想像的民族風--論江文也文字作品中的臺灣與中國。臺大歷史學報,35,127-1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連憲升(1999)。從《昨自海上來》到《葬花吟》。音樂研究學報,8,208-2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沈清松(19930400)。從現代到後現代。哲學雜誌,4,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許夢青(1960)。鳴劍齋遺草。高雄市:大友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oivin, Jean(1995)。La Classe de Messiaen。Paris:Christian Bourgois Editeur。  new window
3.卓甫見(2002)。陳泗治--鍵盤上的遊戲。臺北:時報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舜文(2002)。張錦鴻--戀戀山河。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簡巧珍(2003)。蕭而化--孤芳眾賞一樂人。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孫芝君(2002)。以歌逐夢的人生--呂泉生。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己任(2002)。江文也:荊棘中的孤挺花。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戴瑞坤(2000)。鹿港鎮志。彰化:鹿港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佐野光司(2007)。日本戰後音樂史。東京:平凡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目黑惇(1999)。日本幻作曲20世紀。東京:音樂之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谷芳(1997)。典型在夙昔。臺北:望月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獻堂(1960)。林獻堂先生紀念集。臺中:林獻堂先生紀念集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許雪姬(2000)。灌園先生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許常惠(1994)。音樂史論述稿。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錦鴻(1957)。和聲學。臺北:大陸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蕭而化(1953)。現代音樂。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蕭而化(1961)。和聲學。臺北: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韓國鐄(2002)。戴粹倫:耕耘一畝樂田。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Aguila, Jesus(1992)。Le Domaine Musical - Pierre Boulez et vingt ans de créations contemporaine。Paris:Fayard。  new window
20.Bérard, Sabine(1998)。et Jacques Castérède, Musique Langage Vivant 3 - analyse d'oeuvres musicales du XXe siècle。Paris:Zurfluh。  new window
21.Boulez, Pierre(1966)。Relevés d'apprenti。Paris:Editions du Seuil。  new window
22.Boulez, Pierre(1989)。Jalon。Paris:Christian Bourgois Editeur。  new window
23.Brelet, Gisèle(1963)。«Musique Contemporaine en France», en Histoire de la Musique 2 - Du XVIIIe siècle à nos jours,Encyclopédie de la Pléiade。Paris:Editions Gallimard。  new window
24.Louvier, Alain(1997)。L'orchestre。Paris:Editions Combre。  new window
25.Messiaen, Olivier(1995)。Traité de Rythme, de Couleur, et D'ornithologie。Paris:Alphonse Leduc。  new window
26.Moindrot, Gérard(1999)。Approches symboliques de la musique d'André Jolivet。Paris:UHarmattan。  new window
27.吳文星(2000)。鹿港鎮志。彰化:鹿港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許常惠(1982)。巴黎樂誌 : 一個中國人在巴黎的音樂日記。臺北:百科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許常惠(1983)。中國音樂往哪裡去。臺北:百科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許常惠(1986)。中國新音樂史話。臺北:樂韻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連憲升(1992)。奧利維亞.梅湘早年生平及其音樂與人格特質。臺北:連憲升:中國音樂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趙琴(2002)。許常惠:那一顆星在東方。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許雪姬(2004)。臺灣歷史辭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許常惠(1991)。台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邱坤良(1997)。昨自海上來--許常恵的生命之歌。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周婉窈(20030000)。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許常惠(2000)。我的作曲道路。中國新音樂史論集--表達方式、表達能力、美學基礎。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隆志(2004)。殖民現代性分析與臺灣近代史研究:本土史學史與方法論芻議。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臺北:播種者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