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包山楚簡》法律文書「平等意識」試探
書刊名: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作者:詹今慧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an, Chin-hui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8
頁次:頁21-44
主題關鍵詞:包山楚簡法律文書平等正當性Bao-shan Bamboo Slips from Chu TombLegal documentsEqualityLegitimac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69
  • 點閱點閱:122
期刊論文
1.謝世民(20020600)。政治權力、政治權威與政治義務。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湯餘惠(1993)。包山楚簡讀後記。考古與文物,1993(2),69-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琳儀(2003)。包山竹簡選釋。江漢考古,1993(4),55-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天虹(1993)。《包山楚簡》釋文補正。江漢考古,199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葛英會(1996)。《包山》簡文釋詞兩則。南方文物,1996(3),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唐蘭(1976)。陜西省岐山縣董家村新出西周重要銅器銘辭的譯文和注釋。文物,1976(5),55-59+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振武(1996)。燕國銘刻中的「泉」字。華學,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毛漢光(20021200)。「平等概念與平等實際」:中國人權史平等權研究之一。佛光人文社會學刊,3,137-1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羅運環(2002)。釋「四吧」〉。古文字研究,24,345-3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于少時(1993)。青銅器法典匜銘文試析。文博,6期,4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紅(2006)。對匜銘文涉及問題的幾點認識。歷史文物月刊,16卷1期,32-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白於藍(1999)。包山楚簡文字編校訂。中國文字,25期,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學勤(1979)。岐山董家村訓匜考釋。古文字研究,1,149-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夏淥(1993)。讀包山楚簡偶記-受賄、國帑、茅門有敗等字詞新義。江漢考古,2期,77-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曹錦炎(1993)。包山楚簡中的受期。江漢考古,1期,68-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盛張(1976)。岐山新出匜若干問題探討。文物,6期,4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許學仁(1983)。楚文字考釋。新《中國文字》,7,107-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郭秋永(2006)。權力概念的解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8卷2期,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偉(1995)。包山楚簡所見邑、里、州的初步研究。武漢大學學報,1期,90-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恩林、張全民(1998)。包山受期簡析疑。江漢考古,2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程武(1976)。一篇重要的法律史文獻談匜銘文札記。文物,5期,50-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盛璋(1992)。包山楚簡辨證、決疑與發復。湖南考古輯刊,第六集,186-1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錫全(1991)。肴腏考辨。江漢考古,1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董蓮池(1999)。也說包山簡文中的受期。古籍整理研究學刊,4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董蓮池(2000)。釋楚簡中的辯字。古文字研究,22,200-2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裘錫圭(2006)。釋戰國楚簡中的「」字。古文字研究,26輯,250-2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賈繼東(1996)。包山楚簡中受期簡別解。東南文化,1期,64-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劉釗(1998)。包山楚簡文字考釋。東方文化,1/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魏(女勇)娥(2001)。匜新讀。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8卷,377-3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龐懷清等(1976)。陝西省岐山縣董家村西周銅器窖穴發掘簡報。文物,5期,3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常宗豪等編(1995)。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光裕等編(2003)。第四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演討會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詹今慧(2008)。《包山楚簡》法律文書封建/郡縣權力結構初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詹今慧(2005)。先秦同形字研究舉要(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顏世鉉(1997)。包山楚簡地名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司馬遷、裴駰、司馬貞、張守節(1975)。史記。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鼎文(1980)。韓非子。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家浩(2000)。九店楚簡。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玄、陸德明、孔穎達、阮元(1955)。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班固、顏師古(1975)。漢書。臺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Rawls, John、Kelly, Erin、姚大志(2002)。作爲公平的正義:正義新論。臺北:左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端(20040500)。韋伯論中國傳統法律。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零(19980200)。李零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玄、賈公彥(1955)。周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杜正勝(1990)。編户齊民--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杜預、孔穎達、阮元(1955)。春秋左傳正義。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偉(1996)。包山楚簡初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海年(2006)。戰國秦代法制管窺。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1991)。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信芳(2003)。包山楚簡解詁。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葉達雄(1982)。西周政治史研究。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4)。殷周金文集成。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健文(19950000)。奉天承運:古代中國的『國家』概念及其正當性基礎。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羅運環(2002)。釋包山楚簡敔三字及相關制度。《簡帛研究》2002、20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藤田勝久(2004)。包山楚簡及其傳遞的楚國信息-紀年與社會體系。《簡帛研究》20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大西克也(2000)。關於包山楚簡字的訓釋。東京大學中國語中國文學研究室紀要,第三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史傑鵬(2001)。讀包山司法文書簡札記三則。簡帛研究,上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朴俸柱(2005)。戰國楚的地方統治體制。《簡帛研究》2002、20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988)。商君書。台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郭秋永(1991)。民主精英論及其政治平等概念。正義及其相關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偉(2001)。楚簡與楚史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管仲、房玄齡(1983)。管子。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趙平安(2002)。試釋包山簡中的「」。《簡帛研究》2002、20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信芳(1996)。包山楚簡司法術語考釋。《簡帛研究》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廣東炎黃文化研究會(1998)。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廣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廣瀨薰雄(2007)。包山楚簡受期「門又敗」再探。簡帛,第二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1955)。論語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鄭剛(2004)。戰國文字中的「陵」和「李」。楚簡道家文獻辨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鄭玉波(2005)。法學緒論,16版。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劍(2007)。甲骨金文(??)字補釋。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釗(2005)。利用郭店楚簡字形考釋金文一例。古文字考釋叢稿。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家浩(2006)。談包山楚簡「歸鄧人之金」一案及其相關問題。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錫全(1992)。《包山楚簡》部分釋文校釋。湖北出土商周文字輯證。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錫全(2001)。楚簡「(言帶)」字簡釋。簡帛研究二〇〇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