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朱子格物說與陽明質疑評議
書刊名:警專學報
作者:王大德
作者(外文):Wang, Da-de
出版日期:2009
卷期:4:6
頁次:頁25-36
主題關鍵詞:朱子朱熹王陽明王守仁格物即物窮理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89
  • 點閱點閱:76
論文摘要 朱子學的核心思想之一即其「格物」說,牟宗三先生說:「朱子真正工夫著力處 實在格物窮理,全部事業、勁力全在格物窮理處展開。」陽明《傳習錄》中對格物 說提出了三點質疑:「先儒解格物為格天下之物,天下之物如何格得?且謂一草一木 亦皆有理,今如何去格?縱格得草木來,如何反來誠得自家意?」陽明這三點質疑, 不但不能呈現出朱子格物說的限制所在,反而自曝其短。本文首先欲說明朱子之格 物說,其次來探討《傳習錄》中陽明對格物說所提出之三點質疑,最後嘗試呈現朱 子格物說之真正限制。
圖書
1.戴瑞坤(1994)。陽明學漢學研究論集。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7603)。王陽明全書。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8503)。朱子大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君毅(2000)。中國哲學原論。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99)。王陽明哲學研究。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牟宗三(2000)。現象與物自身。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大德(2009)。朱陸異同新論--以「心與理、心與物」爲向度之新綜析。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秦家懿(1992)。王陽明。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錢穆(1994)。朱子新學案。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唐君毅(2004)。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復觀(1994)。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來(2008)。朱子哲學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牟宗三(1993)。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古清美(1990)。明代理學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牟宗三(2000)。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榮捷(1988)。朱子新探索。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金春峰(19980000)。朱熹哲學思想。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蒙培元(1990)。理學的演變:從朱熹到王夫之戴震。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周天令(19990000)。朱子道德哲學研究。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牟宗三(1996)。圓善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述先(19950000)。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馮友蘭(1991)。中國哲學史新編。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鍾彩鈞(2002)。朱子學的開展:學術篇。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朱熹、鵝湖月刊社(1984)。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