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馮夢龍《三言》「連引手法」的寫實性初探--「以沈小官一鳥害七命」、「一文錢小隙造奇冤」為例
書刊名:文學前瞻
作者:蘇欣郁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0
頁次:頁15-23
主題關鍵詞:馮夢龍三言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9
  • 點閱點閱:156
《三言》,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總集的先河。在《三言》的作品中,並無艱深藻飾的文字,沒有歌功頌德的文章,只有喜怒哀樂情緒分明的市井小民故事,藉由寫實展現當時人物的人生觀。不過,在這些作品中,有部分學者以為像〈沈小官一鳥害七命〉、〈一文錢小隙造奇冤〉這樣故事離奇的寫法,與社會寫實相距甚遠,因此價值不大。筆者則從這兩篇的情節安排與內容意蘊重新檢視其價值。發現這兩篇故事,馮夢龍在情節安排上運用「連引」手法,將離奇的案情巧妙連綴。同時作者運用「偶然性情節」,以「偶然性」線索為主線,配合出場人物的各種性格在社會現實的利害衝突中,引發出「必然性」的串連故事發展,有其製造高潮迭起氣勢與反映深刻社會現實問題的必要。
期刊論文
1.王定璋(1995)。動盪的現實 混亂的社會--《三言》反映的社會秩序。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3,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薛麗雲(199401)。馮夢龍對小說理論中“虛”“實”觀的繼承與發展。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賢彬(1994)。馮夢龍“適俗”觀淺論。青海師專學報,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學曾(1994)。論中國古典小說偶然性情節的審美價值。承德民族師專學報,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賈利亞(199505)。儒家思想同市民意識的衝突和融合--馮夢龍『三言』之本來面貌說要。黃岡師專學報,15(2),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定璋(1994)。論馮夢龍《三言》中的冤假錯案。天府新論,5,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吟芳(1996)。《三言》「發跡變泰」題材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樂蘅軍(1967)。宋代話本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倪連好(2002)。(三言)公案故事計謀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國家文藝基金管理委員會(1988)。中國文學講話(九)明代文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賈文仁(199102)。古典小說大觀園。台北:天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振鈞、毛德富(198808)。禁錮與超越--從三言二拍看中國市民心態。北京: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火慶(199007)。不入流的智慧。台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遜、孫菊園(1991)。中國古典小說美學資料匯粹。臺北市:古籍出版社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鴻泰(199406)。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樂蘅軍(199204)。意志與命運--中國古典小說世界觀綜論。臺北: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