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網球運動參與者之休閒運動動機、阻礙及效益之研究
書刊名: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
作者:李立良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 Li-liang
出版日期:2010
卷期:29:4
頁次:頁99-112
主題關鍵詞:臺北市休閒涉入運動涉入網球活動Taipei CityLeisure involvementSport involvementTennis activ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16
  • 點閱點閱:195
期刊論文
1.Kaiser, Henry F.(1974)。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Psychometrika,39(1),31-36。  new window
2.沈易利(1993)。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4(1),319-3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立新(2004)。淺析網球運動的終身健身價值。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9),376-3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皆榮(20040400)。倡導休閒活動、展開亮麗人生。學校體育,14(2)=81,38-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麗玉、王宗進(20040200)。東海大學教職員工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6(1),57-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俊雄(19960400)。休閒概念面面觀。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1),69-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Crawford, Duane W.、Godbey, Geoffrey C.(1987)。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Leisure Sciences,9(2),119-127。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景耀(2009)。東吳大學學生休閒活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堂立(2004)。臺灣網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45-2000)(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曉怡(2005)。臺南市國小游泳團隊學童運動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廖建盛(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需求及阻礙因素之研究--以雲林縣斗六市國小學童為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世昌(2000)。同儕對休閒活動影響之研究--以南開工商專科學校為例(碩士論文)。朝陽大學,台中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廖志猛(1994)。休閒運動參與者生活形態及運動態度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籃球、游泳參與者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羅明葵(2001)。持續參與社區舞蹈班婦女在休閒滿意、自覺運動利益與社區意識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慶忠(2006)。高中職教師休閒運動需求與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以屏東縣為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元田(2003)。嘉南地區高中職學生休閒活動調查之研究(碩士論文)。致遠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碧媜(1999)。消費動機、服務品質與購後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大學推廣教育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顏友莉(2006)。雲林科技大學運動代表隊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玉鈴(1998)。大學生休閒內在動機、休閒阻礙與其休閒無聊感及自我統合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Goodale, T. L.、Witt, P. A.(1989)。Recreation non-participation and barriers to leisure。Understanding leisure and recreation。College, PA:Venture Publishing, Inc。  new window
2.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數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tebbins, R. A.(1980)。Amateurs: On the margin between work and leisure。Beverly Hills, CA:Sage publication。  new window
4.林生傳(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縣: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春興(1991)。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思倫、歐聖榮、林連聰(1998)。休閒遊憩概論。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Kidder, L. H.(1981)。Research mathodology in socialrelatione。N. Y.:Holt, Rinehart & Winston。  new window
8.Godbey, G.(1990)。Leisure in your life: an exploration。State College, PA:Venture Publishing。  new window
9.王文科(1997)。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漢良(2002)。休閒參與動機、身體活動態度、休閒運動阻礙及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台灣中部地區大專院校學生為例。台北:師大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許義雄(1985)。青少年休閒活動現況及阻礙因素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Iso-Ahola, S. E.(1999)。Motivational Foundations of Leisure。Leisure Studies: Prospect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State College, PA:Venture。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