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儒道情懷」與「鵝湖精神」--從「王邦雄」與「曾昭旭」時代的《鵝湖月刊》說起
書刊名:鵝湖
作者:林安梧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An-wu
出版日期:2011
卷期:37:4=436
頁次:頁35-46
主題關鍵詞:儒道情懷鵝湖月刊中國文化王邦雄曾昭旭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59
  • 點閱點閱:8
期刊論文
1.蔡仁厚(20070400)。性情與修養--為牟宗三先生專號而作。鵝湖,32(10)=38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安梧(20011200)。後新儒學的社會哲學:契約、責任與「一體之仁」--邁向以社會正義論為核心的儒學思考。思與言,39(4),57-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安梧(19960600)。儒家道德實踐的根本困結及其轉化創造之可能--從咒術型的實踐因果邏輯到解咒型的實踐因果邏輯。佛光學刊,1,131-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安梧(20050800)。牟宗三的康德學及中國哲學之前瞻--格義、融通、轉化與創造。鵝湖,31(2)=362,12-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安梧(20101000)。鼎革之際--《儒學革命: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北京商務版)序言。鵝湖,36(4)=424,47-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安梧(20071100)。經典詮釋的存有學探源--關連《存有三態論》的根源性探討。南方學院學報,3,3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安梧(200507)。六經責我開生面:《鵝湖》三十周年禱辭。鵝湖,3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齊勇(199402)。唐牟徐合論。學人,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安梧(198708)。走向實感的批判之路。鵝湖,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安梧(19971000)。牟宗三先生之後:咒術、專制、良知與解咒--對「臺灣當代新儒學」的批判與前瞻。鵝湖,23(4)=268,2-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安梧(20050600)。「新儒學」、「後新儒學」、「現代」與「後現代」--最近十年來的省察與思考之一斑。鵝湖,30(12)=360,8-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安梧(20030400)。「道」「德」釋義:儒道同源互補的義理闡述--以「老子道德經」「道生之、德蓄之」暨「論語」「志於道、據於德」為核心的展開。鵝湖,28(10)=334,23-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安梧(20051100)。《存有三態論》諸向度的展開--關於後新儒學的「心性論、本體論、詮釋學、教養論與政治學」。鵝湖,31(5)=365,9-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安梧(20051200)。明清之際:從「主體性」、「意向性」到「歷史性」的一個過程--以「陽明」、「蕺山」與「船山」為例的探討。國文學報,38,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安梧(20061200)。中西哲學會通之「格義」與「逆格義」方法論的探討--以牟宗三先生的康德學與中國哲學研究為例。淡江中文學報,15,95-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安梧(20020100)。從「牟宗三」到「熊十力」再上溯「王船山」的哲學可能--後新儒學的思考向度。鵝湖,27(7)=319,16-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曾昭旭(1995)。王船山哲學。臺北:遠景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昭旭(200705)。曾昭旭的愛情教室。臺北:健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安梧(2001)。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臺北:明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邦雄(1984)。緣與命。臺北:漢光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安梧(2006)。儒學轉向: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的過渡。臺北:臺灣學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安梧(19870000)。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安梧(19960000)。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察:以「血緣性縱貫軸」為核心的理解與詮釋。臺北:幼獅。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安梧(200401)。儒教文化中「夫婦軸家庭觀」與「君臣軸家庭觀」的對比。復旦哲學評論。上海:上海復旦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