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王弼《老子注》之「體用」義探析--兼論與崇本舉末、崇本息末之理論關係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呂慧鈴
作者(外文):Lu, Hui-ling
出版日期:2011
卷期:7
頁次:頁101-114
主題關鍵詞:老子王弼體用本末崇本息末崇本舉末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6
  • 點閱點閱:128
魏晉王弼以主觀智解的方式把握老子之道,以「無」來說明天地萬物存在之根據,故言「無形無名者,萬物之宗主」,他刊落了老子道之有性,單提「無」之作用的保存,固為「形下之有」得以存在之充分條件,然對於形下萬物而言,卻缺乏其成其自己如此之存在的必要條件,此在王弼詮解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章之理路時,可見其迴避老子宇宙論式的揭示,而轉以本體論的入路標舉「以無為本」,此為其時代背景之勢所趨,提出「以無為本」及「崇本息末」以調和儒道。再之,王弼以無為本且以無為用,其「體用」義俱在道在無而說,「無之體」乃一根據義同於老子「道之無性」,「無之用」乃一實現義等於老子「道之有性」,故王弼雖刊落有性單提「無」,實際上其以「體用」義為無之內涵,已不違老子道之雙重性的本意。只是其「無」之體畢竟不是一能生之體,是就著收攝在主觀沖虛之心靈境界而說的體,故是一更虛靈、妙用之體,只作為保全形下「有」之妙用,故「有」是可能離開無而墮失其自身之純粹價值成為「失本之末」,故王弼標舉「崇本息末」力圖補足無之體用義的不足,進而達至本末合一之「崇本舉末」的最高境界。
期刊論文
1.莊耀郎(19920600)。王弼之有無義析論。國文學報,21,145-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淑君(19950100)。論王弼注老之思維方式。鵝湖,20(7)=235,3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璉璋(19950600)。王弼玄學思想的考察。鵝湖學誌,14,27-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祖漢(19940600)。「體用不二」與體證的方法。鵝湖,19(12)=228,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莊耀郎(1991)。王弼玄學(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湯一介(2000)。郭象與魏晉玄學。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君毅(1978)。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葆玹(1987)。正始玄學。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牟宗三(1986)。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老聃、王弼、樓宇烈(1983)。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弼、韓康伯、孔穎達(1989)。周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莊耀郎(n.d.)。魏晉玄學的有無論。含璋光化--戴璉璋先生七秩哲誕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