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自「為政以德」至「不忍人之政」--從心身修養論孔孟「政德修養」之理論發展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何儒育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o, Jo-yu
出版日期:2010
卷期:6
頁次:頁103-120
主題關鍵詞:德行政德道德情感四端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20
  • 點閱點閱:53
先秦儒學自孔子開始,就相當重視德目、德行與修養等相關論題,而在《論語》與《孟子》中,有許多言論是對著為政者言說的,在這些話語中,是否有對於為政德行的討論?目前學界對孔孟思想的研究,較少關注政德修養的面向,筆者在本文中,循著此研究的罅隙,從為政之德的內涵與身心修養方法切入,透過對春秋與戰國時期政治與文化背景的考掘與探究,以及孔孟理論的發展與改變,勾勒出孔孟對政德內涵與修養方法的理論。在對孟子的討論中,筆者加入道德情感的面向,從孟子與君王對話的情境中,如其實地提煉孟子對為政者道德情感的思想與論述,而能對孔孟政德修養觀有一全面的認識,而能描述出其中之發展與流變。
期刊論文
1.Hoffman, Martin L.(1981)。Is Altruism Part of Human Natur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40(1),121-137。  new window
2.蒙培元(20011100)。情感與理性。哲學與文化,28(11)=330,1019-1033+1078-10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沈六(20050600)。道德發展之擬情論。公民訓育學報,16,85-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潘小慧(20020700)。上博簡與郭店簡「性自命出」篇中「情」的意義與價值。輔仁學誌. 人文藝術之部,29,129-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雯瑤(1995)。臺灣地區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角色與功能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家毅(2008)。孔孟德行論研究。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載。正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魏啟鵬(2005)。簡帛文獻《五行》箋證。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正勝(1981)。周代城邦。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亞里斯多德、高思謙(2006)。尼各馬科倫理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荀卿、王先謙、楊倞(1973)。荀子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晏、邢昺(2001)。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臺北市: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杜預、孔穎達、阮元(1989)。左傳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熹(1987)。四書集注.論語。臺北:漢京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孟軻、趙岐、焦循、沈文倬(1987)。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寶楠、劉恭冕、高流水(1990)。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毛亨、鄭玄、孔穎達(1982)。毛詩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孔安國、孔穎達(198208)。尚書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司馬遷、楊家駱(1980)。史記。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火旺(1999)。倫理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班固、顏師古(1972)。漢書。臺北市:明倫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許慎、徐鉉(1963)。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儒賓(19960000)。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陸九淵(1981)。陸九淵集。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寬(1998)。戰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蔡仁厚(19840000)。孔孟荀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趙岐、孫奭(1989)。孟子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牟宗三(2005)。圓善論。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明輝(1990)。康德與儒家。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苗力田、康德 Kant, Immanuel(2001)。道德形而上學原理。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牟宗三(2005)。道德理想主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牟宗三(2005)。政道與治。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郭克煜(1994)。魯國史治體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