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儒門內的莊子》與「跨文化臺灣《莊子》學」
書刊名: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作者:賴錫三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ai, Hsi-san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7:1=105
頁次:頁3-30
主題關鍵詞:儒門內的莊子楊儒賓莊子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81
  • 點閱點閱:12
期刊論文
1.何乏筆(20090600)。跨文化批判與中國現代性之哲學反思。文化研究,8,125-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賴錫三(20131200)。朱利安與莊子相遇於「渾沌」之地--中、西「跨文化」交流的方法反思。文與哲,23,389-4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施益堅(20090600)。當代東亞倫理學的兩種主體概念--論和辻哲郎、唐君毅和牟宗三對哲學倫理學的進路。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6(1),145-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賴錫三(20131200)。《莊子》「即物而道」的身體現象學解讀。中正漢學研究,2013(2)=22,91-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乏筆(20141200)。混雜現代化、跨文化轉向與漢語思想的批判性重構(與朱利安「對-話」)。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4(4)=96,79-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賴錫三(20150600)。《老子》的渾沌思維與倫理關懷。臺大中文學報,49,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賴錫三(20130300)。《孟子》與《莊子》兩種氣論類型的知識分子與權力批判。清華學報,43(1),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乏筆(20121200)。氣化主體與民主政治:關於《莊子》跨文化潛力的思想實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4)=88,4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賴錫三(20120900)。身體、氣化、政治批判--畢來德《莊子四講》與〈莊子九札〉的身體觀與主體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3)=87,59-1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賴錫三(20150900)。《莊子》的養生哲學、倫理政治與主體轉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7,49-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何乏筆(20160600)。曲通三統?關於現代政治的規範性弔詭。文與哲,28,233-2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儒賓、賴錫三、何乏筆、劉思妤(20170300)。「何謂遊之主體?」對話紀錄。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7(1)=105,91-1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列維納斯、汪素芳、賴俊雄(20071200)。形上學與超越。中外文學,36(4)=419,39-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永勝(20150600)。作為樂道者的孔子--論理學家對孔子形象的建構及其思想史意義。清華中文學報,13,5-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徐聖心(20021200)。「莊子尊孔論」系譜綜述--莊學史上的另類理解與閱讀。臺大中文學報,17,2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何乏筆(20000900)。修身.個人.身體--對楊儒賓「儒家身體觀」之反省。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0(3)=39,293-3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儒賓(19881200)。人性、歷史契機與社會實踐:從有限的人性論看牟宗三的社會哲學。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4),139-1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永強(20121200)。西田幾多郎與牟宗三:跨文化倫理學說的可能性。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9(2)=18,73-1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永儁(20060800)。莊子泛神論的自然觀對張橫渠氣論哲學的影響。哲學與文化,33(8)=387,83-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賴錫三(20160900)。《莊子》「天人不相勝」的自然觀--神話與啟蒙之間的跨文化對話。清華學報,46(3),405-4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賴錫三(20100600)。論先秦道家的自然觀--重建老莊為一門具體、活力、差異的物化美學。文與哲,16,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許從聖(2016)。顏回形象與儒道理想「人觀」(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景彥(2016)。《莊子》與人文--以孔子形象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雪卿(2017)。當代張載學:以氣學論辯為核心(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儒賓。莊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儒賓(1987)。先秦道家「道」的觀念的發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諾赫夫、洪瑞璘(2016)。留心你的大腦。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儒賓(20120000)。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儒賓(1991)。莊周風貌。黎明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楊儒賓。從「以體合心」到「遊乎一氣」--論莊子真人境界的形體基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賴錫三(2013)。身體、氣化、政治批判--畢來德《莊子四講》與〈莊子九札〉的身體觀與主體論。道家型知識分子論:《莊子》的權力批判與文化更新。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儒賓(2016)。儒門內的莊子。儒門內的莊子。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德威(2015)。序一:納中華入臺灣。1949禮讚。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儒賓(2016)。遊之主體。儒門內的莊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政揚(2007)。張載與莊子氣論比較。張載思想的哲學詮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賴錫三(2011)。牟宗三對道家形上學詮釋的反省與轉向--通向「存有論」與「美學」的整合道路。當代新道家--多音複調與視域融合。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儒賓(2016)。[儒門內的莊子]序言。儒門內的莊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儒賓(2016)。莊子與人文之源。儒門內的莊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何乏筆(2017)。[跨文化漩渦中的莊子]編者序。跨文化漩渦中的莊子。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何乏筆(2017)。[若莊子說法語]編者序。若莊子說法語。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賴錫三(2016)。序:東/西、古/今、科/哲之間的跨文化對話--諾赫夫和莊子的千里迢迢而旦暮遇之。留心你的大腦。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儒賓。[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與身體觀]導論。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與身體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亨(1987)。莊子哲學與神話思想--道家思想溯源。思文之際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葉維廉(1988)。言無言:道家知識論。歷史、傳釋與美學。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賴錫三(2013)。氣化流行與人文化成--《莊子》的道體、主體、身體、語言、文化之體的解構閱讀。道家型知識分子論--莊子的權力批判與文化更新。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儒賓(2012)。兩種氣學、兩種儒學。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儒賓(2016)。莊子之後的《莊子》。儒門內的莊子。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鍾振宇(2016)。道家的器具存有論--與海德格器具理論之跨文化對話。道家的氣化現象學。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