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張載氣學工夫論的爭議與開展--從唐君毅「張橫渠自成一派」談起
書刊名:文與哲
作者:王雪卿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Hsueh-ching
出版日期:2018
卷期:33
頁次:頁221-259
主題關鍵詞:張載氣學工夫論唐君毅楊儒賓理學分系Zhang ZaiStudy of qiTheory of cultivationTang Chun-iYang Rur-binBranches of Neo-Confucian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23
  • 點閱點閱:36
期刊論文
1.林永勝(20100900)。惡之來源、個體化與下手工夫--有關張載變化氣質說的幾個思考。漢學研究,28(3)=62,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乏筆(20121200)。氣化主體與民主政治:關於《莊子》跨文化潛力的思想實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4)=88,4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儒賓(20010600)。變化氣質、養氣與觀聖賢氣象。漢學研究,19(1)=38,103-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雪卿(20170600)。禮如何做為一種工夫--以張載與朱子為核心的考察。成大中文學報,57,83-85+87-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雪卿(20180600)。當代張載學的詮釋向度與語境重建。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17,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儒賓(20170600)。喚醒物學--北宋理學的另一面。漢學研究,35(2)=89,57-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儒賓(20170800)。異議也可以是教義--回應〈「異議」的再議〉。東吳哲學學報,36,145-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永勝(20050400)。養氣、居敬與窮理--程頤論變化氣質工夫。清華中文學林,1,49-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月惠(2017)。理學的第三系?氣學的商榷。中國哲學的當代論爭--以氣論與身體為中心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17年9月12日)。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雅涵(2017)。張載「氣」的思想之當代詮釋(1930-1990)--以張岱年、馮友蘭、牟宗三、唐君毅的詮釋為核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郭齊勇(2001)。十力語要。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熊十力(2001)。尊聞錄。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君毅(1984)。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亨(1997)。斯文之際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唐君毅(1984)。哲學論集。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立文(1993)。宋明理學邏輯結構的演化。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丁為祥(2000)。虛氣相即--張載哲學體系及其定位。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樂昌(2016)。張載理學與文獻探研。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牟宗三(1985)。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曉春。張載哲學與中國古代思維方式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Stace, Walter Terence、楊儒賓(1998)。冥契主義與哲學。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勞思光(1987)。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儒賓(20120000)。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程顥、程頤、王孝魚、吳廷棟(1983)。二程集。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又銘(20000000)。理在氣中:羅欽順、王廷相、顧炎武、戴震氣本論研究。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載、林樂昌(2015)。張子全書。西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月惠(20160800)。「異議」的再議--近世東亞的「理學」與「氣學」[評楊儒賓,《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年)]。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榮灼(2005)。氣與力:唯氣論新詮。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儒賓(2004)。儒門別傳--明末清初《莊》、《易》同流的思想史意義。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學術思想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雪卿(2015)。唐君毅的張載學--以「氣」為中心的思考。靜坐、讀書與身體--理學工夫論之研究。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乏筆(2005)。何謂「兼體無累」的工夫--論牟宗三與創造性的問題化。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宗義(2016)。本體分析與德性工夫︰論宋明理學研究的兩條進路。跨文化哲學中的當代儒學:工夫、方法與政治。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