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唐代禮典的編纂與傳承 : 以大唐開元禮為中心
作者:張文昌
出版日期:2008
出版項:臺北:花木蘭文化
集叢:古典文獻研究輯刊;七編 ; 第9冊/潘美月, 杜潔祥 (主編)
ISBN:9789866657597
主題關鍵詞:通禮唐代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6) 專書(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26
期刊論文
1.王占通(1987)。論違禮是唐律的刑事責任依據。社會科學戰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冠英(1987)。周初的王位紛爭和周公制禮。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夢鷗(1961)。禮記思想體系試探。國立政治大學學報,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禮卿(1963)。禮説。孔孟月刊,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孔德成(1958)。論儒家之「禮」。幼獅學報,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孔德成(198708)。儒家的禮教。孔孟月刊,25(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孔德成(198807)。孔子的禮學。孔孟月刊,26(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田倩君(1965)。釋禮。中國文字,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史景成(1966)。周禮成書年代考。大陸雜誌,3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朱正義、林開甲(1991)。關於禮記的成書時代及編撰人。複印報刊資料.歷史學,199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世龍(195709)。説禮。人生,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杜迺松(1976)。從列鼎制度看「克己復禮」的反動性。考古,1976(1),17-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杜(1963)。禮記言禮的本源及其與人生政制的關係。人生,26(8),8-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呂佛庭(1969)。釋禮。臺中商專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車(1988)。左傳禮學的根本精神。勤益學報,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虞(1917)。禮論。新青年,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巨卿(1980)。讀禮記要。天然,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何炳棣(1992)。答孫國楝教授〈「克己復禮爲仁」爭論平議〉。二十一世紀,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麗眞(1985)。從隋志之著錄看魏晉清談及學術之跡象。國立編譯館館刊,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麗雪(1982)。白虎通「三綱」説與儒法之辨。書目季刊,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周予同(1979)。「六經」與孔子的關係問題。復旦學報,197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周東平(1990)。論睿宗朝的政治改革與開元之治的關係。廈門大學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邱衍文(1974)。禮學述聞。臺北師專學報,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姜亦剛(1990)。《禮記》成書於西漢考。齊魯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柳詒徵(1947)。中國禮俗史發凡。學原,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高明士(1997)。中國律令與日本律令。臺大歷史學報,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晁福林(1994)。春秋時期禮的發展與社會觀念的變遷。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史(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章權才(196301)。禮的起源和本質。學術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亨(197101)。荀子禮論篇非取自大小戴禮記辨。大陸雜誌,4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文昌(199705)。敬老優齒--試探唐代的優老措施。史原,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光裕(196709)。儀禮兼用今古文不始於鄭玄考。書目季刊,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寅成(1986)。鄭玄六天説之研究。史原,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慶禎(1958)。禮與法。大陸雜誌,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黃源盛(1987)。從法思想史的觀點看荀子的禮法思想方法。法學叢刊,3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梅仲協(1953)。禮法一元論。法令月刊,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祚龍(1974)。唐代軍禮講武儀式之梗概暨玄宗尚武立威之一斑。文藝復興,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家秀(1990)。論荀子禮法思想的特色--以實證主義之方法論爲探討中心。臺北師院學報,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陶希聖(1971)。服制之構成。食貨月刊,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賀凌虛(1973)。周禮的來歷及其成書年代。革命思想,3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雷慶、鄭顯文(1993)。貞觀時期的禮制改革。複印報刊資料•魏晉南北朝隋唐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楊群(1990)。從考古發現看禮和禮制的起源與發展。孔子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楊日然(1975)。從先秦禮法思想的變遷看荀子禮法思想的特色及其歷史意義。社會科學論叢,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楊向奎(1940)。説「禮」。責善半月刊,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楊素珍(1995)。荀子「禮」論與其政治思想的關聯。孔孟月刊,34(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楊連生(1973)。荀子禮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趙瀾(1994)。《大唐開元禮》初探--論唐代禮制的演化歷程。復旦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趙瀾(1998)。武則天時代的禮儀與政治。福建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趙光賢(1985)。論孔子學説中「仁」與「禮」的關係。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趙雅博(1986)。先秦論禮。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趙雅博(1988)。我國古籍有關禮之研究。中國國學,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趙駿河(1996)。孔子的「仁」與「禮」。孔子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趙儷生(1986)。有關孔子思想中「仁」「禮」關係的ー點辨析。孔子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蒙文通(1942)。從社會制度及政治制度論周官成書年代。圖書集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潘重規(1961)。儒家禮學之精義。人生,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鄭均(1985)。春秋時代「禮」未成書考。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蔡尚思(1989)。孔子的禮學體系。孔子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蔡章麟(1951)。法道德與禮之關係。大陸雜誌,2(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劉俊文(1983)。唐律與禮的關係試析。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劉俊文(1984)。唐律與禮的密切關係例述。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05,68-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劉俊文(1986)。論唐代後期法制的變化。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劉起釺(1993)。《周禮》是春秋時周魯衛鄭官制的產物。中國文哲研究通訊,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劉澤華、張分田(1991)。孔穎達的道論與治道。孔子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霍存福(1987)。論《唐律》「義疏」的法律功能。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盧明(1975)。禮的研究。中國國學,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閻守誠(1989)。論張説與宇文融之爭。晉陽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錢遜(1990)。孔子仁禮關係新釋。孔子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繆鳳林(1932)。談談禮教。國風半月刊,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韓長耕(1983)。關於《大唐六典》行用問題。中國史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韓學宏(199008)。荀子「法後王」思想研究。中華學苑,40,96-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羅宗濤(1974)。談禮。孔孟月刊,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羅俾漢(1947)。論禮樂之起源。學原,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顧頡剛(1979)。「周公制禮」的傳説和《周官》--書的出現。文史,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顧曉鳴(1988)。對「禮」的文化機制本身的批判。復旦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户崎哲彦(1990)。唐代における褅袷論爭とその意義。東方學,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日)加賀榮治(1990)。「禮」經典の定立をめぐって。中國關係論説資料,3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北村良和(1981)。前漢末の改禮について。日本中國學會報,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田村實造(1969)。唐帝國の世界性。史林,5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池田溫(1996)。唐.日喪葬令の一考察--條文排列の相異を中心として。法制史研究,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西岡市祐(1994)。『大唐開元禮』「薦新于太廟」の儀禮復元。國學院中國學會報,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西脇常記(1979)。唐代葬俗研究序説--特に埋葬法について。東洋學術研究,1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服部武(1938)。禮に見はれた古代支那人の精神。東方學報(東京),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金子修ー(1978)。中國古代における皇帝祭祀の--考察。史學雜誌,8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金子修ー(1979)。魏晉より隋唐に至る郊祀•宗廟の制度について〉。史學雜誌,88(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金子修ー(1988)。唐代皇帝祭祀の親祭と有司攝事。東洋史研究,4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妹尾達彦(1992)。唐長安城の儀禮空間--皇帝儀禮の舞台を中心に。東洋文化,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神矢法子(1977)。漢魏晉南朝における「王法」について。史淵,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神矢法子(1978)。晉時代における王法と家禮。東洋學報,6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神矢法子(1979)。後漢時代における「過禮」をめぐって--所謂「後漢末風俗」再考の試みとして。州大學東洋學論集,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神矢法子(1986)。晉時代における違禮審議--その嚴禮主義的性格。東洋學報,36(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狩野直喜(1939)。禮經と漢制。東方學報,10(2),171-1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栗原圭介(1989)。禮と思想史的知見。中國關係論説資料,3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藤川正數(1958)。唐代における母親主義的服紀改制について。東方學,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沈文倬(19820900)。略論禮典的實行和《儀禮》書本的撰作。文史,15,27-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沈文倬(19821100)。略論禮典的實行和《儀禮》書本的撰作。文史,16,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孔德成(19800700)。禮記成書時代及其在經典中之性質。孔孟月刊,18(11),22-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顧立三(19940100)。左傳中之禮。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1,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高明士(19710600)。唐代私學的發展。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20,219-2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鄭顯文(1995)。唐代禮學的社會變革。人文雜誌,199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金子修ー(1992)。唐玄宗の謁廟の禮について。山梨大學教育學部研究報告,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高明士(19801100)。唐代的釋奠禮制及其在教育上的意義。大陸雜誌,61(5),20-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卓秀巖(19951100)。子路禮學。成功大學學報,30(人文.社會篇),17-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卓秀巖(19900200)。子游禮學。成功大學學報,24(人文.社會篇),2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卓秀巖(19931100)。子夏禮學。成功大學學報,28(人文.社會篇),4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孔德成(19670100)。儀禮十七篇之淵源及傳授。東海學報,8(1),127-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張光直(19600300)。中國遠古時代儀式生活的若干資料。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9,253-2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杜維明(19911200)。從暨驚訝又榮幸到迷惑而費解--寫在敬答何炳棣教授之前。二十一世紀,8,148-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何炳棣(19911200)。「克己復禮」真詮--當代新儒家杜維明治學方法的初步檢討。二十一世紀,8,139-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劉述先(19920200)。從方法論的角度論何炳棣教授對「克己復禮」的解釋。二十一世紀,9,140-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何炳棣(19920400)。答劉述先教授--再論「克己復禮」的詮釋。二十一世紀,10,150-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何炳棣(19920600)。原禮。二十一世紀,11,102-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劉述先(19920600)。再談「克己復禮真詮」--答何炳棣教授。二十一世紀,11,148-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孫國棟(19920800)。「克己復禮為仁」爭論平議。二十一世紀,12,139-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林聰舜(19930600)。「禮」世界的建立--賈誼對禮法秩序的追求。清華學報,23(2),149-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甘懷真(19860400)。鄭玄、王肅天神觀的探討。史原,15,173-1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高明士(19930600)。皇帝制度下的廟制系統--以秦漢至隋唐作為考察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40,53+55-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林耀曾(19771100)。唐宋喪禮禮數之比較研究。高雄師院學報,6,3-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蔡學海(19850600)。建安年代的正統觀。國立編譯館館刊,14(1),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黃清連(19931200)。兩唐書酷吏傳析論。輔仁歷史學報,5,119-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吳車(19910600)。左傳論禮之重要性。靜宜人文學報,3,109-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林咏榮(19680400)。我國固有法上禮與刑合一的作用及其新評價。法學叢刊,13(2),106-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林咏榮(19680700)。我國固有法上禮與刑合一的作用及其新評價。法學叢刊,13(3),82-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張亨(19881100)。荀子的禮法思想試論。臺大中文學報,2,69-1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高明士(1993)。論武德到貞觀禮的成立--唐朝立國政策的研究之一。第二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臺北:文津出版社。1159-1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明士(1993)。論倭給隋的「無禮」國書事件--兼釋隋代的天下秩序。淡水: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希清(1992)。宋代貢舉科目述論。國際宋史研討會。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仁厚(1987)。禮的涵義與功能。儒家倫理研討會。東亞哲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明士(1997)。從律令制論開皇、大業、武徳、貞觀的繼受關係。第三屆中國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國唐代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明士(1991)。從律令制度論隋代的立國政策。唐代文化研討會。臺北:文史哲。359-3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唐兆君(1994)。《白虎通》禮制思想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白慕唐(1972)。左傳中關於禮的史料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閆隆庭(1976)。大小戴記與荀子關係之探索(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蕭公彦(1988)。禮學之內涵與北宋禮學之發展(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毓秀(1981-00-00)。張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朴炳奭(1989)。中國歷代易姓革命之正當化思想(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金相範(1994)。唐代封禪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孫瑞琴(1989)。魏晉士人論禮:以喪服議為中心之探索(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德權(1989)。唐代官制中的散官與散位(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萬居(1995)。宋代三禮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甘懷真(1993)。唐代京城社會與士大夫禮儀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源盛(1982)。漢代春秋折獄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寅成(1985)。西漢的宗廟與郊祀(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長臺(1990)。唐代喪禮研究(博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雙英(1978)。周禮所表現之社會觀(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延壽(197706)。南史。臺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68)。續日本紀。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司馬光(1992)。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翼、杜維運(1977)。廿二史箚記。臺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嵩(1972)。大唐開元禮。東京:古典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蕭嵩。大唐開元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蕭嵩。大唐開元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蕭嵩。大唐開元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杜佑(1922)。通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涇(1972)。大唐郊祀錄。東京:古典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歐陽修(1985)。太常因革禮。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孫逢吉(1988)。職官分紀。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徐兢(1971)。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堯臣、錢東垣(1978)。崇文總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藤原佐世(1972)。日本國見在書目錄。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士奇(1985)。文淵閣書目。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葉盛(1985)。箓竹堂書目。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焦竑(1985)。國史經籍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曹寅(1989)。楝亭書目。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于敏中、彭元瑞(1968)。欽定天祿琳瑯書目•續目。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彭元瑞(1989)。知聖道齋書目。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孫星衍(1985)。孫氏祠堂書目。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朱學勤(1989)。知ー廬書目。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莫繩孫(1984)。郢亭知見傳本書目。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周星詒(1989)。傳忠堂書目。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丁立中(1970)。八千卷樓書目。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北京人文科學研究所(1970)。北京人文科學研究所藏書目錄。臺北:進學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1970)。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現存書目目錄。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上海圖書館(1986)。中國圖書综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東洋文庫(1986)。東洋文庫所藏漢籍分類目錄•史部。東京:東洋文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鄭榮(1985)。開天傳信記。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呂溫(1979)。呂和叔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説(1979)。張説之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九齡(1979)。曲江張先生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顏眞卿、凌家民(1993)。顏眞卿集。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1993)。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朱紹頤。大唐開元禮校勘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懋竑(1971)。朱子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岑仲勉(1975)。元和姓纂四校記。臺北:臺聯國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岑仲勉(1984)。郎官石柱題名新考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周紹良(1922)。唐代墓热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李崇遠。春秋三傳傳禮異同考要。臺北:嘉新水泥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李劍農(1990)。中國古代經濟史稿•第二卷•魏晉南北朝隋唐部分。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岑仲勉(1985)。唐史餘瀋。臺北:弘文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武安隆(1993)。文化的抉擇與發展--日本吸收外來文化史説。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長澤規矩也、梅憲華、郭寶林(1990)。中國版本目錄學書籍解題。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林麗蛾(1992)。先秦齊學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邱衍文(1992)。中國上古禮制考辨。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許道勛、趙克堯(1993)。唐玄宗傳。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康有爲(1956)。新學僞經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張晉藩(1990)。中國法制史研究综述(1949〜1989)。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黃枝連(1994)。天朝禮治體系研究·東亞的禮義世界--中國封建王朝與朝鮮半島關係形態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陳玉龍(1993)。漢文化論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陳戍國(1993)。秦漢禮制研究。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陳祖言(1984)。張説年諸。沙田: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陳飛龍(1982)。孔孟荀禮學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陳剩勇(1994)。中國第一王朝的崛起--中華文明和國家起源之謎破譯。長沙:湖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陶希聖(1982)。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食貨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曾資生、陶希聖(1979)。中國政治制度史.第四冊•隋唐五代。臺北:啓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馮友蘭(1992)。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一冊(1980修訂本)。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彭林(1991)。《周禮》主體思想與成書年代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劉海峰(1991)。唐代教育與選舉制度综論。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錢穆(1990)。(修訂重版)四書釋義。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Denis Twitchett、張榮芳、高明士(1987)。劍橋中國史•第三冊, 隋唐篇(上)。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井上光貞(1984)。日本歷史大系1•原始、古代。東京:山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内藤虎次郎(1969)。内藤湖南全集。東京:筑摩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加藤常賢(1933)。禮の起源と其發達。東京:中文館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西晉一郎、小系夏次郎(1941)。禮の意義と構造。東京:畝傍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池田末利(1981)。中國古代宗教史研究--制度と思想。東京:東海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林泰輔(1915)。周公と其時代。東京:大倉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金谷治(1992)。秦漢思想史研究。京都:平樂寺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唐代史研究會(1978)。東アジア文化圈の成立をめぐって。東京:刀水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栗原圭介(1978)。中國古代樂論の研究。東京:大東文化大學東洋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藤川正數(1960)。魏晉時代における喪服禮の研究。東京:敬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藤川正數(1985)。漢代における禮學の研究(増訂版)。東京:風間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礪波護(1986)。唐代政治社會史研究。京都:同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Wechsler, Howard J.(1985)。Offerings or Jade and Silk: Ritual and Symbol in the Legitimation of the T'ans Dvnastv。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8.姜伯勤(1992)。敦煌社會文書導論。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紀昀(1981)。四庫全書總目。樹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1993)。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李延壽(1975)。北史。臺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令狐德棻(197407)。周書。臺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堀敏一(1993)。中國と古代東アジア世界--中華的世界と諸民族。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陶希聖(1979)。中國法制之社會史考察。臺北:食貨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陳壽(1984)。三國志。臺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來新夏(1990)。中國古代圖書事業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朱雲影(1981)。中國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司馬遷(1986)。史記。臺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吳兢(1990)。貞觀政要。臺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姚思廉(1974)。陳書。臺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高明士(1996)。戰後日本的中國史研究(修訂版)。臺北:文海學術思想研究發展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宋濂(1980)。元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邱衍文(1984)。唐開元禮中喪禮之研究。臺北:財團法人郁氏印書及獎學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周一良、趙和平(1995)。唐五代書儀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蕭嵩(1986)。大唐開元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呂大吉(1990)。宗教學通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魏徵(199310)。隋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陸心源(1968)。皕宋樓藏書志•續志。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鄭居中(1986)。政和五禮新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靜嘉堂文庫(1980)。靜嘉堂文庫漢籍分類目錄。臺北:大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韓國磐(1993)。中國古代法制史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陳奇猷(198708)。韓非子集釋。高雄:復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李燾(1986)。續資治通鑑長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徐復觀(1982)。中國經學史的基礎--博士性格的演變。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脫脫、楊家駱(1994)。宋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蕭公權(1985)。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李百藥(1974)。北齊書。臺北市: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劉勰、周振甫(1984)。文心雕龍注疏。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魏收(199310)。魏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劉昫(1977)。舊唐書。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張鶴泉(199305)。周代祭祀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秦蕙田、盧文弨、姚鼐(19940500)。五禮通考。聖環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楊樹藩(1967)。唐代政制史。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左丘明(1980)。國語。臺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徐一夔(1986)。明集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甘懷真(1991)。唐代家廟制度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國立中央圖書館特藏組(1986)。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丁丙(1967)。善本書室藏書志。臺北市: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1971)。日本三代實錄。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莊周、郭慶藩、王孝魚(199110)。莊子集釋。臺北:群玉堂:鴻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張金吾(1982)。愛日精廬藏書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長孫無忌、劉俊文(1993)。唐律疏議。北京: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程樹德(1988)。九朝律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徐松、趙守儼(1984)。登科記考(附訂補)。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嚴耕望(1956)。唐僕尚丞郎表。南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徐平章(1988)。荀子與兩漢儒學。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杜正勝(1990)。編户齊民--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國立國會圖書館圖書部(1987)。國立國會圖書館漢籍目錄。東京:國立國會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姚思廉(198011)。梁書。臺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劉肅(1985)。大唐新語。臺北:新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常金倉(199302)。周代禮俗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許慎、段玉裁(1992)。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宮崎市定(199208)。九品官人法の研究。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川勝義雄(1982)。六朝貴族制社會の研究。東京都: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房玄齡(1992)。晉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歐陽修、宋祁、洪北江(1977)。新唐書。台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茂在寅男(1987)。遣唐使研究と史料。東海大學出版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張晉藩(1992)。中國古代法律制度。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范曄(1978)。後漢書。臺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王定保(1975)。唐摭言。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馮天瑜(1993)。元典--本文與闡釋。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荀況、王先謙、沈嘯寰、王星賢(1992)。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許倬雲(1990)。西周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張廷玉(1994)。明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王欽若(1984)。冊府元龜。臺北:大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戴君仁(1964)。春秋辨例。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李澤厚(1989)。華夏美學。臺北:時報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陳戍國(199112)。先秦禮制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楊曉魯(1994)。中國音樂與傳統禮儀文化。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王曉波(1992)。先秦法家思想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楊伯峻(1993)。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王應麟(1964)。玉海。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夏長樸(1978)。兩漢儒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劉珍、吳樹平(1987)。東觀漢記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高明士(1986)。日本古代學制與唐制的比較研究。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陳水逢(1966)。中國文化之東漸與唐代政教對日本王朝時代的影響。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高明士(1984)。唐代東亞教育圈的形成--東亞世界形成史的一個側面。臺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卓遵宏(1987)。唐代進士與政治。台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吳宗國(1992)。唐代科舉制度研究。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李肇(1991)。唐國史補。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丁山(1988)。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王葆玹(1994)。西漢經學源流。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侯家駒(1987)。周禮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屈萬里(1983)。先秦文史資料考辨。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章權才(1996)。魏晉南北朝隋唐經學史。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桓寬、王利器(1992)。鹽鐵論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林聰舜(1991)。西漢前期思想與法家的關係。臺北:大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錢穆(1986)。先秦諸子繫年。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班固(1991)。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沈約(1993)。宋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李甲孚(1988)。中國法制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皮錫瑞(1989)。經學通論。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李孝定(1965)。甲骨文字集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楊向奎(1992)。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徐復觀(1980)。《周官》成立之時代及其思想性格。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周法高(1982)。金文詁林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雷家驥(1995)。隋唐中央權力結構及其演進。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廖名春(1994)。荀子新探。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應劭、王利器(1983)。風俗通義校注。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劉虹(1992)。中國選士制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章景明(1986)。先秦喪服制度考。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鄒昌林(1992)。中國古禮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羅龍治(19710000)。進士科與唐代的文學社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李威熊(19880000)。中國經學發展史論。臺北:文史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王聘珍(1986)。大戴禮記解詁。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王讜、周勛初(1987)。唐語林校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顧炎武、徐文珊(1979)。原抄本日知錄。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王壽南(1986)。隋唐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王穎樓(1995)。隋唐官制。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孫光憲(1983)。北夢瑣言。臺北:源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傅佩榮(1985)。儒道天論發微。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張光直(19830000)。中國青銅時代。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章群(1996)。唐代祠祭論稿。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孔丘、程樹德、程俊英、蔣見元(1990)。論語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董誥、陸心源(1987)。全唐文及拾遺。臺北:大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尾形勇、張鶴泉(1993)。中國古代的「家」與「國家」。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7.周法高(1975)。金文詁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8.金春學(1993)。周官之成書及其反映的文化與時代新考。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屈萬里(1983)。尚書集釋。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0.朱熹(1991)。四書章句集注。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王充、黃暉、劉盼遂(1990)。論衡校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馬端臨(1986)。文獻通考。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3.陳振孫(1978)。直齋書錄解題。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4.仁井田陞、栗勁、霍存福、王占通、郭廷德(1989)。唐令拾遺。長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5.勞格、趙鉞、王桂珍、徐敏霞(1992)。唐尚書省郎官石柱題名考。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6.鄭處誨、田廷柱(1994)。明皇雜錄。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7.蕭子顯(1974)。南齊書。洪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8.康樂(19950000)。從西郊到南郊:國家祭典與北魏政治。臺北:稻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9.丁山(1988)。甲骨文所見氏族及其制度。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0.戴聖、孫希旦、沈嘯寰、王星賢(1990)。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王健文(19950000)。奉天承運:古代中國的『國家』概念及其正當性基礎。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2.薩孟武(19820000)。儒家政論衍義: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體系及其演變。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3.元稹(1983)。元稹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4.韓愈(1975)。韓昌黎文集。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5.王鳴盛(1977)。十七史商榷。臺北:大化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6.阮芝生(19690000)。從公羊學論春秋的性質。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7.簡博賢(1986)。今存三國兩晉經學遺籍考。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8.唐玄宗、李林甫、陳仲夫(1992)。唐六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王溥、方詩銘(1991)。唐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宋敏求、洪丕謨、張伯元、沈敖大(1992)。唐大詔令集。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宋綬、徐松(1976)。宋會要輯稿。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2.彭定求(1960)。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3.陳戍國(1995)。魏晉南北朝禮制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1973)。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漢籍分類目錄,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81)。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漢籍目錄,京都:同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朱彝尊(1989)。竹坨行笈書目。潛采堂書目四種。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文錦(1984)。儀禮。經書淺談。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文錦。禮記。經書淺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立民(199209)。唐律的禮法關係透視。儒學與法律文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國維(1959)。釋禮。觀堂集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毛漢光(1988)。隋唐政權中的蘭陵蕭氏。中國中古社會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池田溫(1981)。古代日本攝取中國典籍問題。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考古組。臺北:中央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任育才(1975)。唐代銓選制度述論。唐史研究論集。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沈文俥(199004)。從漢初今文經的形成説兩漢今文《禮》的傳授。紀念顧頡剛學術論文集。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沈剛伯(198210)。法家的淵源、演變及其影響。沈剛伯先生文集。臺北:中央日報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沈剛伯。秦、漢的儒。沈剛伯先生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沈剛伯。從古代禮、刑的運用探討法家的來歷。沈剛伯先生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汪錢(198101)。唐高宗王武二后廢立之爭。汪錢隋唐史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汪籛。唐玄宗安定皇位的政策和姚崇的關係----玄宗朝政治史發微之一。汪籛隋唐史論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汪籛。唐玄宗時期吏治與文學之爭--玄宗朝政治史發微之二。汪籛隋唐史論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杜正勝(1992)。中原國家的起源及早期的發展。古代社會與國家。臺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杜正勝。封建與宗法。古代社會與國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杜正勝。夏代考古與早期國家。古代社會與國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杜正勝。五服制的族群結構與倫理。古代社會與國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杜維明(1992)。「仁」與「禮」之間的創造緊張性。人性與自我修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杜維明。作為人性化過程的「禮」。人性與自我修養。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濟(198504)。殷虛出土青銅禮器之總檢討。中國上古史待定稿.第二本,殷商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國上古史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日剛(198101)。禮記名實考述。三禮研究論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澤厚(198612)。孔子的再評償。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和: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吳浩坤(1990)。孔子論三代禮制淺析。古史探索與古籍研究。臺北:貫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吳賢哲(1996)。從禮經看禮的起源、功用及其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孔子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余英時(1984)。漢晉之際士之新自覺與新思潮。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余英時。名教危機與魏晉士風的演變。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屈萬里(1984)。經書(八種)解題。屈萬里先生全集12古籍導讀。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屈萬里(1984)。仁字涵義之史的觀察。屈萬里先生全集14•書傭論學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林咏榮(1968)。一元化的禮法觀。中國法制史論集。臺北:中華法學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卓秀嚴(1992)。子貢禮學。第一屆先秦學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周予同(1987)。從孔子到孟荀--戰國時的儒家派別和儒經傳授。近四十年來孔子研究論文選編。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金景芳(1981)。論儒法。古史論集。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金景芳。論禮治與法治。古史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金景芳。關於荀子的幾個問題。古史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金景芳。周禮。經書淺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金子修ー(1993)。關於唐代後半的郊祀和帝室宗廟。第二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洪業(1982)。儀禮引得序。洪業論學集。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洪業。禮記引得序--兩漢禮學源流考。洪業論學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姜伯勤。唐貞元、元和間禮的變遷--兼論唐禮的變遷與敦煌元和書儀文書。敦煌藝術宗教與禮樂文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姜伯勤。沙州儺禮考。敦煌藝術宗教與禮樂文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柯金虎(1992)。晉代離亂引發喪服爭議之商榷。政大文史哲論集。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文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姚瀛艇(1993)。宋儒關於《周禮》的争議。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高明(1978)。原禮。高明經學論叢。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高明。禮記概説。高明經學論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高明。孔子之禮論。三禮研究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高明士(1985)。論漢武帝、武則天晩年的自救措施。傅樂成教授紀念論文集•中國史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高明士(1988)。政治與法治。中國文明發展史。蘆洲: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高明士(1990)。治國平天下。中國文明的精神。臺北: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高明士(1996)。時代區分論與隋唐史教學--秦漢至隋唐爲「中古」的初步看法。戰後日本的中國史研究(修訂版)。臺北:文海學術思想研究發展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唐長孺(1955)。魏晉玄學之形成及其發展。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唐長孺。士族的形成與升降。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馬育良(1993)。漢初政治與賈誼的禮治思想。孔子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日)島田翰(1968)。皕宋樓藏書源流。皕宋樓藏書志.續志。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徐復觀(1985)。釋論語的「仁」。新版學術與政治之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徐復觀。荀子政治思想的解析。(新版)學術與政治之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徐復觀(1988)。中國孝道思想的形成、演變,及其在歷史中的諸問題。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徐復觀(1990)。以禮爲中心的人文世紀之出現,及宗教之人文化。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翁之鏞。禮刑合於法私議。中國法制史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章炳麟(1985)。喪服依開元禮議。章太炎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許志剛(1989)。周代的禮與周代貴族的性格。孔子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許清雲。儀禮概述。三禮研究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郭沫若(1932)。周官質疑。金文叢玫。東京:文求堂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郭沫若(1982)。青銅器時代。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郭沫若(1982)。孔墨的批判。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二卷•十批判書。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郭沫若。前期法家的批判。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二卷•十批判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郭沫若。儒家八派的批判。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二卷•十批判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郭紹林(199512)。論唐代社會對皇權的制約機制。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史(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張永儁(199501)。「禮」的人文理想與人道關懷。詮釋與創造--傳統中華文化及其未來發展。臺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張光直。從夏商周三代考古論三代關係與中國國家的形成。中國青銅時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張光直(1990)。商代的巫與巫術。中國青銅器時代。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張光直。從商周青銅器談文明與國家的起源。中國青銅器時代(第二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張志哲(1988)。中國經學史分期意見評述。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張秉權。殷代的祭祀與巫術。中國上古史待定稿•第二本,殷商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張端穗(198211)。仁與禮--道德自主與社會制約。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二•天道與人道。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張端穗(1987)。左傳對禮與刑的看法及其意義。左傳思想探微。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黃侃(1984)。禮學略説。黃侃論學雜著。樹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黃俊傑(1984)。思想史方法論的兩側面。史學方法論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梅仲協。法與禮。中國法制史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陳寅恪(198209)。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陳寅恪先生文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陳連慶(1986)。《周禮》成書年代的新探索。中國歷史文獻研究(二)。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陳顧遠(1982)。「刑」與「禮」之史的觀察。陳顧遠法律文集。臺北:陳顧遠文集出版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陳顧遠。「法」與「禮」之史的觀察。陳顧遠法律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陳顧遠。軍法起源與兵刑合一--中國法制史上一個觀察。陳顧遠法律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馮友蘭(1984)。儒家對於婚喪祭禮之理論。三松堂學術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馮友蘭。論孔子。近四十年來孔子研究論文選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華友根(1995)。叔孫通爲漢定禮樂制度及其意義。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史(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喬衍琯(1970)。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圖書總目讀後記。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圖書總目。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楊寬。「冠禮」新探。古史新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楊天宇(1994)。《儀禮》簡述。儀禮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楊志剛(1996)。中國禮學史發凡。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與哲學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楊伯峻。《經書淺談》導言。經書淺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楊向奎(1983)。周禮內容的分析及其制作時代。繹史齋學術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劉師培(1975)。西漢周官師説考。劉申叔先生遺書(一)。臺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劉師培。逸禮考。氏著《劉申叔先生遺書(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劉師培。古政原始論。劉申叔先生遺書(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劉健明。論唐玄宗時期的集賢院。隋唐史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劉德漢。三禮概迷。三禮研究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錢穆(1971)。兩漢博士家法考。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錢穆(1983)。周官著作時代考。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錢穆(1976)。周公與中國文化。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錢穆。論春秋時代人知道徳精神。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韓國磐(1994)。南北朝隋唐與百濟新羅的往來。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史(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羅香林(1974)。唐代天可汗制度考。唐代文化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嚴北溟。論「仁」--孔子哲學的核心及其幅射線。近四十年來孔子研究論文選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嚴耕望(1991)。夏代故居與二里頭文化。嚴耕望史學論文選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嚴耕望。略論唐六典之性質與施行問題。嚴耕望史學論文選集。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大津透(1997)。天皇制と律令•禮の繼受--衣服令•喪葬令をめぐる覺書。日中文化交流史叢書2法律制度。東京:大修館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大隅清陽(1992)。唐の禮制と日本。古代を考える唐と日本。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丸山裕美子(1994)。仮寧令と節日--古代社會の習俗と文化。中國禮法と日本律令制。東京:東方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小島祐馬(1968)。中國古代の祭祀と禮樂。古代中國研究。東京:筑摩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内藤乾吉(1963)。唐六典の行用に就いて。中國法制史考證。東京:有斐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内藤虎次郎(1969)。支那中古の文化。内藤湖南全集。東京:筑摩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古瀨奈津子。儀式における唐禮の繼受--奈良末〜平安初期の變化を中心に。中國禮法と日本律令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池田溫(1972)。大唐開元禮解説。大唐開元禮。東京:古典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池田溫(1981)。大唐開元禮第二版附記。大唐開元禮。東京:古典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池田溫。唐令と日本令--〈唐令拾遺補〉編纂によせて。中國禮法と日本律令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宇野精一(1986)。支那古刑私見。宇野精一著作集•第二卷•中國古典學の展開。東京:明治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宇野精一。周禮に見える禮に就いて。宇野精一著作集•第二卷•中國古典學の展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宇野精一。周禮の制作年代について。宇野精一著作集•第二卷•中國古典學の展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宇野精一。『儀禮』についての二三の問題。宇野精一著作集•第二卷•中國古典學の展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宇野精一。南北朝禮學の一斑。宇野精一著作集•第二卷•中國古典學の展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吉田孝(1995)。9~10世紀の日本。岩波講座•日本通史。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西嶋定生。漢代の即位儀禮。中國古代國家と東アジア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貝塚茂樹(1976)。禮。貝塚茂樹著作集•第五卷•中國古代の傳承。東京:中央公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尾形勇(1982)。中國の即位儀禮。日本古代史講座9•東アジアにおける儀禮と國家。東京:學生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貝塚茂樹。威儀--周代貴族生活の理念とその儒教化。貝塚茂樹全集•第五卷•中國古代の傳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坂本太郎(1989)。儀式と唐禮。坂本太郎著作集•第七卷•律令制度。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武内義雄(1979)。禮の倫理思想。武内義雄全集。東京:角川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松丸道雄、竹内康浩(1993)。西周金文中の法制史料。中國法制史--基本資料の研究。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金子修一。中國--郊祀と宗廟と明堂及び封襌。日本古代史講座9 •東アジアにおける儀禮と國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金子修ー(1976)。唐代の大祀•中祀•小祀について。高知大學學術研究報告•人文科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金子修ー(1988)。唐代皇帝祭祀の二つの事例--太宗貞觀17年の場合と玄宗開元年の場合。中國古代の法と社會--栗原益男先生古稀記念論集。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金子修一(1992)。唐大宗〜睿宗の郊廟親祭について--唐代における皇帝の郊廟親祭.その(1)。中國の都市と農村。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金子修ー。玄宗朝の皇帝親祭について。中國禮法と日本律令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妹尾達彦。唐代の科舉制度と長安の合格禮儀。律令制--中國朝鮮の法と國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津田左右吉(1965)。禮記及び大戴禮記の編纂時代について。津田左右吉全集•第十六卷,儒教の研究一。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津田左右吉(1965)。「周官」の研究。津田左右吉全集•第十七卷•儒教の研究二。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俣野太郎(1980)。七十弟子關係資料としての擅弓篇。池田末利博士古稀記念•東洋學論集。廣島:池田末利博士古稀記念事業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栗原圭介。經典に見える「禮」の概念。池田末利博士古稀記念.東洋學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McMullen, David(1987)。Bureaucrats and Cosmology: the Ritual Code of T'ang China。Rituals of Royalty: Power and Ceremonial in Traditional Societie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43.菊池克美。神衹令における法繼受の問題。中國禮法と日本律令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彌永貞三(1988)。古代の釋奠について。日本古代の政治と史料。東京:高科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藤川正數(1960)。魏晉時代の喪服禮説と開元禮との關係。魏晉時代における喪服禮の研究。東京:敬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Chen Jo-shui(1994)。Empress Wu and Proto-Feminist Sentiments in T’ ang China。Imperial Rulership and Culture Change in Traditional China。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new window
147.高煒(1989)。龍山時代的禮制。慶祝蘇秉埼考古五十五年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陳寅恪(1982)。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陳寅恪先生文集(二)。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余英時(1980)。古代知識階層的興起與發展。中國古代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臺靜農(1989)。論唐代士風與文學。靜農論文集。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余英時(1976)。「君尊臣卑」下的君權與相權:「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餘論。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錢穆(1977)。略論魏晉南北朝學術文化與當時門第之關係。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姜伯勤(1996)。唐禮與敦煌發現的書儀--《大唐開元禮》與開元時期的書儀。敦煌藝術宗教與禮樂文明:敦煌心史散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高明士(1993)。隋代的制禮作樂--隋代立國政策研究之二。隋唐史論集。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高明士(1983)。從天下秩序看古代的中韓關係。中韓關係史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韓國研究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邢義田(198706)。從「如故事」和「便宜從事」看漢代行政中的經常與權變。治國安邦--法制、行政與軍事。臺北:東大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牟潤孫(1990)。唐初南北學人論學之異趣及其影響。注史齋叢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劉健明(1989)。論北門學士。中國唐史學會論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楊寬(1965)。「鄉飲酒禮」與「饗禮」新探。古史新探。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李樹桐(1979)。開元盛世之研究。唐史研究。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西嶋定生(1983)。皇帝支配の成立。中國古代國家と東アジア世界。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傅樂成(1977)。漢法與漢儒。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金子修一(1986)。則天武后の明堂について--その政治的性格の探討。律令制--中國朝鮮の法と國家。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寧欣(1995)。唐代選官研究。唐代的荐舉。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徐復觀。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躍動。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余英時(1980)。東漢政權之建立與士族大姓之關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金中樞(1979)。北宋科舉制度研究。宋史研究集。臺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金中樞(1980)。北宋科舉制度研究。宋史研究集。臺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唐長孺(1983)。東漢末期的大姓名士。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