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王陽明哲學
作者:蔡龍九
出版日期:2015
出版項:臺北:五南
集叢:哲學系列
ISBN:9789571179681
主題關鍵詞:王守仁學術思想陽明學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黃敏浩(20111200)。王龍溪〈天泉證道紀〉所衍生的問題。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8(2)=16,237-2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龍九(20110300)。王陽明「理」的內容與「心即理」的適用範圍。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41,87-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龍九(20131000)。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再研議。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46,121-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龍九(20140500)。朱熹與王陽明論「知行」之對比及其可融通處。哲學與文化,41(5)=480,77-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鍾彩鈞(20100700)。王龍溪的本體論與工夫論。東海中文學報,22,93-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明輝(19940300)。從康德的實踐哲學論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415-4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羅欽順(1983)。困知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守仁、吳光(2010)。王陽明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攀龍(1983)。高子遺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錢穆(1991)。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熹(1969)。朱子遺書。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唐君毅(1975)。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香港:新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衡、王成儒(2007)。許衡集。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敦頤(2009)。周敦頤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錢穆(20010200)。陽明學述要。台北:蘭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錢明(2007)。徐愛 錢德洪 董澐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牟宗三(1993)。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鄧克銘(2010)。王陽明思想觀念研究。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杜保瑞(2005)。北宋儒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栻(1999)。張栻全集。長春市:長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牟宗三(1980)。王陽明致良知教。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錢穆(1995)。朱子新學案。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束景南(2012)。陽明佚文輯考編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立勝(2005)。王陽明「萬物一體」論:從「身--體」的立場看。臺北市: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顧憲成(1975)。小心齋劄記。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錢明(2009)。王陽明及其學派論考。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榮捷(1988)。朱子新探索。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榮捷(1988)。朱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畿、吳震(2007)。王畿集。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羅整庵、閻韜(2000)。困知記全譯。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程頤、程顥、王校魚(2004)。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載(2004)。張載集。臺北縣土城市:漢京文化:頂淵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黎靖德(1986)。朱子語類。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朱熹(2005)。四書集註。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黃宗羲、全祖望、王梓材(1975)。宋元學案。臺北:河洛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宗羲(1987)。明儒學案。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顧憲成(1986)。涇臯藏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學勤(2001)。禮記正義。臺北:臺灣古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廷玉(1975)。明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束景南(2001)。王陽明年譜長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牟宗三(2008)。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牟宗三(2003)。宋明哲學的問題與發展。臺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唐君毅(1991)。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袁冀(1988)。元吳草廬評述。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陳來(1994)。宋明理學。臺北:紅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梁啟超、王恩洋(2004)。歷朝學案拾遺。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秦家懿(1987)。王陽明。臺北:東大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勞思光(1995)。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勞思光(1997)。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陳榮捷(1984)。王陽明與禪。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錢穆(1993)。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臺北:東大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陳來(1990)。朱熹哲學研究。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劉述先(1984)。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鍾彩鈞(1993)。王陽明思想之進展。台北: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陳來(1989)。朱子書信編年考證。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蔡仁厚(20070000)。王陽明哲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束景南(2001)。朱熹年譜長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楊祖漢(19920000)。儒家的心學傳統。臺北市: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錢穆(1995)。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束景南(2003)。朱子大傳。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余英時(2004)。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徐復觀(1975)。中國思想史論集。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勞思光(1984)。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蔡龍九(20110000)。《朱子晚年定論》與朱陸異同。新北:花木蘭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蔡仁厚、李明輝(1996)。牟宗三先生與中國哲學之重建。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勞思光(2004)。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牟宗三(2003)。心體與性體。牟宗三先生全集。臺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牟宗三(2003)。心體與性體。牟宗三先生全集。臺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牟宗三(2003)。從陸象山到劉蕺山。牟宗三先生全集。臺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牟宗三(2003)。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牟宗三先生全集。臺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