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幼教機構品牌管理、品牌行銷與品牌權益關係之研究
作者:胡英楗
作者(外文):HU YING CHIEN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指導教授:陳木金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8
主題關鍵詞:品牌管理品牌行銷品牌權益brand managementbrand marketingbrand equ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7)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0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幼教機構品牌管理、品牌行銷與品牌權益之內涵與現況,並探討其間之關係,依研究結果提出建議。
首先透過文獻探討建立研究架構之理論基礎;並以基隆地區合計10位專家學者、幼稚園園所長、教育行政人員與幼稚園教師之訪談,經專家效度檢驗後形成正式問卷。對基隆地區幼教機構合計發出359份問卷,以回收252份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後,依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壹、幼教機構品牌管理、品牌行銷與品牌權益現況
一、幼教機構品牌管理的現況得分程度中上,尚有努力以提昇的空間,在品牌管理組織與流程、品牌架構、品牌識別三個向度中以品牌管理組織與流程的得分最高。
二、幼教機構品牌行銷的現況得分程度中上,尚有努力的空間,在產品、價格、通路、推廣、互動五個向度中,以互動的得分最高。
三、幼教機構品牌權益的現況得分程度中上,尚有努力以提昇的空間;在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誠度、知覺品質、品牌聯想及其他品牌資產等五個向度中,以知覺品質得分最高。
貳、不同背景變項品牌管理、品牌行銷與品牌權益之差異情形
一、不同背景變項品牌管理的得分上:在園所性質、園所規模及最高學歷有顯著差異,在性別、年齡、園所歷史及現任職務無顯著差異。
二、不同背景變項品牌行銷的得分上:在年齡、園所性質、園所規模、現任職務與最高學歷有顯著差異,在性別與園所歷史無顯著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品牌權益的得分上:在園所性質、園所規模及園所歷史有顯著差異,在性別、年齡、現任職務與最高學歷無顯著差異。
參、幼教機構品牌管理、品牌行銷與品牌權益之相關情形
一、幼教機構品牌管理與品牌行銷間,呈現顯著正相關;品牌行銷分向度中以產品相關程度最高。
二、幼教機構品牌管理與品牌權益間,呈現顯著正相關;品牌權益分向度中以品牌知名度相關程度最高。
三、幼教機構品牌行銷與品牌權益間,呈現顯著正相關;品牌權益分向度中以知覺品質相關程度最高。
肆、幼教機構品牌管理、品牌行銷與品牌權益之預測情形
一、 幼教機構品牌管理對品牌權益以組織與流程與品牌識別聯合預測力最佳,其中組織與流程最具預測力。
二、 幼教機構品牌行銷對品牌權益以產品、互動、價格與推廣之聯合預測力最佳,其中產品最具預測力。
本研究依主要發現與結論,提出下列建議,俾供教育行政機關、幼教機構領導者參考。
伍、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指導幼教機構建構品牌管理機制,強化促進幼教機構效能。
二、規劃辦理公立私立幼教機構交流,增進互動學習成長效能。
三、萃取幼教培育優質內涵,提昇教師效能增進幼教品質
四、妥善辦理園所規模之設置評估,整合園所規模發揮最佳效益
貳、對幼教機構領導者的建議
一、整合園所經營品牌管理作為,提昇經營效益。。
二、融入不同企業品牌管理機制,開放品牌行銷空間。
三、全心投入增進幼稚教育教學品質,促進品牌權益。。
四、行政領導規劃教師學習社群,激發互動學習成長。。
關鍵詞:品牌管理、品牌行銷、品牌權益
A Study of Relationship of preschool institution’s Brand Management, Brand Marketing, and Brand Equity
HU Ying Chei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contents and present situations of preschool institution’s brand management, brand marketing, and brand equity. Also, it was aim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reviously stated three factors and make som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Firstly,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s, a framework was develope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is study. Also, interviews were held on 10 subjects, including experts, kindergarten principals,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and kindergarten teachers, from Keelung city. By means of expert effectiveness test, a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A total of 359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to subjects who lived in Keelung city and 252 of them were returned.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previously stated returned questionnaires, som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om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preschool institution’s brand management, brand marketing, and brand equity
(1) Preschool institution’s brand management got an above average mark; therefore, there was room for improvement. Among 3 factors which wer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processes, brand architecture, and brand identity,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processes got the highest mark.
(2) Elementary school brand marketing got an above average mark; therefore, there was room for improvement. Among 5 factors which were product, price, place, promotion, and interactive marketing, the interactive marketing got the highest mark.
(3) Elementary school brand equity got an above average mark; therefore, there was room for improvement. Among 5 factors which were brand awareness, brand loyalty, perceived quality, brand associations, and brand assets, the perceived quality got the highest mark.
2. Under different backgrounds, the differences among brand management, brand marketing, and brand equity
(1) Under different backgrounds, in terms of the marks which brand management got :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characteristics of kindergarten, size of kindergarten,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gender, age, history length of kindergarten, and present duty.
(2) Under different backgrounds, in terms of the marks which brand marketing got :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age, characteristics of kindergarten, size of kindergarten, present duty,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ender and history length of kindergarten.
(3) Under different backgrounds, in terms of the marks which teacher’s brand equity got :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characteristics of kindergarten, size of kindergarten and history length of kindergarten;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gender, age, present duty,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3. The correlation among preschool institution’s brand management, brand marketing, and brand equity
(1)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reschool institution’s brand management and brand marketing; under the factor of brand marketing, the product got the highest degree of correlation.
(2)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reschool institution’s brand management and brand equity; under the factor of brand equity, the brand awareness got the highest degree of correlation.
(3)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s brand marketing and brand equity; under the factor of brand equity, the perceived quality got the highest degree of correlation.
4. The prediction of preschool institution’s brand management, brand marketing, and brand equity
(1) In terms of preschool institution’s brand management to brand equity, 2 factors which wer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processes and brand identity had the best combined prediction; however,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processes had the best individual prediction.
(2) In terms of elementary school’s brand marketing to brand equity, 4 factors which were product, interactive marketing, price, and promotion had the best combined prediction; however, the product had the best individual predict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findings,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education authorities and preschool institution’s principals.
Key word: brand management, brand marketing, brand equity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方世榮(1996)。行銷管理(3版)。台北市:東華。
方世榮(譯)(1999)Kotler,P. & Armstrong,G. 著。行銷學原理。台北:東華。
王如哲(譯)(2004)。Hill, P.T. & Guthrie, J.W. 著。了解(和改進)二十一世紀學校教育的一項新研究派典。教育行政研究手冊。台北市:心理。
王炤喬(2007)。中部四縣市國民小學學校品牌管理現況調查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石芳瑜(譯)(2001)。Champy, J. 著。企圖心成就曲線 (The Arc of Ambition)。台北市:商周出版。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遠見。
司徒達賢(2006)。流程是組織競爭力的重要來源。2007年3月16日取自: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analysis/pat_A062.htm
司徒達賢(2008)。強化管理必須從流程開始。2007年3月16日取自:http://www.i-formosa.com/viewthread.php?tid=3819
江長雄(2006)。學校行銷組合策略與組織績效之關係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濱祥(2005)。文化創意產業品牌行銷模式之研究-以法蘭瓷為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呂惠美(2000)。私立中等藝術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茂興(譯)(2000)。Subhash, C.J. 著。行銷策略。台北市:揚智。
李明(譯)(2003)。Bossidy, L.& Charan, R. 著。執行力。台北市:天下文化。
李桂花(2005)。光復以來基隆市托兒所的發展。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友錚(2003)。作業管理:創造競爭優勢。台北縣:前程企管。
李剣志(2004)。以AIDA模式分析食品GMP標誌行銷力。2007年9月1日,取自http://www.kyu.edu.tw/93/epaperv6/93-02.pdf
李佩珍(2004)。文化創意商品的品牌經營策略研究 - 以幾米為例。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佳芬(2005)。私立維多利亞中小學品牌管理之研究。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汪家安(2006)。台灣高級中等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沈雲聰、湯宗勳(譯)(1998)。Aaker, D. A. 著。品牌行銷法則(Buildind Strong Brands)。台北:商周。
沈怡君(2006)。高級職業學校品牌管理現況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何雍慶(2000) 。知覺行銷組合與品牌權益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何中成(2002)。選擇性行銷組合要素對品牌權益影響之研究。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邱天助(1996)。推展社區學校教育落實終生教育理念。教育部八十三學年度成人教育研討會, 96-107。new window
邢啟文(2006)。由新產品進入策略與行銷組合策略探討企業競爭優勢的創造與持續--以台灣與中國MBA在職專班學生電腦行銷模擬資料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在職專班經營管理組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瓊慧(2003)。台東縣國民小學家長對學校行銷策略與學校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東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嘉君(2004)。技專校院品牌管理成效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南投: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育瑋(2006)。幼兒教師那裡去了呢?以統計資料談學前教育師資人力結構。教育研究月刊,147,122-140。new window
林慶川(2002)。國民小學教育人員與家長對教育行銷實施現況之知覺與態度。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慶川(無日期)。學校識別系統之初探。2007年9月1日,取自http://nirc.encntc.edu.tw/web/ntedu/19/19-2-5.htm
林磐聳 (2001)。企業識別系統。臺北:藝風堂。
林明地(2004)。創意的學校經營。發表於「面對新世紀學校創意經營」國際學術論壇。國立教育資料館、嘉義大學主辦,地點:嘉義大學(93,05,22)。2006年5月10日取自http://192.192.169.101/93/930522/02.pdf
林碧翠、李桂芬(譯)(1995)。D. Arnold 著。品牌保姆手冊。台北:時報文化。
周滿女(2003)。國民小學學校形象識別系統實施現況、問題與改進策略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周宏懷(2004)。品牌管理及評價流程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周孝怡(2005) 。品牌權益對購買意願之影響-以信心利益為干擾變數。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何瑞薇(譯)(2002)。全面品質教育。Edward Sallis著。台北:高等教育。
吳玟琪(譯)(2000)。L. B. Upshaw著。建立品牌識別。。台北:台視文化。
吳克振(譯)(2001)。Keller,k.l. 著。品牌管理。台北:華泰。
吳宗立(2004)。學校經營的行銷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61,64。new window
吳炳銅(2006)。教育行銷學。台北縣三重市:冠學文化。
吳清山(2004)。學校行銷管理的理念與策略。北縣教育,47,23-24。
吳清山、林天祐(2007)。品牌管理。教育資料與研究。75,163-164。new window
吳清山、林天祐(2005)。學校識別系統。教育研究月刊,131,156。
吳清山、黃美芳、徐緯平(2002)。教育績效責任研究。台北:高等教育。new window
吳清山(2002)。學校行政研究的重要課題與未來取向。教育研究月刊,100, 23-31。new window
吳明清(2003)知變、應變、求變:教改政策的行銷與因應策略。台灣教育,620,2-12。
洪順慶(2000)。品牌:行銷之根。載於高登第(譯)(E. Joachimsthaler等著),品牌管理(1-2頁)。臺北:大塊文化。
洪順慶(2006)。台灣品牌競爭力。台北市:天下雜誌。
洪世民(譯)(2006)。Rivoli著。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台北市:日月文化。
胡政源(2006a)。品牌管理─品牌價值的創造與經營。新文京。
胡政源(2006b)。品牌行銷。台北:鼎茂。
施翠娟(2003)。知覺品質、品牌聯想對顧客基礎品牌權益因素之研究-以新聞網站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袁世佩和黃家慧(譯)(2001)。Knapp,R.E.著。品牌思維打造優勢品牌的五大策略。台北:麥格羅˙希爾。
范雅雲(2005)。新竹地區幼稚園學校行銷策略認知與運作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翁麗芳(2004)。當代日本的幼托政策-少子化時代的幼兒托育與教育。台北:心理。
陶瑞清(譯)(1990)。Rodgers. B著。行銷巨人IBM。台北市:天下文化。
高登第(譯)(2001)。Maruca著。品牌如何起死回生。載於品牌管理。台北:天下。
高登第(譯)(2002)。Aaker, D. A.&Joachimsthaler, E. 著。品牌領導。臺北:天下文化。
高希均(2007)。我們的V型選擇-另一個台灣是可能的。台北:天下文化。
徐大偉(1997)。全面品質管理在學校經營與管理上的應用。教育資料文摘,228,139-158。
馬惠祺(2004)。國民小學品牌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new window
涂季吟(2006)。台中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學校品牌管理認知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張明輝(2003)。卓越校長的關鍵能力。社教雙月刊,114,15-19。
張明輝(1998)。九○年代主要企業組織理論與學校行政革新。輯於國立臺灣師大教育系主編:教育研究集刊,42,155-170。台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張明輝(2002)。企業管理理論在學校經營與管理的應用。教師天地,120,28-36。
張明輝(2001)。知識經濟時代的學校經營理念。發表於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主辦:「學校行政論壇第七次研討會」(2001.05.19)。
張瑛真 (2004)。學校行銷策略在國民小學之應用─一所台中市國民小學之個案分析。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張衛族(2002)。幼稚園園長專業角色與任用制度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寶源(2005)。運用結構方程模式探討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品牌權益、關係品質與顧客忠誠度之關係--以桃園縣幼教業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張東晃,(2004)。國民小學建立學校識別系統之個案研究-以彰化縣一所國小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金年(2003)。企業識別系統在國民小學應用之研究。台北市立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士軍(1986)。現代行銷學。台北:商務印書館。
許士軍(1990)。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第十版。
許士軍(2000)。走向創新時代的組織績效評估。載於高翠霜(譯),杜拉克等著。績效評估(3-9)。台北市:天下文化。
許舒翔、周春美、沈健華(2002)。技職院校教育行銷策略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69,9-13。
許詩旺(2002)。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許玉齡(2004)。公立幼稚園園長的行政專業能力來源與工作困境。新竹師院學報,18,169-206。new window
陳佩秀(譯)(2001)。John Mariotti著。Smart MBA自修手冊2-品牌。台北:遠流。
陳家儀 (2006)。私立國民小學有形化行銷策略之探討。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銘達(2000)。幼教之行銷策略-以台北市為例。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玉君(2003)。高級中學品牌管理現況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陳鼎華(2002)。成人教育工作者對行銷理論認知及其訓練需求之研究。中正大學成人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孝銘(1990)。企業識別設計與製作。臺北:久洋。
陳貞如(2003)。品牌行銷之研究-以W品牌吉他為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麗惠(2007)。我國特色學校品牌管理與品牌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陳佳慧(2006)。探討品牌形象、品牌忠誠度、顧客認知價值、品牌經驗與品牌權益之間關係-以數位相機為例。中興大學行銷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楊振富、潘勛(譯)(2005)。Thomas,L.F. 著。世界是平的。台北:雅言。
楊惠芳(2007)。幼稚園、托兒所改制幼兒園,教育單位主管。國語日報2007.1.25,首版。
湯 堯(2000)。學校經營與管理:大學經費分配、募款與行銷。台北:五南。
溫明麗(2007)。知行的智慧。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5,165-168。new window
黃俊英、康必松(1995)。行銷思想學派之發展與評估。管理評論,14(1),1-32。new window
黃再德(1984)。行銷觀念應用於大學科系招生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俊英(2000)。行銷管理-策略性觀點。台北:華泰。
黃俊英(2002)。行銷學。台北,華泰文化。
黃俊英(2003)。行銷學的世界(第二版)。台北:天下遠見。
黃義良(2004)。國民中小學學校行銷指標與行銷運作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黃義良(2005)。國中小學校行銷指標與行銷運作之研究。師大學報,50(2),139-158。new window
黃義良(2006)。教育行銷研究的發展分析與展望。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報,22,189-219。new window
黃義良(2007a)。幼教機構的品牌管理探討(上)。幼教資訊,201,10-12。
黃義良(2007)。幼教機構的品牌管理探討(下)。幼教資訊,202,1-6。
黃義良(2008)。高級職業學校品牌管理之研究。台南縣: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
黃營杉(1998)。行銷策略規劃。載於黃深勳等人主編:行銷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營杉、郭崑謨、吳智、陳明璋、盧峰海、蔡明宏(1990)。企業政策。台北:空中大學。
黃國序(2006)。國民小學校長品牌管理態度與實施策略之研究-以台北縣公立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曉芬(2003)。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以三所私立國小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黃郁芬(2005)。幼稚園經營效率評鑑指標之研究--資料包絡分析法(DEA)評鑑模式。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坤謨(1990)。從CIS到SIS,談校園識別系統在學校公共關係上的實際應用。2007年9月1日取自Http://www.iext.edu.tw/issue/j1/v16n4/83.htm
黃宏田(2004)。社區大學策略性行銷之研究:十個個案之比較。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溫正忠(2003)。影響化妝品品牌權益因素之實證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教育部(1996)。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幼兒教育篇。2006年5月10日取自:
http://www.tmue.edu.tw/%7Ekidcen/six-6.htm
教育部(2003)。幼托整合政策規劃專案報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4)。黃榮村部長致幼兒家長的一封信。2006年5月10日取自http://www3.nccu.edu.tw/~mujinc/teaching/9-107childhood/1-1-2.doc
郭巧俐(1993)。幼教服務市場與行銷策略之實證研究─以大台南地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郭喜謀(2005)。國民小學學校行銷策略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郭永盛(2006)。以品牌識別要素建立顧客基礎品牌權益-Aaker蜂窩模型觀點。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翰哲(2002)。顧客權益建立與衡量之研究。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彭建彰、呂旺坤(2005)。品牌行銷與管理。台北:華泰。
彭曉瑩(2000)。師範校院教育行銷現況、困境及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榮泰生(2006)。行銷學。台北:五南。
榮泰生(編譯)(2006)。Etzel, M. T. 和 Walker, B. J. 和Stanton, W. J. 著。行銷管理。台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公司。
葉連祺(2003)。中小學品牌管理意涵和模式之分析。教育研究月刊,114,96-110。new window
葉連祺和陳玉君(2002)。品牌管理在國高中學校行政之應用。輯於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編),學校行政論壇第十次學術研討會手冊(142-163頁)。台北: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
葉連祺(2006)。教育行政類系所品牌評估模式之初步建構。教育政策論壇,9(4),151-180。new window
葉則伸(2006)。品牌權益,促銷方式,整合品牌建立與購買意願之關聯性研究。南台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廖俊昭(2003) 。行銷組合、品牌權益與顧客終身價值間關係之研究。大同大學事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竹。。
劉常勇(1997)。創業投資評估決策程序。會計研究月刊,134,12-30。
劉建漢(2006)。國民小學品牌經營重要性內涵與策略之調查研究-以新竹市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劉明德(民91)。企業識別系統與學校識別系統。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72,59-62。
蔡俊傑﹙2003﹚。從企業管理談教育改革後的辦學理念。現代教育論壇﹙領導教育變革之舞:成功的教改策略研討會﹚,59-67。
蔡春美,張翠娥,敖韻玲(1992)。幼稚園與托兒所行政。台北:心理。
鄭禎佩(2001)。師範學院教育行銷研究-以屏東師院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鄭青華(2001)。24小時的品牌經理人。台北:美商麥格羅。
鄭智偉(2003)。文化產業品牌管理模式應用研究初探-以台灣表演藝術產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樓永堅、方世榮(譯)(2006)。行銷管理學。Kolter,P.和Keller.K.L.著。台北市:東華。
盧俊成(2005)。學校行銷概念與應用:載於第102期國小校長儲訓班研習課程手冊(第6 - 8週)。
謝水乾(2003)。台南縣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new window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台北:高等教育。
謝明昇(2007)。台北縣國民小學學校品牌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盧雅慧(2006)。產品涉入與品牌權益對顧客終身價值影響之研究-以國際知名品牌運動鞋為例。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
韓宇菁(2004)。 知覺行銷組合與品牌權益對知覺風險影響之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戴曉霞 (2000)。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台北:揚智。new window
魏惠娟(2006)。台灣地區學校行銷研究評析及其對學校行銷策略規劃的啟示:教育政策論壇,9(2),131-152。1984-2004的探索。new window
羅昌鑑(2005)。台北縣私立幼教經營者行銷策略認知與運用之調查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新莊市。
蘇麗菊(2006)。小學校長的行銷策略-以嘉義市二所國小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麗卿(2003)。企業識別系統(CIS)在國民小學應用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二、英文部分:
Aaker, D. A. (1991). Managing brand equity: Capitalizing on the value of a brand Nam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Aaker, D. A.(1995). Building strong brands. New York: Free Press.
Aaker, D.A. (1996). Measuring brand equity across product and market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38, No.3, pp.102-120.
Aaker, D. A.& Joachimsthaler, E. (2000). Brand leadership: The next level of the brand revolution. New York: Free Press.
Arnold, D.(1992). The handbook of brand management. New York, NY: Perseus Books.
Blau, P. M., & Scott, W. R. (1962). Formal organizations: A comparative approach. San Francisco: Chandler.
Biel, A. (1992).How brand image drives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32(6), 6-12.
Blackston, T. (1992). Observations: Building brand equity by managing the brand’s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32(3), 79-83.
Barwise, P. (1993).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brand equ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10, 3-8.
Booms,B.H.&Bitner,M.J.(1981).Marketing strategics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for service firms.Marketing of Services,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Brasco, T. C. (1988). How brand name are value for acquisition, In: L. Leuthesser, (Ed.), MSI Report (pp.88-104). Cambridge, MA: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Chandler, A. D. (1962). Strategy and structure: 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enterprise.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Connor, C. M. (1999). Marketing strategic in one school's success story. Independent school, 58(3), 38-43.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AN2522726)
Chernatony, L. De. And Mc William, G..(1989). Building terminology the real debate.Marketing Intelligence and Planning, July/August:29-32.
Chernatony, L. D. (2002).A model for strategically building brands.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Vol.9(1), pp. 32~44.
Doyle, P. H. (1990). Building successful brands: The strategic options.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 7(9), 5-20.
Farquhar, P. H.,(1989). Managing brand equity, Marketing Research, 1, 24-33.
Farquhar, P. H. (1990). Managing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Aug/Sep): RC7-RC12.
Gary, L.(1991). Marketing education.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Gronroos, C.(1984). From marketing mix to relationship marketing towards paradigm shift in marketing. Management Decision, 32(2), 4-22.
Hofer, C.W. and Schendel D. E.,(1979).Strategic management:A new view of business pollicy and planning . Little, Brown and Co.
Kapferer, J. N. (1992).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New approaches to creating and evaluating brand equity. New York, NY: The Free Press.
Keller, K. L. (1993). Conceptualiz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57(1), 1-22.
Kotler,P.&Levy,S.(1969).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 marking.Journal of Marking,33,10-15.
Kotler,P.&Fox,K.F(1994).Strategic marketing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2nd ed).Englewood Cliffs, NJ: P
Kotler,P.(1982)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 Englewood.Chiffs,N.J.:Prentice- Hall,Inc.
Kotler, P. H. (1991).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and control, 8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Kamakura, W. A. and Russell G. J.(1993).Measuring brand value with scanner da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10,9-22.
Kim, P. (1990). A perspective on brands.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7(4),20-30.
Kotler, P. (1994).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N J: Prentice-Hall.
Kolter, P., & Fox, K. F. A. (1995).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2nd ed). NJ: Prentice-Hall.
Kotler,P.(1995). Markting Management:Analysis, Planning and Control (9th ed.), New Jersey:Prentice-Hall.
Kotler, P.(1999). Kotler on marketing: How to creat, win, and dominate markets. N.J.: The Free Press.
Kolter, P.(2000). Marketing managenent : analysis, planning,i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10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Kolter, P., & Andreasen, A. R. (1996).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 (5th ed). EngIewood Cliffs:Prentice-Hall, Inc.
Kotler, P. (2003). Marketing management. Pearson Educa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Litten, L. H. (1980). Marketing hig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51 (1), 40-58.
Leuthesser,K. & Harich,D. (1995).Brand equity:the halo effect measure.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9, 57-66.
McCarthy,J.(1971).Basic marketing:A managerial approach(4th ed).Homewood, IL:R.D.Irwin.
Mahajan, V., Rao, V. R., & Srivastava, R. K. (1994). An approach to assess the importance of brand equity in acquisition decisions.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1(3), 221-235.
Mullen, M., & Mainz A. (1989). Brand and balance sheet: Putting a price on protected products. Acquisition Monthly, 24, 26-27.
Park, C. S. and Srinivasan, V. A.(1994). Survey-based method for measuring and understanding brand equity and its extendibi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31, 271-288.
Rangaswamy, A. and Oliva, T. A.(1993). Brand equity and the extendibility of brand nam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10, 61-75.
Regan,W.J.(1963).The service revolution.Journal of marketing in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July,57-62.
Ries, A., & Trout, J. (1986). Positioning: The battle for your mind. New York : McGraw-Hill.
Shocker, A. and Weitz., B. (1988), A perspective on brand equity principles and issues, No. 88-104, In Leuthesser, L. (Ed.),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Conference, Cambridge, MA.
Smith, J. Walker (1991), Brand equity and the analysis of customer transactions. In E.Maltz, ed., Managing Brand Equity, Report 91-110, Cambridge: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Simon, C. J., & Sullivan M. W. (1993). The measurement and determinants of brand equity: A financial approach, Marketing Science, 12(1), 28-52.
Stobart, P. (1989). Alternative methods of brand valuation. In: J. Murphy (Ed.), Brand valuations: Establishing a true and fair view (pp.35-49). London: The Interbrand Group.
Taubar, E. M. (1988). Brand leverage: Strategy for growth in a cost control world.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28, 26-30.
Thomas, D.(1978)。Strategy is different in service business. Harvard Business Riview, 56,158-165.
Upshaw, Lynn B.(1995).Building brand identity. a strategy for success in a hostile marketplace. John Wiley & Sons International Right, Inc….
Vanauken, B.(2002).The brand management checklist. London:Kogon pag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