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中市學校柔道發展之探討(1936-2014)
作者:許正心
作者(外文):Hsu Cheng-Hsin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運動教練碩博士班
指導教授:鄭虎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6
主題關鍵詞:臺灣柔道發展歷史社會學研究質性研究Judo development in TaiwanHistory sociologyQualitative stud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1
臺中市中小學學校柔道發展,在國內算是數一數二,不管國小、國中、高
中,都曾榮獲全國性比賽都冠軍,如此優異的成績,相關紀錄卻是寥寥可數。希
望藉由本研究讓臺灣柔道發展有跡可循,並藉此找出臺中市國中小學學校柔道發
展興衰的原因,以做為改進的建議,並再創佳績。本研究以文獻分析及訪談的方
式,將臺中市學校柔道發展分為國小柔道的發展、國中柔道的發展、高中柔道的
發展。本研究的結果:(1)國小柔道發展最早在1974 年開始,因柔道館經營不
易,開始在內埔國小招收學生,1981 年后里國小開始籌組自強柔道館與后里國
小柔道隊,並開啟臺中市國小柔道的輝煌紀錄;1993 年後,富春、葫蘆墩、豐
田、省三國小也在委員會的推動之下成立、發展柔道運動。(2)國中柔道的發展
從1970 年后里國中開始發展,但訓練是在后里柔道館;1989 年豐東國中吸收后
里國小畢業生就讀,豐原、東華國中也在市政府的支持下陸續成立,延續國小柔
道選手的運動生涯;2013 年五權國中柔道隊成立,成為縣市合併後第一所推動
發展柔道的學校。(3)高中學校柔道發展從1936 年臺中商業專修學校開始,後
來因故中斷,至1971 年才又開始,並由教育部指定為柔道重點發展學校;1978
年開始豐原高商、大甲高中、嘉陽高中、后綜高中陸續成立、發展柔道,培育許
多柔道國手,也為臺中市獲取許多優異的成績。但因選手、教練等因素而停止發
展或轉發展角力。在臺中市所有的柔道前輩、同好的努力之下,柔道成績表現優
異,但因時空背景、社會變遷環等因素,國內許多縣市的柔道發展超越臺中市,
需要有新的思維與作法,以領導臺中市柔道再創佳績。
The judo development of high schools and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ity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best in Taiwan. Many elementary schools,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senior high schools have won the championships in national contests. However,
even with such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there are merely few related records being
kept. This study is dedicated to be a good source of tracking the Judo development in
Taiwan. Through the research, the rise and fall in the development in high schools and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ity could also be found in order to offer good advice
and achieve better results.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document analysis and interviews,
dividing Judo development in Taichung City into three categories: elementary schools,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high schools.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1) The very first Judo
development in elementary schools began in 1974. Nei Pu Elementary School started
to enroll students, but it was not easy for Judokan to run business. In 1981, Hou Li
Elementary School started to organize Tsu Chiang Judokan and its own Judo team,
which opened prominent records of Judo in Taichung City. After 1993, motivated by
Judo committee, Fu Chun Elementary School, Huludun Elementary School, Feng
Tien Elementary School and Hseng San Elementary School also started to develop
their own Judo training program. (2) Judo develop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s began
in Hou Li Junior High School in 1970, while the training was actually done in Hou Li
Judokan. In 1989, Feng Tung Junior High School started to have students who
graduated from Hou Li Elementary School. Feng Yuang Junior High School and Tung
Hua Junior High School, supported by Taichung City Government, also established
their own teams, extending sports career of elementary schools’ Judo players. In 2013,
Wu Chuan Junior High School, through starting its own Judo team, became the first
school to develop Judo after the merger of Taichung City and Taichung County. (3)
Judo development in Senior high schools began in Shin Min High School in 1936 but
was discontinued and then resumed in 1971. Shin Min High School was also assign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Judo developing school. From 1978, Feng Yuan
Commercial High School, Dajia Senior High School, Chia Yang Senior High School,
and Hou Tsung Senior High School organized their own teams one after another to
develop Judo. They nurtured many national Judo players and won many eminent
V
results for Taichung City. However, they were discontinued or switched to wrestling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coach or some personal reasons. The wonderful results
that Judo has made in Taichung City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concerted effort by
seniors and people who love Judo. However, as the changes of time, spac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many cities and counties have surpassed Taichung City now. Therefore,
new thoughts and operations are necessary in order to lead Judo in Taichung City to
create more remarkable results in the future.
一、日文文獻(依姓氏筆劃排序)
小佐野淳(2001)。圖說柔術。東京:新紀元社。
大沢慶己(1984)。柔道入門。東京:秋田書店。
小谷橙之(1972)。圖解コーチ柔道。東京:成美堂。
小谷澄之(1980)。柔道五教。東京:成美堂。
三船久藏(1954)。柔道教典-道と術。東京:誠文堂新光社。
川村禎三(1966)。柔道。東京:ベースボール・マガジソ社。
工藤一三(1973)。實用柔道。臺北:震平文化。
大滝忠夫(1984)。論說柔道。東京:不昧堂。
丸山三造(1942)。日本柔道史。東京:大東出版社。
井口義為(1912)。亂捕活法柔術教科書。東京:魁真書樓。
今藤邦宏(1990)。柔道教本。東京:共榮出版社。
田中守、藤堂良明、東憲一、村田直樹(2000)。武道を知ゐ。東京:不昧堂。
伊藤四男(1967)。女子柔道・護身術。東京:精文館書店。
石黑敬七(1953)。柔道入門。東京:川津書店。
老松信一(1955)。柔道五十年。東京:時事通信社。
老松信一(1966)。柔道百年。東京:時事通信社。
竹內善德(1976)。圖解の柔道教室。東京:圖鑑の北隆館。
竹內善德(1979)。柔道。東京:不昧堂出版社。
柳澤久、山口香(1993)。基本レシスソ 女子柔道。東京:大修館書店。
松本芳三(1970)。柔道百年の歷史。東京:講談社株式會社。
金光弥一兵衛(1956)。柔道。東京:旺文社。
岸野雄三、多和健雄(1973)。スポーツの技術史。東京:大修館書店。
柔道大事典編輯委員會(1999)。柔道大事典。東京:アテネ書房。
真炳浩(1986)。目で見る柔道教室。東京:永岡書店。
栗原民雄(1956)。柔道入門。東京:鶴書房。
渕辺吉博(1984)。圖解柔道入門-短期上達への近道。東京:土屋書店。
齊藤仁(1997)。柔道。東京:成美堂。
嘉納治五郎(1931)。柔道教本。東京:三省堂株式會社。
橫瀨知行(2000)。日本の古武道。東京:日本武道館。
磯貝一(1920)。柔道手引草。東京:平安考古學會。
藤原丰三郎(1974)。柔道。東京:泰流社。
櫻庭武(1940)。柔道要義。東京:培風館。
鹽谷宗雄(1937)。中學校柔道。東京:成美堂書店。
二、中文文獻(依姓氏筆劃排序)
工藤一三(1973)。實用柔道。臺北:震平文化。
134
三船久藏(1975)。柔道精隨-道與術。嘉義:文友書局。
中華民國柔道總會(2013)。2013 年中正盃柔道錦標賽秩序冊。臺北市:中華民
國柔道總會。
王榮錫(1991)。柔道訓練法。臺北市:一品文化事業。
吳文忠(1972)。日本體育全貌:二次大戰後日本體育發展趨向之研究。臺北市:
水牛出版社。
吳青華(1980)。柔道理論與實際。臺中:霧峯出版社。
吳正明(1980)。近代柔道學。臺北:強身育樂出版。
李侑錫、張勝翔、魏逸軒(2006)。柔術基礎體能訓練及訓練計劃之初探。成大new window
體育,39(2),19-29。
李園會(2005)。日據時期臺灣初等教育制度。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李賢英(1994)。柔道-以柔克剛的日本國技。北京:北京體育大學。
呂耀宗(2001)。臺灣柔道史(1952-1970)。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市,國立
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研究所。
沈榮柳(1983)。柔道運動之研究。臺北:學海出版社。
林春生(1967)。柔道之系統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教育學會。
范春源(1995)。日據時期臺灣國民小學躲避球運動發展之研究。體育學報,new window
20,5 頁。
胡繩武(1974)。中國摔角與日本柔道的比較研究。臺北市:樺文印刷。
紀俊吉(2001)論柔道運動中的(武德)教育觀。雲林縣,休閒運動期刊,4,
91-92 頁。
紀俊吉、謝秀芳、蘇慧慈(2006)。臺灣柔道的耕耘者-張尚賢之個案研究。臺new window
大體育學報,12,1-20。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網站(2014 年8 月15 日):武德殿。資料引自
http://heritage.khcc.gov.tw/Heritage.aspx。
袁鎮瀾(2003)。中日武術大觀:技擊、哲理與健身知識題庫。北京:人民體育
出版社。
翁啟修(1975)。中國摔角基本技術與柔道摔倒法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陳水逢(2000)。日本文明開化史略。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陳信安(1999)。臺灣日治時期武道場建築之發展歷程。史聯雜誌,34,1-25。
崔樂泉(2003)。體育史話。臺北市:國家出版社。
張樹林(2003)。嘉義柔道運動發展之研究(1938-1973)。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班。
張聲同(2002)。柔道。臺北市:臺灣警察專科學校。
張勝彥( 1996 )。臺灣開發史。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new window
張聲同(1995)。柔道。臺北市:臺灣警察專科學校。
許正心、陳俊卿(2009)。柔道(JUDO)與柔術(JU-JITSU)之探討。臺南科
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刊,8,151-161。
135
許正心、陳俊卿(2009)。柔術運動介紹。大專體育,103,7-12。new window
陳義隆(2008)。日治時期臺灣武道活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陳中興(2006)。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柔道:歷史社會學的分析。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桃園市,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滄浪(1957)。柔道初步的研究。臺北市:王金柱。
黃滄浪、李佐治(1973)。柔道學。臺北市:立文出版社。
黃滄浪、李佐治(1969)。柔道學。臺北市:淡濱出版社。
黃滄浪、李佐治(1967)。柔道學。臺北:成功社。
黃武雄(2006)。臺灣百年柔道人物序言。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臺北:臺灣身
體文化學會。
黃武雄、黃國恩、陳福士、呂耀宗(2006)。黃滄浪-臺灣柔道之父。臺灣百年
體育人物誌。
黃武雄、黃國恩、陳福士、呂耀宗(2006)。柔道天王南霸天-謝龍波。臺灣百
年體育人物誌。
黃武雄、黃國恩、陳福士、呂耀宗( 2007 )。臺中縣柔道名人-陳再乞。臺灣百
年體育人物誌(2)。
黃武雄(1987)。柔道學理新詮。臺北:健行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新民高中(1986)。新民五十年。臺中市:新民高中。
新民高中(1996)。新民六十年。臺中市:新民高中。
新民高中(2006)。新民七十年。臺中市:新民高中。
劉衛軍(2005)。柔道教室-實戰技術圖解。臺北市:奧利達出版社。
蔡禎雄(1995)。日據時代臺灣初等學校體育發展史。臺北市:師大書苑。new window
蔡禎雄(1994)。日據時代和臺灣初等學校體育科的歷史考察-其總述和結論-。new window
體育學報,18,6-7 頁。
蔡禎雄(1993)。日據時代臺灣初等學校體育科之變質。體育學報,16),58-59new window
頁。
蔡禎雄(1993)。日臺一體化政策下臺灣人出等學校體育科概況。體育學報,15,
132-133 頁。
蔡禎雄(1991)。日據時代臺灣人的初等學校體育科成立之歷史經緯。體育學報,new window
13,15-34 頁。
錢旦(1964)。柔道與摔角。高雄:復漢出版社。
醍醐敏郎(1997)。柔道入門。臺北:信宏出版社。
謝森展、古野直野(1996)。探詢臺灣的歷史。臺灣代誌(上),269-270 頁。
鄭吉祥(1995)。柔道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臺北市:中華民國柔道總會。
鄭麗霞(2004)。柔道運動理論與哲學內涵之探究。臺南市:漢家出版社。new window
鄭伯芬(2000)。柔道運動之傳種者與耕耘者-陳戍寅先生其人其事。嘉義市文獻
,16,263-279 頁。
136
羅友維(1999)。柔道-過肩摔。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
三、史學方法參考文獻部分(依姓氏筆劃排序)
方瑞民(1976)。體育研究法。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
文崇一(1995)。歷史社會學-從歷史中尋找模式。臺北市:三民出版社。
王幸慧(1997)。解釋過去,了解現下-歷史社會學。臺北市:麥田出版社。
王文科(1991)。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new window
王文科、王智弘(2014)。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new window
朱榮智、危芷芬、吳天泰、吳新興、沙依仁、林信一、林蕙瑛、柯淑婉、郭婉容、
楊清發、羅慎平(2014)。社會科學概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伍振鷟、高強華(2012)。新教育概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吳明清(2012)。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宋鎮照(2012)。社會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李政賢(2006)(譯)。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周新富(2012)。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陳建和(2012)。觀光研究方法。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許樹淵(2002)。運動科研寫作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紹勳(1990)。研究方法。臺中:滄海書局。
郭生玉(1993)。心理與教育研究法。新北市:精華書局。
楊書銘(2010)。關於歷史學的100 個故事。臺北市:宇河文化出版社。
賈馥茗、楊深坑(1988)。教育研究法的探討與應用。臺北市:師大書苑。
葉乃嘉(2013)。研究方法的第一本書:教育、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的入門書。
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葉至誠、葉立誠(2002)。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
蔡文輝、李紹嶸(2013)。社會學概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鄭樑生(2002)。史學方法。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