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小學教師的社會流動與職業取得
書刊名:教育研究資訊
作者:林益慶
作者(外文):Lin, Yi-ching
出版日期:2000
卷期:8:4
頁次:頁114-140+a8
主題關鍵詞:中小學教師社會流動職業取得Secondary an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Social mobilityOccupational attainm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9)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61
  • 點閱點閱:87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小學教師的代間、代內流動情形,以及取得中小學教職之背景因素。樣本取自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於1997年出版的「台灣地區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三期第三次社會階層組」問卷調查的現成資料。主要研究結果如下:一、在中小學教師的代間流動方面,代間流出呈向下流動的態勢,以流向助理專業人員、事務工作人員和工人這三類職業為主;代間流入則由於中小學教師大都來自農工家庭,故呈向上流動的態勢;整個代間流動型態與中上階層職業的流動型態極為類似。在中小學教師的代內流動方面,流出型態與其他職業並無不同,均以流向階層地位相近的職業為主;不過中小學教師不流動的比率相當高,而且從他職流入的比率都不高,是與其他職業較為不同之處,顯示中小學教師的代內流動比其他職業具有更高的穩定性。二、影響人們以中小學教師為初職的三個重要因素是性別、個人教育水準以及居住地;意即女性、教育程度高、居住鄉下的人比較可能以中小學教師為初職。女性、教育程度高以及初職是中小學教師者的現職也比較可能是中小學教師。其他的背景因素如父職、父母親教育程度以及族別則是透過個人的教育水準間接影響人們以中小學教師為業。
期刊論文
1.Robinson, Robert V.、Kelley, Jonathan(1979)。Class as conceived by Marx and Dahrendorf: effects on income inequality and poli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Great Britain。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44(1),38-58。  new window
2.Betz, M.、Garland, J.(1974)。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rates of urban school teachers。Sociology of Education,47,511-522。  new window
3.李藹慈(19931200)。女性職業選擇行為之探究。社教雙月刊,58,25-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沈姍姍(19950100)。臺灣的教育選拔制度與社會流動之探討。新竹師院學報,8,95-1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晉治(19831000)。教育與社會流動。花蓮師專學報,14,37-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姜得勝(19900600)。社會流動與教育機會均等概況之研究。教育文粹,19,89-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忠正(19920200)。臺灣地區女性工作機會與報酬之實證回顧。勞工行政,46,1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諭陵(19940200)。社會流動的影響因素及其對教育的啟示。教育研究,35,47-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毅志(19921200)。地位取得--理論與結構分析。思與言,30(4),131-1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Hauser, R. M.(1975)。Structural changes in occupational mobility among men in the United States。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40,585-598。  new window
11.Hauser, R. M.(1975)。Temporal changes in occupational mobility: Evidence for men in the United States。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40,279-297。  new window
12.Wolf, W. C.、Rosenfeld, R. A.(1978)。Sex structure of occupation and job mobility。Social Forces,56,823-844。  new window
13.Rosenfeld, R. A.、Sorensen, A. B.(1979)。Sex differences in pattern of career mobility。Demography,16,89-102。  new window
14.Robinson, R. V.(1984)。Structural change and class mobility in capitalist Societies。Social Forces,63(1),51-71。  new window
15.Richardson, C. J.(1977)。The problem of downward mobility。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28,303-320。  new window
16.蔡淑鈴、文崇一(19861200)。性別與社會流動 : 臺灣之實徵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0,121-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郭丁熒(19970400)。師院學生的社會流動之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7(2),181-1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毅志(19980400)。臺灣地區新職業分類的建構與評估。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5,5-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鄭同僚(19880800)。教育成就對社會流動的影響。教育與心理研究,11,207-2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寬政(19800600)。結構性社會流動影響機會分配的過程。國立臺灣大學人口學刊,4,103-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薛承泰、簡文吟(19970600)。再就業婦女的職業流動初探。人口學刊,18,67-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行政院主計處(1993)。中華民國統計地區標準分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教育部(1998)。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銀旭(1988)。台灣職業流動模式及其變遷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秋紅(1996)。原住民教育與職業成就的相關(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國安(1978)。我國師專生家庭社經地位、成就動機、抱負水準與學業成就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瑞欽(1988)。師範生任教職志與其相關因素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生傳(1997)。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麗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嘉猷(1992)。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台北:三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毅志(1999)。社會階層、社會網絡與主觀意識--台灣地區不公平的社會階層體系之延續。台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Abbott, P.、Sapsford, R.(1987)。Women and Social Class。London:Tavistock。  new window
5.Hout, M.(1983)。Mobility Tables。Beverly Hills, CA:Sage Publication Inc.。  new window
6.Marshall, G.、Rose, D.、Newby, H.、Vogler, C.(1988)。Social Class in Modern Britain。London:Unwin-Hyman。  new window
7.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Lortie, Dan C.(1975)。School Teacher: A Sociological Stud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9.Blau, Peter Michael、Duncan, Otis Dudley(1967)。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Structure。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window
10.Featherman, David L.、Hauser, Robert M.(1978)。Opportunity and Change。New York:Academic Book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許嘉猷(1989)。臺灣代間社會流動初探:流動表的分析。臺灣社會現象的分析。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清山、黃毅志(1995)。教育、收入與社會資源對階級取得過程之關聯。台灣社會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維安、黃毅志(1999)。台灣客家族群的產業特質:與閩南族群的比較分析。台灣客家族群史。台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清山、黃毅志(1997)。台灣階級結構:流動表與網絡表的分析。九〇年代的臺灣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