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顏氏家訓》「內聖外王」與《周易‧大象傳》之契合
書刊名:問學
作者:陳芝豪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6
頁次:頁21-49
主題關鍵詞:顏氏家訓大象傳內聖外王顏之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46
  • 點閱點閱:40
在《周易.大象傳》裡,教導君子透過內省的修德,以期由經由修己以達善群,並期望著人人成聖成賢,而「內聖外王」可說是《周易.大象傳》的核心觀念。而《顏氏家訓》亦是一部重視修身的典籍,《顏氏家訓》一書中占主導地位的是儒家思想,故在《顏氏家訓》書中「內聖外王」自然成為極重要的課題。本文即在探究《顏氏家訓》內聖外王之學,並將《顏氏家訓》對照於同樣重視「內聖外王」之道的《周易‧大象傳》,以從中觀看《顏氏家訓》「內聖外王」與《周易‧大象傳》契合之處。最後本文發現《顏氏家訓》與《周易‧大象傳》對於內以成德的關心,是高於對實際政事的追求,而且,不可否認的是,內在修養是從事治世的一個重要指標。至於在外王事業的發展,《顏氏家訓》在戒慎警懼處事態度上、重視品德教育事業上、政治的德行技藝並重上、人才求專不求泛上等方面,都契合於《周易‧大象傳》的外王之道。不過《顏氏家訓》與《周易‧大象傳》皆認為,凡事要努力去做,但事情成與不成,《顏氏家訓》認為一切秉中庸之道以待之;而《周易‧大象傳》則認為需順從天命。
期刊論文
1.張承宗、魏向東(2000)。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家庭教育。晉陽學刊,200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昌勇(1994)。周易的道德教育思想探微。周易研究,1994(2)=20,57-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麗芬(20011200)。周易大象傳「君子」哲學試探。孔孟月刊,40(4)=472,20-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晉士(2006)。北朝政治環境對文學發展之影響。高雄師大學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洪衛中(2010)。試論顏之推的教育思想理念。社會科學論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崔豔杰(2010)。《顏氏家訓》中的和諧觀及其對後世的啟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崗(1998)。論語的君子觀及其特徵。大陸雜誌,9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大齊(1964)。孔子學說。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曹道衡、沈玉成(1998)。南北朝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蒲友俊(2001)。中國文學批評史論。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啟超(2003)。儒家哲學。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經柱(1977)。孔子的道德哲學。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運熙(2002)。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南宋〕朱熹(2004)。周易本義。臺北:大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顏之推、張靄堂(2004)。顏之推全集譯注。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伯崑(1998)。國際易學研究。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文欽(2002)。周易時義研究。臺北:鼎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尤雅姿(2005)。顏之推及其家訓之研究。顏之推及其家訓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百藥、唐長孺(1972)。北齊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顏之推、王利器(1986)。顏氏家訓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何晏、邢昺(1997)。論語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善文、黃壽祺(2004)。周易譯註。台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余英時(1989)。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弼、韓康伯、孔穎達(199708)。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趙岐、孫奭(1997)。孟子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鄭玄、孔穎達(1997)。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熊十力(1976)。乾坤衍。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程頤(1990)。易程傳。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沈約(19741000)。宋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牟宗三(1992)。道德的理想主義。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義正(1987)。孔子學說探微。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牟宗三(1998)。中國哲學的特質。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唐長孺(1983)。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龐樸(1984)。儒家辯證法研究。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莊子、郭慶藩、王孝魚(1995)。莊子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令狐德棻(1971)。周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徐復觀(1994)。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牟宗三(1999)。心體與性體。上海古籍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唐君毅(1980)。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徐松、陳援庵(1957)。宋會要輯稿。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老聃、朱謙之(1984)。老子校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李鼎祚(2004)。周易集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葛洪(1991)。抱樸子外篇。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新華(1998)。周易繋辭傳研究。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曾永勝(2001)。《顏氏家訓》思想研究。長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黃保真(1993)。中國文學理論史。台北:洪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周甘逄(2001)。周易人生論哲學。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南懷瑾(1992)。易經繫傳別講。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曾春海(1997)。易經的宇宙與人生。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潘光旦(1997)。尋求中國人位之道。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程時用(2010)。《顔氏家訓》:儒經與儒行的完美結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