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傳、幫、帶:民國新聞記者的職業社會化與組織社會化--以《大公報》為例
書刊名:傳播與社會學刊
作者:路鵬程
作者(外文):Lu, Pengche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36
頁次:頁35-68
主題關鍵詞:隱性知識關係網絡職業道德倫理化的新聞專業主義Implicit knowledgeGuanxiProfessional ethicsEthical professionalism of journal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25
  • 點閱點閱:43
期刊論文
1.Deuze, Mark(2006)。Global Journalism Education: A Conceptual Approach。Journalism Studies,7(1),19-34。  new window
2.戈公振(1929)。新聞教育之目的。報學月刊,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白寶善(1948)。論新聞系與新聞界之合作。報學雜誌,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紀瀅(19721000)。一代論宗哀榮餘墨(續完)--敬悼張季鸞先生逝世三十一周年。傳記文學,21(4),75-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君良(1935)。新聞教育機關與報業協作。報學季刊,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高峰(2013)。1942年〈大公報〉怎樣披露河南大災(遺稿)。炎黃春秋,4,80-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趙心樹、陰衛芝(2006)。「心中之規」最具道德權威--新聞職業倫理規範問題答問。新聞記者,8,7-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文強(20021000)。媒介組織內部權力運作與新聞工作自主--封建采邑內的權力控制與反抗。新聞學研究,73,29-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胡政之(19430920)。本報「社訓」和「同人公約」的要義。大公園地,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胡政之(19470721)。對天津館編輯部同人的講話。大公園地,復刊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步陶(1935)。造就新聞人才和辦理新聞事業有徹底合作到的必要。新聞學期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袁昶超(1948)。中國的報學教育。報學季刊,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集(2007)。我的姑父張季鸞二三事。武漢文史資料,2007(11),19-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惜瑩(1935)。新聞教育問題。報學季刊,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蔣蔭恩(1944)。新聞教育感想。中國新聞學會年刊,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路鵬程(2012)。民國記者的關係網與新聞採集網。國際新聞界,2,108-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路鵬程(2012)。論民國時期報人跳槽的動因及影響。新聞記者,12,34-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詹若文(1990)。報業全才胡政之與〈大公報〉。經濟新聞研究,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詹文滸(1944)。培養報業人才管見。中國新聞學會年刊,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Reese, S. D.、Cohen, J.(2000)。Educating for journalism: The professionalism of scholarship。Journalism Studies,1(2),213-228。  new window
圖書
1.梁漱溟(2011)。人心與人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雨(1993)。大公報史(1902-1949)。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志田(2006)。激變時代的文化與政治--從新文化運動到北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蓋伊.塔奇曼、麻爭旗、劉笑盈、徐揚(2008)。做新聞。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余英時(2005)。現代危機與思想人物。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鑄成(2009)。報人張季鸞先生傳。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梁漱溟(2011)。鄉村建設理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于友(2002)。記者生涯繽紛錄--獻給傳媒後來人。北京:新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芝琛(2001)。百年滄桑:王芸生與〈大公報〉。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卡琳.沃爾-喬根森、湯瑪斯.哈尼奇、張小婭(2014)。當代新聞學核心。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純青(1994)。筆耕五十年。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語堂、王海(2008)。中國新聞輿論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鄒韜奮(2004)。經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趙君豪(1938)。中國近代之報業。上海:上海申報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趙效沂(1972)。報壇沉浮四十五年。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孔昭愷(1991)。舊大公報坐科記。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郁振華(2012)。人類知識的默會維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陶菊隱(2005)。記者生活30年--親歷民國重大事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唐振常(1996)。川上集。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徐鑄成(2009)。舊聞雜憶。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徐鑄成(2010)。報海舊聞。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徐鑄成(2010)。徐鑄成回憶錄。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蕭乾(2010)。未帶地圖的旅人:蕭乾回憶錄。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金雄白(1988)。記者生涯五十年。臺北:躍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梁漱溟(2011)。中國文化要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350712)。本社聲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390504)。血火奮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410911)。敬悼季鸞先生本報港桂兩版社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460125)。文匯報精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啟平(19490421)。以工作代哀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俠文(19490421)。我所認識的張季鸞、胡政之兩先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凡(19490421)。我所見的我所佩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季鸞(19341225)。歸鄉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曆樵(19490421)。政之先生精神不死,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查良鏞(19490421)。再也聽不到那些話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胡政之(19431221)。在重慶對編輯人員的講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胡政之(19430705)。對桂林館編輯部同人的講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政之(19430905)。回首壹拾柒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胡政之(19460901)。追念張季鸞先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梁士純(19360509)。中國新聞教育之現在與將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德真(19490415)。政之先生的一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胡適(19300522)。後生可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戈公振(2010)。新聞教育之目的。民國新聞教育史料選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方蒙(1991)。重慶記者被捕前後。大公報人憶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白寶善(2010)。論新聞系與新聞界之合作。民國新聞教育史料選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啟平(2009)。以工作代哀思。回憶胡政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君遠(2010)。糊裡糊塗地進了新聞界。讀書與懷人:許君遠文存。北京:中國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金銓(2013)。記者與時代相遇。報人報國--中國新聞史的另一種讀法。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俠文(2009)。我所認識的張季鸞、胡政之兩先生。回憶胡政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俠文(2009)。精神事業做人--敬悼政之先生。回憶胡政之。天律: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凡(2009)。我所見的我所佩的。回憶胡政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紀瀅(2013)。一代論宗哀榮餘墨。重構新聞社群:新記〈大公報〉與中國新聞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紀瀅(1974)。憶胡政之。胡政之與大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紀瀅(2009)。憶胡政之。回憶胡政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杜文思(1991)。抗戰前夕大公報面向全國發行的設想。大公報人憶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君良(2010)。新聞教育機關與報業協作。民國新聞教育史料選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季鸞(1932)。諸君為甚麼要做新聞記者。新聞學研究。北京:燕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詠、李金銓(2008)。密蘇裡新聞教育模式在現代中國的移植--兼論帝國使命:美國實用主義與中國現代化。文人論政:知識份子與報刊。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高峰(1991)。採寫戰地通訊。大公報人憶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篷舟(1991)。我在大公報的經歷。大公報人憶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范長江(2001)。我的自述。范長江新聞文選。北京:新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周雨(1991)。濾館採訪課紀實。大公報人憶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國樞、葉明華(2008)。家族主義與泛家族主義。華人本土心理學。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曆樵(2009)。政之先生精神不死。回憶胡政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鄭伯壎、姜定宇(2008)。華人企業組織中的忠誠。華人本土心理學。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查良鏞(2009)。再也聽不到那些話了。回憶胡政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胡玫(2009)。胡政之生平。回憶胡政之。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胡政之(1932)。我的理想中之新聞事業。新聞學研究。北京:燕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胡政之(2007)。在重慶對編輯人員的講話。胡政之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胡政之(1943)。對桂林館編輯部同人的講話。胡政之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胡政之(2007)。回首壹拾柒年。胡政之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胡政之(2007)。本報「社訓」和「同人公約」的要義。胡政之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胡政之(2007)。追念張季鸞先生。胡政之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胡政之(2007)。對天津館編輯部同人的講話。胡政之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郭步陶(2010)。造就新聞人才和辦理新聞事業有徹底合作到的必要。民國新聞教育史料選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袁昶超(2010)。中國的報學教育。民國新聞教育史料選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唐振常(1991)。上海大公報憶舊。大公報人憶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惜瑩(2010)。新聞教育問題。民國新聞教育史料選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黃克夫(2002)。我考入桂林〈大公報〉為練習生的回憶。我與〈大公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曾敏之(2001)。報壇巨擘的風範--追憶胡政之先生二三事。胡政之先生紀念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曾敏之(2009)。報壇巨擘的風範--追憶胡政之先生二三事。回憶胡政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蔣蔭恩(2010)。新聞教育感想。民國新聞教育史料選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詹若文(1990)。報業全才胡政之與〈大公報〉。回憶胡政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詹文滸(2010)。培養報業人才管見。民國新聞教育史料選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曹世瑛(1991)。從練習生到外勤課主任。大公報人憶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曹谷冰、金誠夫(1991)。抗戰時期的大公報。大公報人憶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德真(2009)。政之先生的一生。回憶胡政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楊中芳、彭泗清(2008)。人際交往中的人情與關係 : 構念化與研究方向。華人本土心理學。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