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由文化、地域到族群︰再論當代臺灣客家族群意識的現代性-
作者:王甫昌
書刊名:客家移民與在地發展;莊英章, 黃宣衛 (主編)
頁次:234-300
出版日期:2018
出版項: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主題關鍵詞:客家人族群意識
學門:人類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魏廷朝(1979)。新竹義民廟的祭典:客家人最大的拜拜。美麗島,1(2),77-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甫昌(20050600)。由「中國省籍」到「臺灣族群」:戶口普查籍別類屬轉變之分析。臺灣社會學,9,59-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Wang, Fu-chang(2014)。A Reluctant Identity: The Development of Holo Identity in Contemporary Taiwan。Taiwa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5,79-119。  new window
4.張茂桂、蕭新煌、章英華(19871010)。大學生的「中國結」與「臺灣結」:自我認定與通婚觀念的分析。中國論壇,25(1)=289,34-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鍾孝上(1979)。臺灣史與客家。六堆,6,62-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正光、蕭新煌(19951000)。客家族群的「語言問題」--臺北地區的調查分析。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10,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長鎮(1991)。憲改方案是否應納入族群條款。客家雜誌,17,40-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長鎮(1991)。羅香林的中華民族工程學:重建臺灣客家論述的起點。客家雜誌,21,64-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運棟(19871000)。誰說褒忠義民是客家之恥?。客家風雲,創刊號,58-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其南(19800300)。清代臺灣社會的結構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9,115-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施添福(20011000)。日治時代臺灣地域社會的空間結構及其發展機制--以民雄地方為例。臺灣史研究,8(1),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秋鴻(1992)。新客家人的條件。客家,22,42-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詹素娟(20051200)。臺灣平埔族的身分認定與變遷(1895-1960)--以戶口制度與國勢調查的「種族」分類為中心。臺灣史研究,12(2),121-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三台(1987)。臺灣民俗:義民爺專輯。三台雜誌,14,9-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六堆(1978)。大專青年對六堆的觀感。六堆,3,48-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六堆(1984)。世界客屬總會高雄市分會第一屆理監事名冊。六堆,3,62-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六堆采風(1986)。國建會為語言吐苦水 林海音認為臺灣話應包括客家話。六堆雜誌,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六堆春秋(1981)。客屬名作家鍾肇政來六堆演講。六堆,10,19-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山城樓主(1985)。冷眼看地方派系。三台雜誌,2,66-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心平(1986)。六堆越來越沒落了。六堆雜誌,創刊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田秋禾(1988)。「牛欄肚鬥牛嬷」--苗栗的派系鬥爭可以休矣!。客家風雲,6,18-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尹章義(19810400)。臺北平原拓墾史研究 (1697-1772)。臺北文獻 (直字),53/54,1-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世安(1987)。讀者投書:盡速設立客家語電台。客家風雲,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朱真一(19890600)。對客家臺灣歷史文化的看法。客家風雲,19,56-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自耕農(1985)。派系的始作俑者。三台雜誌,2,7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允斐(1990)。從六堆的開墾歷史談六堆民居風貌的演變。客家雜誌,3,18-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智期(19871200)。走出孤立,展現信心--六堆知識青年的覺醒與自救。客家風雲,3,4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宋三元(1986)。六堆傳統遭浩劫。六堆雜誌,創刊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呂雲騰(1982)。運籌帷幄鍾榮吉拉票居首功 否認捲入地方派系 仍將保持超然立場。六堆,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林本元(19580600)。臺灣方言論。臺北文物,7(1),89-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林啟光(1981)。臺北行腳雜感。六堆,9,35-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花蓮客--承照(1993)。美濃水庫事件雜言。客家雜誌,35,2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客家雜誌(1990)。客家年俗特輯。客家雜誌,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彭欽清(1990)。客家社團知多少?。客家雜誌,7,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三台雜誌採訪組(1986)。前山後山鄉親知多少。三台雜誌,3,54-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黃子堯(1993)。美濃,永遠的鄉愁。客家雜誌,35,1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文和(1990)。社論:國是會議應有的客家參與。客家雜誌,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陳石山(2012)。「天穿日」訂為「全國客家日」的爭議。客家雜誌,260,1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陳永銘(1988)。讀者投書:奮起吧!客家人。客家風雲,8,1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昭如(1991)。重建臺灣族群關係:談「客家運動」之理念與意義。客家雜誌,20,24-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若蘭(20150900)。臺灣初次地方選舉:日本殖民政府的制度性操作。臺灣史研究,22(3),139-1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陳配峰(1992)。客家人當然是臺灣人。客家雜誌,25,1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陳國政(19860400)。六堆第一位民選縣長--吳金玉。六堆雜誌,1,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陳運棟(1987)。義民乎?不義之民乎?:重探林爽文事件與「義民」之舉。三台雜誌,14,9-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黃松森(1978)。六堆運動後的雜感。六堆,2,73-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楊長鎮(19880600)。為四百萬客家人的母語請命!政府應速制訂合理化的語言政策。客家風雲,8,14-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楊長鎮(1991)。以聯邦制含融文化集團解決族群問題:訪新國會辦公室主任張維嘉談許世楷《臺灣新憲法草案》的族群條款。客家雜誌,14,48-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楊國鑫(19870900)。研究客家四書。六堆雜誌,革新2,15-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楊國鑫(19880100)。研究客家四書。六堆雜誌,革新4,7+27-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楊國鑫(19880200)。客家話初探。三臺雜誌,16,34-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葉高華(20170900)。當纏足遇上天然足:族群融合與社會壓力。民俗曲藝,197,107-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褚慶澎(1985)。花蓮縣的大家長吳水雲。三台雜誌,2,63-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褚慶澎(1986)。玉里鎮長陳仁敵。三台雜誌,4,94-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劉淑芳、陳昭如、劉玫君(1992)。臺灣族群之未來座談會:瓦歷斯.尤幹、楊長鎮、謝世忠。客家雜誌,23,32-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劉還月(1987)。編者的話:你是不是客家人?。三台雜誌,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劉國昭(1990)。客家族群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客家雜誌,12,10-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客家雜誌編輯部(1991)。描繪未來的臺灣族群社會:許世楷《臺灣共和國憲法草案》族群條款節錄及說明摘要。客家雜誌,14,43-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謝苔心(1979)。革命家呢?還是流寇?:「林爽文起義」的一些觀察。美麗島雜誌,4,99-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蕭新煌。想像集:客家意識。客家風雲,14,7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賴金男(1980)。正視客屬同胞的文化飢渴。六堆,8,93-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賴金男(19861200)。正視客家同胞的文化飢渴。六堆雜誌,9,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賴金男(1989)。論客家人的政治意識。客家風雲,23,1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戴國煇(19861200)。中原客家人意識。六堆雜誌,9,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戴國煇、戴興明(1987)。出生就有尊嚴:客系臺灣人認同的問題。客家風雲,創刊號,17-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謝惠如(20111100)。隘寮溪畔再次移民的北客聚落--以麟洛、長治鄉為例。六堆學,2,2-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鍾孝上(19870100)。客家與臺灣史。六堆雜誌,10,6-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鍾孝上(1987)。客家與臺灣史。三台雜誌,11,32-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鍾孝上(19870300)。客家與臺灣史。六堆雜誌,12,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鍾孝上(19870400)。客家與臺灣史。六堆雜誌,13,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鍾孝上(1987)。我有話要說:語言新共識與電視節目開放。客家風雲,創刊號,50-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鍾春蘭(19871000)。變局中客家人的出路--訪臺大社會系教授蕭新煌。客家風雲,創刊號,2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鍾達明(1990)。六堆人對天氣的智慧。客家雜誌,4,7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鍾肇政(19861100)。客家話將消失了。六堆雜誌,8,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羅能平(1992)。論「新竹客家人」。客家雜誌,29,36-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許達然(19960700)。械鬥和清朝臺灣社會。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3,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陳麗華(20111200)。談泛臺灣客家認同--1860~1980年代臺灣「客家」族群的塑造。臺大歷史學報,48,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林正慧(20050900)。閩粵?福客?清代臺灣漢人族群關係新探--以屏東平原為起點。國史館學術集刊,6,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世界客屬總會(1984)。第七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會議實錄。第七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會議。臺北市:世界客屬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東郎(1974)。臺北市中原客家聯誼會沿革史。世界客屬第二次懇親大會。臺北市:世界客屬第二次懇親大會實錄編輯委員會。549-5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鍾肇文(2005)。臺灣北部客家人移民六堆地區概況。北部地區客家人遷徙南臺灣學術研討會,成功大學客家研究中心所 (會議日期: 2005年11月19日)。臺南市:成功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楊文山、李小玲、陳琪瑋(2004)。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11)。99年至100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8)。97年度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利亮時(2007)。族群關係與文化碰撞研究:以美濃鎮吉洋、吉東與吉和里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薛雲峰(2009)。臺灣客家史觀:以義民與1895乙未抗日戰爭為例(博士論文)。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灣省戶口普查處(1959)。中華民國戶口普查報告書第二卷.臺灣省第一冊:戶口總表及人口籍別(-),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鍾志正(2015)。「客家中原論述」在台灣的建構:以《中原》雜誌為核心的探索(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烈師(2006)。臺灣客家之形成:以竹塹地區為核心的觀察(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還月(2001)。台灣客家族群史‧移墾篇:台灣客家的初墾與二次移民。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樹新、中原苗友雜誌社(1971)。中原文化叢書。中原苗友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鍾孝上(1982)。臺灣先民奮鬥史。臺北:臺灣文藝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博宇(1987)。慶祝臺灣光復四十週年臺灣地區國語推行資料彙編。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秀昭(20090000)。臺灣北客南遷研究。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Melucci, Alberto(1989)。Nomads of the Present: Social Movements and Individual Need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Temp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Royce, Anya Peterson(1982)。Ethnic Identity: Strategies of Diversity。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張維安、徐正光、羅烈師(2008)。多元族群與客家--臺灣客家運動20年。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謝樹新、中原苗友雜誌社(1967)。中原文化叢書。苗栗:中原苗友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進輝(1983)。臺灣語言問題論集。臺北:臺灣文藝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運棟(1989)。臺灣的客家人。臺北:臺原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麗華(2015)。族群與國家--六堆客家認同的形成(1683-1973)。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還月(2000)。臺灣的客家人。臺北: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28)。臺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民進黨政策白皮書編纂小組(1993)。多元融合的族群關係與文化--民主進步黨的族群與文化政策。台北: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施正鋒(1995)。臺灣憲政主義。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美濃鎮誌編輯委員會(1996)。美濃鎮誌。高雄:美濃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羅香林(19920000)。客家研究導論。臺北市: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詹素娟(20110000)。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 : 施添福教授榮退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孫大川(20000000)。夾縫中的族群建構:臺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石田浩(1986)。台湾漢人村落の社会經济構造。大阪府:關西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正慧(2015)。臺灣客家形塑歷程--清代至戰後的追索。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許世楷(1989)。臺灣未來的描繪:新憲法草案之解說。臺北市:自由時代週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紹馨、傅瑞德、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系及遠東研究所(1970)。臺灣人口之姓氏分佈第二冊:社會基圖。美國亞洲學會中文研究資料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葉倫會(2007)。真情實話:溫送珍訪談錄。臺北市:蘭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鄒魯、張煊(1932)。漢族客福史。廣州市:國立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臺灣省戶口普查處(1968)。中華民國五十五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書第二卷.臺灣省。臺北市:臺灣省戶口普查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蕭新煌、黃世明(2001)。臺灣客家族群史--政治篇(下):地方社會與族群政治的分析。南投縣: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1905)。明治三十八年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記述報文。臺北市: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鍾孝上(1991)。臺灣先民奮鬥史。臺北市:自立晚報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鍾肇文(2009)。客家人移民臺灣中南部史。屏東縣: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林偉盛(1993)。羅漢腳--清代臺灣社會與分類械鬥。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1991)。新个客家人。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徐正光(20070000)。臺灣客家研究概論。臺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臺灣客家研究學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邱彥貴、吳中杰(2001)。臺灣客家地圖。臺北:貓頭鷹出版社:果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文良、臺灣大學(2011)。清代南臺灣的移墾與「客家」社會(1680-1790)。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鍾壬壽(1973)。六堆客家鄉土誌。常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甫昌(20030000)。當代臺灣社會的族群想像。臺北市:群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施添福(1987)。清代在台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宋耀光(20090517)。客家身影:「只要對客家人不利,我就反」鍾孝上跳脫黨派捍衛客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昭如(19910711)。重建臺灣族群關係:談「客家運動」之理念與意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勝權(2013)。從「廣東語」到「客家話」:從《標準廣東語典》談起,https://hakkaimpact.thcdc.hakka.gov.tw/m10/thcc_w110s1_c.aspx?sid=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蕭新煌(19881129)。想像集:客家意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賴金男(19791107)。正視客屬同胞的文化飢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長鎮(1997)。民族工程學中的客家論述。族群政治與政策。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甫昌(2008)。由若隱若現到大鳴大放:臺灣社會學中族群研究的崛起。群學爭鳴:臺灣社會學發展史,1945-2005。臺北:群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正光(1991)。序:塑造臺灣社會新秩序。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台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甫昌(2016)。由「地域意識」到「族群意識」:論台灣外省人族群意識的內涵與緣起,1970-1989。族群、民族與現代國家:經驗與理論的反思。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ennett, John W.(1975)。A Guide to the Collection。The New Ethnicity: Perspectives from Ethnology。St. Paul, MN:West Publishing Co.。  new window
6.張茂桂(1997)。臺灣的政治轉型與政治的「族群化」過程。族群政治與政策。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甫昌(2011)。福佬(或河洛)人。臺灣全志(卷三):住民志 族群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尹章義(1991)。臺灣移民開發史上與客家人相關的幾個問題。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中杰(2006)。義民信仰與北臺灣客語分佈格局的形成。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臺北市: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何澂(1958)。臺陽雜詠。臺灣雜詠合刻.諸家。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吉洋(2008)。「臺灣客家認同」與其承擔團體: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1990-1995)的發展與政治參與。多元族群與客家:臺灣客家運動20年。臺北市: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師聖(1993)。閩粵分類。臺灣采訪冊。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師聖(1993)。漳泉分類。臺灣采訪冊。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彭欽清(2008)。參與與退出:從「解嚴」的《客家風雲》到「戒嚴」的《客家雜誌》。多元族群與客家:臺灣客家運動20年。臺北市: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康培德(20110000)。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地域」一詞的理解與討論。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施添福教授榮退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其南(1981)。土著化與內地化:論清代臺灣漢人社會的發展模式。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1935)。種族系統別推計人口。臺灣昭和十年國勢調查結果概報。臺北市: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