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管理矩陣及家族因素分析屏東縣民間老人養護機構
作者:王明鳳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Ming-Feng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工作學系
指導教授:彭懷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8
主題關鍵詞:管理矩陣家族企業老人養護機構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management matrixfamily business、Elder Long-Term Care Organization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3
摘 要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老人平均餘命的延長及老人未來入住機構的機率提高,老人養護機構能否善盡「服務供給者」角色,在照顧服務產業中已成為一個重要課題;此外,機構運作的良窳對於老人所接受的服務品質和照顧權益亦會造成重大影響。本研究以屏東縣的民間老人養護機構為研究對象,探討機構經營的兩大層面:管理面和家族面,希望能對現今的老人機構現況有所瞭解,及檢視其運作現況。本研究的進行主要採用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法,共訪談19家機構、30位受訪者。
本研究之目的包括:一、透過管理矩陣,來檢視老人養護機構的運作情形。去瞭解老人養護機構在不同發展階段,管理者所需要的管理思維、行動及其所扮演的角色和在三十六矩陣的位置,亦檢視「管理矩陣」在非營利組織的適用性和可行性;二、配合機構有無「家族因素」的特色,來檢視老人養護機構的運作情形。透過「創業歷程」來分析機構創辦人的創業動機、因應方法等,以及如何選擇接班人?如何完成接班人的傳承工作?如何建立「家族事(企)業」(family business)的模式;三、藉由此研究,提供管理者未來進行機構管理、解決管理問題和永續經營的參考,以成為「社會企業」一員自許,開創老人養護機構現代化經營的新契機。
本研究之結論:在「管理面」上,從機構的「創業歷程」:「草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看每個不同時期的機構人員之管理角色,可知其在管理矩陣的位置,大致的發展方向為由下而上、由右至左,不同時期會著重不同的管理要素。在「家族面」上,老人機構的家族事業運作方式,符合華人社會制度的關係運作方式,重視「關係的親疏遠近」,存在「差序格局」的現象。
本研究之發現:在「管理面」上,發現:一、創業歷程中的「孝道」和「宗教」有影響力;二、管理思想結合了華人文化的特色;三、「盈餘分配」有新的社會意義;四、組織分化的策略是採水平和垂直分化方式。在「家族面」上,發現「陰陽表裡」的情形出現在:一、機構立案負責人是否握有「實質的經營權」;二、家族傳承的方式;三、「資金來源」合併「家族傳承」的過程。
最後,研究者提出二種新模式:在「管理面」上,提出「階梯模式」的組織發展歷程;「家族面」上,提出「社會企業」歷程的老人養護機構轉型選擇。以做為老人養護機構未來管理和發展之思考方向。
Abstract
As old-aged society is coming, old people’s life is expending and more and more old people live in the Elder Long-Term Care Organizations, the issue whatever the Elder Long-Term Care Organizations can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to treat with old people well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s well, that the Elder Long-Term Care Organizations run well or not will affect seriously their service to customers. The research objects were the private Elder Long-Term Care Organizations in Pingtung county. Researching operation two faces:management and family. We hope to understand the Elder Long-Term Care Organizations and how they operate. In this research, we used depth interview method to interview 19 organizations and 30 related person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ncluded:
(1)first,Throwing management matrix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operating the Elder Long-Term Care Organizations. So that we can comprehend the management paradigm and conduct Elder Long-Term Care Organization manager need and the characters the play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And we can investigate the applicability and viability.
(2) Second, cooperat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 family's factor ' of organization, come to check the operation situation that the Elder Long-Term Care Organizations .
(3)Third, make use of and study, offer a administrator to carry on the reference that the organization manage, solves the problem of management and manages continuously forever in the future, take pride in order to become a member of “ social enterprises”.
Discovery of this research were as follow:
(1) the aspect of management: First, the filial piety and the religion are powerful; Seco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management has combined Chinese culture; Third, the benefits distributed have new social values; Fourth, the organization splits up are two kinds of way:horizontal level and vertical level.
(2) the aspect of family relationship: the ' negative and positive' one it appears to three situations: ' the power of management 、 the family passes on and the the capital source.
Conclusion of this research includes:
(1) the aspect of management: the researcher proposes the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ladder way”;
(2) the aspect of family:the researcher proposes the organization transition and choose the “social enterprises “in the future .
Key word: Management matrix, family business, Elder Long-Term Care Organizations, social enterpris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中文 參考書目

王文科(2000)。質的研究方法。高雄市:麗文文化。
內政部(2008)。社論。社區發展季刊,121期,1-3。
內政部(2007)。社論。社區發展季刊,117期,1-7。
內政部(2007)。社論。社區發展季刊,118期,1-7。
內政部戶政司(2007)。戶籍人口統計年報。 http://www.ris.gov.tw/static/st20-3.xls.。 檢索日期:2008年1月5日。
內政部(2007)。老人福利安養護長期照護機構查詢。http://sowf.moi.gov.tw/04/12/12.htm。檢索日期:2008年1月7日。
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2007)。近年我國老年人口數一覽表。http://sowf.moi.gov.tw/04/07/1/1-03.htm 。檢索日期:2008年1月10日。
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2007)。國人平均餘命。
http://sowf.moi.gov.tw/04/07/1/1-07.htm 。檢索日期:2008年1月10日。
內政部社會司(2007)。台閩地區老人長期照護、養護及安養機構概況。http://www.moi.gov.tw/stat/。檢索日期:2008年1月6日。
內政部(2006)。94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http://www.moi.gov.tw/moi2004/upload/m_38957_7880324074.doc
檢索日期:2007年12月17日。
古允文(1997)。從福利國家發展談民營化下國家角色的挑戰。社區發展季刊,80期,70-78。new window
司徒達賢(2005)。管理學的新世界。台北:天下文化。new window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遠見。new window
徐宗國譯 (1997)。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照顧福利及服務產業發展方案92年執行情形檢討報告(初稿)。http://www.cepd.gov.tw/indexset/indexcontent.jsp。檢索日期:2007年12月10日。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3)。我國推動知識經濟下婦女創業機會及輔導政策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編印。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3)。照顧服務產業發展方案執行情形檢討報告1~6月。http://www.cepd.gov.tw/manpower/CareServIndus/main.htm。檢索日期:2007年12月10日。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3)。照顧服務產業發展方案推動執行資源手冊。http://www.cepd.gov.tw/manpower/CareServIndus/main.htm。檢索日期:2007年12月10日。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2)。照顧服務產業發展方案。http://www.cepd.gov.tw/manpower/CareServindus/main.htm。檢索日期:2007年12月10日。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1)。臺灣地區婦女創業動機與需求。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編印。
江明修(2000)。非營利組織協助政府再造之道。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145–154。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江幸子(2003)。照顧服務產業之本土性案例~非營利組織觀點的分析。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響芳(2004)。非營利組織與企業進行募款方案合作聯繫溝通之探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悅端(1993)。家戶勞動力,家庭和小型企業-以一個台北市成衣業社區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研究所。
李田樹譯(2003)。管理是什麼。台北:天下遠見。
李政賢、廖志恒、林靜如譯。質性研究導論。台北:五南。
朱元鴻(1997)。背叛/洩密/出賣︰論民族誌的冥界。台灣社會學刊,26,29-65。new window
朱美珍(1992)。社會科學研究中有關質的探討。收錄於許臨高主編,質化研究在社會工作界之應用─論見,84-87。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中心。new window
余漢儀(1998)。社會研究的倫理。收錄於嚴祥鸞主編,危險與祕密―研究倫理,1-30。台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余佩珊譯(1994)。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臺北: 遠流出版。
呂寶靜(2001)。老人照顧:老人家庭正式服務。臺北: 五南 。new window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吳淑瓊、張媚、莊坤洋(2002)。全國長期照護需要評估(2001-2003)。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委託研究案。
吳淑瓊、莊坤洋(2001)。在地老化-台灣二十一世紀長期照護之政策方向。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0(3),192-201。new window
林娟宇(2007)。論社會行銷。社區發展季刊,120期,330-348。new window
紀金山、林義盛(2007)。台北市老人養護機構組織形式與組織績效表現之分析。社區發展季刊,119期,328-346。new window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141-158。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郭登聰(2007)。企業社會責任(CSR)的發展對社會福利非營利組織的影響和對應,社區發展季刊,118期,142-162。new window
郭登聰(1999)。福利與營利的對話:社會福利民營化的另類思考。社區發展季刊,85期,142-155。new window
郭登聰(1998)。我國老人安療養服務市場化可能性探討。社區發展季刊,83期,62-73。new window
張英陣(2002)。社會企業化對非營利組織發展之影響。在社會企業化:非營利組織發展之新趨向研討會論文集,46-54。台北:中國青年救國團編印。
侯佳利(2005)。領導行為與組織公民行為:考慮台灣中小企業老闆娘參與管理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高承恕(1988)。台灣企業的結構限制與發展條件。中國人與中國社會研討會。南港:中研院。
翁文蒂(2001)。非營利組織推動九二一重建社區總體營造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酒小萍(2005)。人壽保險公司中階主管績效管理活動之解析-管理矩陣之應用。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家圖書館(2008)。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檢索日期:200年1月10日。
陳宇嘉、余紅柑、吳雯婷、曾仁杰(2000)。台灣地區無自顧能力老人長期照護的服務供需探討。收錄於新台灣社會發展學術叢書:長期照護篇,237-267。台北:允晨。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new window
陳金貴(2002)。非營利組織事業化之經營。社會企業化:非營利組織發展之新趨向研討會論文集,23-43。台北:中國青年救國團編印。new window
陳志豪(2004)。由交易成本論家族企業在生命週期下組織結構的變動分析。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仲隆(2004)。台灣跨世代家族企業經營策略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陳水竹(2004)。組織行為:理論應用與產業發展。台北:華泰文化。
陳政智、張江清(2007 )。高雄市老人日間照顧中心服務及經營模式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119期,313-927。new window
陳春山(2008)。企業社會責任前瞻。收錄於「2008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政策」:
全球企業公民系列座談會(一)。台北:財團法人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

許士軍、陳光中(1989)。台灣家家族企業發展與家庭結構關係。行政院國家科學會專題研究報告。
許雅嵐(2005)。長期照顧體系社會型照顧方案成本之案例研究。亞洲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傳盛、彭懷真、陳宇嘉(2006)。當前我國長期照顧工作產業化之研究。2006社會服務產業發展研討會。屏東:美和技術學院。
許文志、吳俊賢、楊英賢譯(2007)。百瀨惠夫、篠原勳編著。創業與創新管理。台北:五南。
游婷熙(2001)。非營利性組織溝通品質之研究:以兩個社會團體為例。大葉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懷真(1987)。為什麼這麼多人不斷地冒險創業 創業者的社會制度基礎。白手起家的故事:台灣青年的創業歷程。台北:洞察出版社。
彭懷真(1987)。台灣企業業主的”關係”及其轉變-一個社會學的分析。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黃源協(2007)。社會工作專業與社會服務品質。社區發展季刊,119期,253-270。new window
黃源協(2000)。社區照顧:台灣與英國經驗的檢視。台北:揚智。new window
黃瑞杉(2003)。照顧服務產業初步評估~以雲嘉南辦理非中低收入失能老人居家服務方案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旐濤等(2007)。老人服務事業經營與管理。台北:心理。
黃松林等合著(2007)。社會工作方案設計與管理。台北:華都文化。
曾仕強(2001)。中國式管理。台北:百順出版社。
詹火生(1998)。迎接高齡社會的挑戰。台北: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
萬育維、郭登聰、王蕊婷(1999)。非營利組織對營運與營利的看法分析:以老人養護產業為例。社區發展季刊,85期,166-188。new window
楊敏玲(1993),青年女性創業創業動機、創業類型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淑美(2001)。女性創業的困難與因應之道。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碩士論文。
齊立文譯(2002)。從創業家到執行長。台北:商智文化。
劉邦富(2001)。我國兒童福利服務民營化之探討。收錄於2000年國際性混合式經濟照顧福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4-40。台灣社會發展研究協會。
劉真如譯(1997)。成功,從轉型開始:創業與企業轉型的利基策略。台北:智庫。
蔡娟娟(2000)。女性創業家事業與家庭互動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翔傑(2007)。背道而馳?老人福利機構評鑑機制實行之初探性研究。社區發展季刊,119期,347-370。new window
蔡啟源(2008)。建構「老人長期照顧制度」之我見日本「公共介護制度」經驗之參酌。社區發展季刊,121期,428-457。new window
潘鳳文(2005)。台灣家族企業傳承之個案研究。輔仁大學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歐陽春芬譯(1994)。福利市場化之探究:以美國的福利體系為例。社會建設,85,136-139。
鄭讚源(2001)。混合式福利經濟體制下公益導向與市場導向-安養護機構服務品質之初探,收錄於照顧的混合式經濟論文集,178-228。屏東科技大學。
鄭讚源(2000)。社會福利機構與政府之間關係的省思:以我國老人安養護機構為例。收錄於鄭讚源編,新台灣社會發展學術叢書:長期照護篇,269-299。台北:允晨。
鄭伯壎、姜定宇等人(2006)。華人組織行為:議題、作法及出版。台北:華泰。
蕭瑞麟(2007)。不用數字的研究:鍛鍊深度思考力的質性研究。臺北:培生。
蕭富峰、李田樹譯(1998)。彼得‧杜拉克(PeterF. Drucker)原著。創業與創業精神:管理大師談創實務與策略。台北:麥田出版。
謝儒賢(2005)。福利混合供給模式部門互動關係之研究 : 以老人安養機構為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修訂版)。台北:巨流。new window



英文 參考書目

Amit, R., Glosten, L., & Muller, E. (1993). Challenges to theory development i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30 (5), 815-834.
Brockhaus, R. H. Sr., & Horwitz, P. S. ( 1985 ). The psychology of the entrepreneur: The Art and Science of Entrepreneurship, Cambridge, Mass: Ballinger, 25-48.
Babbie, E. (1995).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Bellmont: Wadsworth.
Bode, I.(2003). A new agenda for European charity: Catholic welfare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France and German.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 14(2), 205-225.
Cohen, L., & Manion, L.,(1985).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London: Croom Helm.
Chaganti, R. (1986). Management in Women-owned entrepreneurs in profile.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4(October), 18-29.
Crabtree, B.F., & Miller, W.L.(1999).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2nd ed.).London: Sage Publication.
Epstein, I.(1985).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In R.Grinnell, Jr.(ED.), Social Work Research ,263-274. Itasca, IL:F. E. Peacock Publishers.
Frederick, W. C.& Post, J. E. &Davis, K.,1992, Business and Society: Coporate Strategy, Public Policy, Ethic, New York, 7th, 13.
Guba, E. G. (1978). Toward a Methodology of Naturalistic Inquiry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CSE Monograph Series in Evaluation no.8.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Evaluation.
Hisrich, R. D., & Brush, C. G. (1985). Women and minority entrepreneur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Wellsley, MA: Babsom College.
Hisrich, R. D., & Brush, C. G. (1987). Women entrepreneurs: A longitudinal study. 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Wellsley, MA: Babsom College.
Hammersley, M. (1990). Ethnography Principle in Practice. New York: Routledge.
Harris, H.(2003). The social work business. London: Routledge Press.
Johnson N.(1999).Mixed economies of welfare: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London: Prentice Hall Europe,24.
Kramer,R.M.(1994).Voluntary agencies and the contract culture: Dream or nightmare. Social Service Review, 68(1), 31-60.
Low, M. B., & Macmillan, I. C. (1988). Entrepreneurship: Past research and future challeng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14(2),139-161.
Lincoln, Y. S. (1995). Emerging Criteria for Quality in Qualitative and Interpretive Research. Qualitative Inquiry, 1(3), 275-289.
Morse, J. M. (1994) .Designing Funded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N. K. Denzin & Y. S. Lincoln(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Sage.,224.
Neider, L. (1987).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female entrepreneurs in Florida.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5(3): 22-29.
Pestoff,V.A.(1998).Beyond the market and state: Social enterprises and civil democracy in a welfare society. Enagland,Aldershot: 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
Peat, B., & Costley, D.L.(2000). Privatization of social services: Correlates of contract performance. Administration in Social Work, 24(1), 21-38.
Ruckdeschel, R. A. (1985). Qualitative Research as a Pesrpective.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Abstracts, 21,17-21.
Sexton, D. L., & Bowman, N. (1985). The entrepreneur: A capable executive and more.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1),129-140.
Scott, C. (1986). Why more women are becoming entrepreneurs.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4(4), 37-44.
Shabbir, A., & Gregorio, S. D. (1996). An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men’s personal goals and structural factors in influencing their decision to star a business: The case of Pakisan.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1,507-529.
Stevenson, L. (1986). Against all odds: The entrepreneurship of women.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4(3), 30-36.
Stoner, C. R., Hartman, R. I., & Arora, R. (1990a). Work-home role conflict in owners of small business: An exploratory study.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8(1),30-38.
Stoner, C. R., Hartman, R. I., & Arora, R. (1990b). Differences Between female entrepreneurs and female professional managers. Proceeding: Midwest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ssociation, 41-48.
Silverman, D. (1993). Interpreting Qualitative Date: Methods for Analysing Talk, Text and Interaction. Thousand Oaks: Sage.
Wendy C.Handler(1989).Methodolgical issues and considerations in studying family business.family businessreivew,fall,260.
Wartman, M. S.,Jr.(1987). Entrepreneurship: An integrating typology and evaluation of the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e field. Journal of Management, 13(2), 259-279.

Wee, Chow-Hou, Lim, Wei-Shi, & Lee, Roger (1994). Entrepreneurship: A review with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5-49.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