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兒童戲劇的興起與發展史論-(1945~2007)
作者:陳晞如
作者(外文):Hsi-Ju Chen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兒童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林文寶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0
主題關鍵詞:臺灣兒童戲劇史兒童戲劇兒童劇場兒童劇後殖民主義the history of Children’s theatre in TaiwanChildren’s dramaChildren’s theatreChildren’s playpost-colonial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38
本論文運用後殖民主義為其理論分析依據,以民族國家/民族主義為觀察視點,試圖論述在「意識型態國家機器」的運作下,臺灣戒嚴(1949-1986)、解嚴(1987-1999)及政黨輪替(2000-2007)三個階段之兒童戲劇發展情況;於此範疇,依每一時期之國家政府政策、具代表性之兒童戲劇事件、影響兒童戲劇發展之人物,以及兒童劇團之發展和劇本書寫等議題分項論述。試圖藉由歷史分析、文獻蒐集及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測繪出臺灣兒童戲劇之發展輪廓,並進而得以詮釋其歷經移轉的過程與結果。
其論文之章節架構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臺灣兒童戲劇發展史之建構與分期」;第三章「臺灣兒童戲劇興起與發展:一九四五至一九八六年」;第四章「臺灣兒童戲劇興起與發展:一九八七至一九九九年」;第五章「臺灣兒童戲劇興起與發展:二○○○至二○○七年」;第六章「結論」。
This study intends to base it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erspective on post-colonialism. With the concept of nation-state & nationalism, children’s theater development under the operation of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 (ISA)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following three periods: martial law period (1949-1986), the post-martial law period (1987-1999), and the rotation of political parties (2000-2007). Within this scope, the policies of the Taiwan government, representative events regarding children’s theater, people who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theater,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theater troupes, and script writing a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aims to outlin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theater in Taiwan and furthermore to interpret the process and results of its transition through the use of various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analysis of history, literature review, and analysis of scripts.
The structure of this study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The introduction”; chapter two is “The construction and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children’s theater in Taiwan”; chapter three is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children’s theater in Taiwan: 1945 – 1986”; chapter four is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children’s theater in Taiwan: 1987 – 1999”; chapter five is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children’s theater in Taiwan: 2000 – 2007”; and chapter six presents “The conclusion.”
壹、中文

一、劇本(同附錄四,打*號者)

二、研究論著(以下依筆畫順序排列)

丁庭宇、馬康莊 編。《台灣社會變遷的經驗:一個新興的工業社會》。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86年6月。

天津人民出版社 編。《中國文學大辭典》(第5卷)。臺北:百川書局出版部,1994年。

中央研究院臺灣研究推動委員會 編。《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臺灣》。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1年1月。

中央通訊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中央通訊社推廣室,2001年11月。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 編。《中國大百科全書》,臺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年鑑社。1951年8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年鑑社。1952年8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年鑑社。1953年11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年鑑社。1954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年鑑社。1955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年鑑社。1956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年鑑社。1957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年鑑社。1958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年鑑社。1959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年鑑社。1960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年鑑社。1961年11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年鑑社。1962年11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年鑑社。1963年10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年鑑社。1964年10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年鑑社。1965年10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年鑑社。1966年10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年鑑社。1967年10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年鑑社。1968年10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中華民國年鑑社。1969年10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70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71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72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73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74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75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76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77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78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79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80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81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82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83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84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85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86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87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88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89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90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91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92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94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95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96年12月。

中華民國年鑑社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97年12月。

王逢振。《文化研究》。臺北:揚智出版社。2000年4月。

古鴻廷、王崇名、黃書林 著《台灣歷史與文化》(九)。臺北:稻香出版社。2005年2月。

石光生 著。《跨文化劇場:傳播與詮釋》。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10月。new window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編。《新藝見-戲劇戲曲篇》。臺北:音樂時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4月。

台灣美學藝術學學會 編。《台灣前輩畫家張啟華先生紀念暨第六屆亞洲藝術學會台北年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美學藝術學學會。2009年5月。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編。《表演藝術團體彙編-戲劇類》。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年6月。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編。《臺灣劇展發展概說》。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
員會。1998年6月。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編。《表演藝術名錄》。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8年6月。

行政院新聞局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正中書局。1998年11月。

行政院新聞局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行政院新聞局。1999年11月。

行政院新聞局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行政院新聞局。2000年12月。

行政院新聞局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行政院新聞局。2001年10月。

行政院新聞局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行政院新聞局。2002年10月。

行政院新聞局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行政院新聞局。2003年12月。

行政院新聞局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行政院新聞局。2004年11月。

行政院新聞局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行政院新聞局。2005年11月。

行政院新聞局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行政院新聞局。2006年11月。

行政院新聞局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行政院新聞局。2007年11月。

行政院新聞局 編。《中華民國年鑑》。臺北:行政院新聞局。2008年11月。

江武昌 著。《臺灣布袋戲的認識與欣賞:一口說出千古事,十指弄成百萬兵》。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1995年6月。

江寶釵、林鎮山 編。《泥土的滋味:黃春明文學論集》。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3月。

阮 銘 著。《兩個台灣的命運-認同TAIWAN V.S.認同CHINA》。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2月。

李利芳 著。《中國發生期兒童文學理論本土化進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8月。

李紀祥 著。《時間‧歷史‧敘事》。臺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9月。new window

李 涵 著。 《中國兒童戲劇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3年4月。

李登輝 著。《新時代台灣人》。臺北:財團法人群策會。2005年4月。

李筱峰、李呈蓉 編。《臺灣史》。臺北: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

李慶成 著。《兒童劇藝術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11月。

李 瞻 等著。《當前電視的新課題》。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5年6月。

呂訴上 著。《台灣電影戲劇史》。臺北:銀華出版部。1961年9月。new window

呂懿德 編。《1999表演藝術年鑑》。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0年7月。

呂懿德 編。《2000表演藝術年鑑》。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1年7月。

呂懿德 編。《2001表演藝術年鑑》。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2年7月。

杜定宇 編。《英漢戲劇辭典》。臺北:建宏出版社。1994年3月。

何寄澎 主編。《文化‧認同‧社會變遷:戰後五十年臺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0年6月。

何貽謀 著。《臺灣電視風雲錄》。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1月。

吳若、賈亦棣 著。《中國話劇史》。臺北:行政院文化教育委員會。1985年3月。new window

吳靜吉 等著。《蘭陵劇坊的初步實驗》。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10月。

宋國誠 著。《後殖民論述—從法農到薩依德》。臺北:擎松圖書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2003年11月。

林文寶 編。《兒童文學論述選集》。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
年5月。

林文寶 編。《臺灣區域兒童文學概述》。臺東:臺東師院兒童文學所。1999年6月。

林文寶 編。《台灣(1945~1998)兒童文學100》。臺東:臺東師院兒童文學研究所。2000年3月。
林文寶 主編。《臺灣兒童文學100研討會論文集》。臺東:臺東師院兒童文學研究所。2000年3月。

林文寶 策劃。《彩繪兒童又十年:台灣1945~1998年兒童文學書目》。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6月。

林 良 著。《淺語的藝術》。臺北:國語日報社。2000年6月。

林文寶等 合著。《兒童文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6月。

林玫君著。《創造性戲劇理論與實務--教室中的行動研究》。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1月。

林佳龍、鄭永年 編。《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臺北: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04月。

林礽乾 編 。《台灣文化事典》。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2004年12月。

林秋芳、李容瑞 編。《藝林探索—環境篇》。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年5月。

林茂賢 編。《福爾摩沙之美—臺灣傳統戲劇風華》。臺中: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2000年3月。

林偉瑜 著。《當代台灣社區劇場》。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5月。

林煥彰、杜榮琛 著。《大陸新時期兒童文學》。臺北: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年6月。

林靜芸 編。《1995表演藝術年鑑》。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1996年7月。

林靜芸 編。《1996表演藝術年鑑》。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1997年7月。

林靜芸、盧健英 編。《1997表演藝術年鑑》。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1998
年7月。

林靜芸 編。《2002表演藝術年鑑》。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3年7月。

林鶴宜 著。《臺灣戲劇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3年1月。new window
胡寶林 著。《戲劇與行為表現能力》。臺北:遠流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7月。

邱各容 著。《兒童文學史料初稿1945—1989》。臺北:富春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8月。

邱各容 著。《臺灣兒童文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5年6月。new window

邱各容 著。《臺灣兒童年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7年1月。

邱坤良 主編。《台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台灣戲劇發展概說(一) 》。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8年6月。new window

邱坤良 著。《臺灣戲劇現場》。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3月。
邱坤良 著。《台灣戲劇與文化變遷》。臺北:臺原出版社。1997年10月。

邱坤良 著。《飄浪舞台:台灣大眾劇場年代》。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1月。new window

姚一葦 著。《美的範疇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78年9月。new window

姚一葦 著。《戲劇與文學》。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9年9月。new window

姚一葦 著。《戲劇論集》。臺北:開明書局,1993年2月。

柯三吉 著。《建構新臺灣人的生活願景》。臺北:國民黨中央政策研究工作會出版。1999年8月。

洪文瓊 主編。《西元1945-1990兒童文學大事紀要》。臺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1991年6月。

洪文瓊 著。《臺灣兒童文學手冊》。臺北: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8
月。

省立臺東師範學院 編。《幼兒教育輔導工作研討會論文》。臺北。富春文化公司。1990年6月。

殷允芃、伊萍、周慧菁、李瑟、林昭武 著。《發現台灣-上、下冊》。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2月。

夏學理、鄭美華、陳曼玲、周一彤、方顗茹、陳亞平 編著。《藝術管理》。臺
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0月。

徐桂峰 編。《藝術大辭海》,臺北:華視出版社,1984年6月。

徐麗紗、王麗雁、林玫君、盧昭惠 等著。《臺灣藝術教育史》。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2008年5月。

馬 森 著。《中國現代戲劇的兩度思潮》。臺北:文化生活新知出版社。1991年7月。

馬 森 著。《臺灣戲劇—從現代到後現代》。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2年
6月。

粱啟超 著。《中國歷史研究法》。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36年4月。

許佩賢 著。《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new window
年3月。

曹小容 著。《實驗劇場》。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3月。

曹 莉 著。《史碧娃克》。臺北:生智出版社。1999年2月。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編《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幼兒戲劇篇》。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1999年10月。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編。《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國小戲劇篇》。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1999年10月。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編。《國民中小學戲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
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2002年12月。



國民小學輔導叢書編審委員會 編。《青少年兒童戲劇指導手册》。臺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1983年6月。

陳正義 編。《認識傳統布袋戲》。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1993年6月。

陳光興 編。《文化研究在台灣》。臺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1月。

陳其南 著。《文化的軌跡-上冊:陳其南得獎作品集》。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2月。

陳芳明 著。《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臺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4月。new window

陳芳明 著。《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臺灣史觀》。臺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6 月。
陳信茂 著。《兒童戲劇概論》。臺北。台大文化出版社。1983年1月。


陶東風 著。《後殖民主義》。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2月。

張京媛 編。《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臺北:麥田出版社。1995年7月。new window

張曉華 著。《創作性戲劇原理與實作》。臺北: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1999年10月。

張曉華 著。《教育戲劇理論與發展》。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6月。

張錦忠、黃錦樹 編。《重寫臺灣文學史》。臺北:麥田出版社。2007年9月。

教育部 編。《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教育部。1998年9月。

教育部 編。《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暫行綱要》。臺北:教育部。2000年9月。

教育部 編。《藝術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教育部。2005年12月。

梁明雄 著。《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學運動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2new window
月。

黃 仁 著。《台灣話劇的黃金時代》。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2000年4月。

黃 仁 著。《台北市話劇史九十年大事紀》。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2002年
9月。

黃文進、許憲雄 著。《兒童戲劇編導略論》。高雄:復文出版社。1986年7月。

黃美序 著。《戲劇欣賞-讀戲‧看戲‧談戲》。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8月(增訂再版)。

黃美序 著。《戲劇的味道》。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0月。

黃國禎 編。《臺灣文化檔案Ⅱ(民國88年1月~民國89年12月)》。臺北: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協會。2001年11月。

焦 桐 著。《臺灣戰後初期的戲劇》。臺北:臺元出版社。1994年3月。

游珮芸 著。《日治時期台灣的兒童文化》。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月。new window

揭 陽 著。《國族主義到文化公民:台灣文化政策初探2004-2005》。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6年1月。

楊 渡 著。《強控制解體》。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3月。

楊雪冬 著。《全球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6月。

楊鴻烈 著。《歷史研究法》。臺北:華世出版社。1975年4月。

廖美玉 編。《一九九九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兒童劇場】》。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年5月。

廖炳惠 著。《關鍵字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9月。

廖順約 著。《表演藝術教材教法》。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4月。

齊光裕 著。《中華民國的政治發展-民國三十八年以來的變遷》。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月。

熊秉真 著。《童年憶往:中國孩子的歷史》。臺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3月。

溫慧玟、溫偉任、于國華 著。《表演藝術產業調查研究》。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7年4月。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編。《我們只有一個太陽:78年度兒童戲劇研習營成果手冊》。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89年7月。

鄧志浩口述、王鴻佑執筆。《不是兒戲》。臺北:張老師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3月。

鄭明進 編。《認識兒童戲劇》。臺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1988年11月。


蔡錦堂 著。《青少年台灣文庫:歷史讀本(4)-戰爭體制下的台灣》。臺北:日創社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

閻折梧 編。《中國現代話劇教育史稿》。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5月。
盧建榮 著。《台灣後殖民國族認同》。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8月。

盧健英 編。《1998表演藝術年鑑》。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1999年7月。

盧健英 編。《2003表演藝術年鑑》。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4年7月。

盧健英 編。《2004表演藝術年鑑》。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5年6月。

盧健英 編。《2005表演藝術年鑑》。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6年6月。

盧健英 編。《2006表演藝術年鑑》。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7年6月。

盧健英 編。《2007表演藝術年鑑》。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8年6月。

鍾明德 著。《台灣小劇場運動史—尋找另類美學與政治》。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8月。new window

戴寶村 著。《臺灣政治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1月。new window

鐘明德 著。《在後現代主義的雜音中》。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89年7月。

三、譯著

Aristotle 著。姚一葦 譯。《詩學箋註》。臺北:臺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月。new window

Chris Barke著。許夢芸 譯。《文化研究智典》。臺北:韋柏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1月。

Colin Heywood 著。黃煜文 譯。《孩子的歷史:從中世紀到現代的兒童與同年》。臺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1月。

Edward W.Said著。王志弘等 譯。《東方主義》。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9月。

Edward W.Said著。蔡源林 譯。《文化與帝國主義》。臺北:立緒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12月。

Edward W. Said愛德華‧薩依德、David Barsamian巴薩米安著。 梁永安 譯。《文化與抵抗》。臺北:立緒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7月。

Edward W. Said著。薛絢 譯。《世界‧文本‧批評者》。臺北:立緒文化出版社。2009年10月。

Frank Lentricchia & Thomas McLaughlin主編。張京媛等譯。《文學批評術語》。香
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

Frantz Fanon著。陳瑞樺 譯。《黑皮膚,白面具》。臺北:心靈工坊文化出版社。2005年3月。

Frantz Fanon著。楊碧川 譯。《大地上的受苦者》。臺北:心靈工坊文化出版社。2009年6月。

Graeme Turner著。唐維敏 譯。《英國文化研究導論》。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1998年9月。

John Storey 著。李根芳、周素鳳 譯。《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3年8月。

Jeffery C. Alexander,Steven Seidman著。吳潛誠 譯。《文化與社會》。臺北:立緒文化出版社。1998年1月。

Lawrence E. Harrison、Samuel P. Huntington 著。李振昌、林慈淑 譯。《為什麼文化很重要》。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3年4月。

Kenneth Hoover,Todd Donovan著。 張家麟 譯。《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思維》。臺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9月(修正版)。

Terry Eagleton 著。林志忠 譯。《文化的理念》。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2年9月。

加藤秀俊 著。彭德中、楊豫馨譯。《餘暇社會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
有限公司。1989年11月。

四、學位論文 (以下依畢業年份排序)

李皇良。《李曼瑰和台灣戲劇發展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1993年。

蔡曉芬。《臺灣地區公立兒童劇團現況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1995年。

王華陵。《台灣兒童戲劇研究:光寶文教基金會戲劇活動之個案分析》。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1996年。

林曉玟。《九歌兒童劇團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1996年。

吳聲森。《周伯陽與兒童文學》。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1999年。

莊惠雅。《台灣兒童戲劇發展之研究(1945-2000)》。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2000年。

李明華。《劇團師訓課程的發展---以鞋子兒童實驗劇團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3年。

陳筠安。《鄧佩瑜與快樂兒童中心》。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3年。

王淳美。《台灣戒嚴前期的《中華戲劇集》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班。2004年。

黃瓀潢。《如果你好》。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2004年。

涂麗玲。《我國兒童劇團之行銷研究》。元智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2005年。

蔡慈娥。《自發展理論探討兒童戲劇之語言-以《粉墨人生》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戲劇研究所。2005年。

楊采薇。《兒童劇場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之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班。2005年。

鄭小鳳。《黃春明兒童戲劇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系。2005年。

孫永龍。《眾星拱月-談《兒童廣播劇》腳本主題呈現技巧》。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6年。

楊欣怡。《嘉義市小茶壺兒童劇團成長歷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2006年。

蕭文文。《兒童劇團產業經營策略研究─以紙風車劇團為例》。華梵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班。2006年。

蕭淑君。《孩子的第一哩路-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之研究》。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2007年。

蔡佩瑾。《從「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兒童劇團」探究兒童劇團的經營與發展》。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2009年6月。


五、單篇論文

山形文雄講。蔡惠真記述。<日本兒童戲劇的歷史>。《美育》。 1992年12月。頁24-34。

王天福。<我看台北市第三屆兒童劇展>。《教與學》。1980年1月。頁22-25。

王天福。<我如何指導兒童觀賞劇展>。《教與學》。1980年9月。頁28-29。

王友輝。<臺北市兒童劇展十一年>。《文訊》。1987年8月。頁115-124。

王友輝。<中國兒童戲劇年表>。《表演藝術》。1993年4月。頁34-38。

王友輝。<臺灣兒童戲劇發展歷程>。《中華國兒童文學學會會訊》。20卷6期。2004年11月。頁7~13。

王建華。<談兒童劇的寫作與演出>。《臺灣教育輔導月刊》。1973年10月。頁9-12。

尹世英。<兒童劇場有待發展>。《自由青年》。1984年10月。頁58-59。

尹世英。<兒童劇發展的省思>。《文訊》。1985年4月。頁77-83。

江如君。<九歌兒童劇團>。《銘傳人》。1993年1月。頁15-18。

司徒芝萍。<兒童戲劇的分類與年齡的興趣之關係>。《現代文學》。1979年11月。頁231-238。

司徒芝萍。<藝術教育的新生兒--兒童戲劇>。《文訊》。1990年10月。頁26-29。

司徒芝萍。<臺灣兒童劇場的演變與現況>。《國民中小學戲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12月。頁175-182。

李秀美、羅斐文、陳碧玉 吳翠珍口述。<兒童與電視節目>。《廣電人》。1997年4月。頁2-30。

呂建忠。<為兒童劇評催生-「城隍爺傳奇」觀後感>。《表演藝術》。1994年2月。頁99-103。

沈冬青。<劇場面貌—創造一個戲劇的童年:臺灣兒童劇團現況>。《幼獅文藝》74:4。1991年10月。頁52-63。

沈冬梅。<劇團經營—九歌兒童劇團讓藝術能賺錢>。《卓越雜誌》。2000年11月。頁66-71。

林 良。<孩子不讀書的兒童文學傑作—論兒童劇寫作>。《中國語文》。1975年3月。頁48-54。

林文寶。<兒童戲劇書目初編-並序>。《幼兒教育輔導工作研討會論文》。1990年6月。頁95-125。

林文寶。<臺灣兒童戲劇的劇本-上>。《中華民兒童文學學會會訊》。20卷6期。2004年11月,頁2-6。

林文寶。<臺灣兒童戲劇的劇本-下>。《中華民兒童文學學會會訊》。21卷1期。2005年1月。頁20-23。

林文寶。<臺灣兒童文學的建構與分期>。《兒童文學學刊》。第5期。2001年5月。頁6-42。new window

林玫君。<英美戲劇教育之歷史與發展>。《美育》。2006年11月。154期。頁20-36。

林清泉。<值得提倡的兒童戲劇—兼述劇本的創作>。《中國語文》。1979年3月。頁8-11。

邱錦沬。<如何演出兒童劇>。《臺灣教育輔導月刊》。1981年2月。頁33。

洪佳琦。<從「海山戲館」《誰是第一名》探討兒童歌仔戲之特質>。《稻江學報》。2008年12月。頁79-113。

胡寶林。<兒童戲劇的指導>。《國教天地》。1984年4月。頁21-25。

胡寶林。<年會「兒童戲劇研討會」外一章什麼是兒童戲劇>。《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會訊》。1988年12月。頁23。

施如芳。<掌上功名歸兒童?關於布袋戲的另類思考>。《表演藝術》。2003年4月。頁29-30。

班 馬。<當代兒童文學觀念課題>。《中國當代兒童文學文論選》,頁158-164。

孫貫之。<從「兒童劇展」、「兒童國劇」教學觀摩會談起>。《臺灣教育輔導月刊》。1977年12月。頁28-29。

孫 澈。<兒童劇場亟待建造>。《師友月刊》。1996年10月。頁46-48。

徐紹林。<參加兒童劇研習報導>。《臺灣教育》。第276期。1973年。頁19。

陳東和。<淺談兒童劇>。《師友月刊》。1976年4月。頁32-33。

陳晞如。<Play, Portray, Perform-教育戲劇面面觀>。2007年11月。160期。《美育》。頁68-75。new window
陳晞如。<2007年台灣兒童戲劇的發展與變遷>。2008年3月。《2007台灣兒童文學年鑑》,頁47-52。
莊珮瑤。<為戲曲尋找未來的戲迷--訪復興國劇團團長鍾得傳幸談戲曲兒童劇>。《復興劇藝學刊》。1999年6月。頁75-76。

莊珮瑤、黃玉婷整理。<可以給孩子更有深度的兒童劇>。《表演藝術》。76。1999年4月。頁53-57。

張曉華。<國民中小學表演藝術戲劇課程與活動教學方法>。《國民中小學戲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12月。頁23-44。

張曉華。〈表演藝術戲劇教學在國民教育十大基本能力上的教育功能討〉。《台灣教育》。628期。2004年8月。臺北:台灣省教育會。

張曉華。<令人稱羨的台灣學制內的戲劇教育>。《美育》。2006年12月。155期。頁35-36。

曾西霸。<編劇原理>。《兒童文學家》。2002年6月。頁56-66。

黃美序。<閒話兒童劇展>。《幼獅文藝》。1977年6月。頁48-56。

黃基博。<兒童劇與仙吉國小>。《文化生活》。3:6。2000年7月。頁16-17。

賈亦棣。<兒童教育與兒童劇運>。《新時代》。17:4。1977年4月。頁73-74。

賈亦棣。<談寫作兒童劇的方向>。《幼獅文藝》。1981年8月。
頁116-121。

楊璧菁。<桃花源的實踐者—黃春明和他的兒童劇>。《表演藝術》。1999年10月。頁34-36。

潘秉新。<為「兒童劇展」把脈>。《婦女雜誌》。1987年6月。頁51-55。

潘則來。<推廣兒童劇運動的點滴>。《教與學》。1973年。頁14 。

鄭志偉。<又一季的驚奇與歡樂—第五屆牛耳國際兒童戲劇節>。《表演藝術》。 1996年6月。頁88-89。

鄭雅蓮。<兩岸三通,兒童劇團首度合作—捷克劇作家寫的中國童話:「陶氣
神仙—夢之神」>。《表演藝術》。2005年3月。頁88。

鄭黛瓊 。<兒童戲劇的真實性:從「一九九八九歌兒童藝術節」的三齣戲談起>。《表演藝術》。1998年11月。頁89-91。

賴惠娟。<巧藝耍魔法,黑盒世界真好玩—兒童劇征服觀眾的手法>。《表演藝術》。2002年6月。頁13-16。

簡秀珍。<1910-1950年西方表演形式戲劇在臺灣的形成與發展—以宜蘭地區為研究個案>。《藝術評論》。2005年3月。頁73-106。new window

鍾寶善。<表藝拓展觀眾始於各級學校>。《2007表演藝術年鑑》。2008年9月。頁169-181。

蘇 凡。<論兒童劇的寫作—簡評兒童劇展演出的十個劇本>。《文壇》。1977
年6月。頁20-24。

嚴友梅。<兒童戲劇雜談>。《廣播與電視》。1976年9月。頁54-57。

顧蕙倩。<幫兒童展開幻想的羽翼:國內兒童劇團概況>。《文訊》。1989年4月。15-18。

六、網路資源

台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index
網路劇院http://www.cyberstage.com.tw/
杯子劇團http://www.cupbaby.com.tw/
台南人劇團http://p0018.cyberstage.com.tw/
鞋子兒童劇團http://p0003.cyberstage.com.tw/
一元布偶劇團http://eyuan.com.tw/
台東公教兒童劇團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sep/8/life/article-1.htm
彩虹樹劇團http://www.lovetree.org.tw/4rainbow/tree.htm
玉米田實驗劇團http://www.park.org/Taiwan/Culture/Resources/cartgroup/drama/index039.htm
ㄚㄚ兒童劇團http://tw.myblog.yahoo.com/yaya-0913221421/profile
宜蘭縣立文化中心蘭陽兒童劇團http://www.suntravel.com.tw/news/12342
耕莘實驗劇團
http://park.org/Taiwan/Culture/Resources/cartgroup/drama/index083.htm
小蕃薯兒童劇團http://web.ner.gov.tw/culturenews/culture/culture-detail.asp?id=53339 紙風車劇團 http://www.paperwindmill.com.tw/paper/about.html
大腳Y劇團http://www.bigfeet.2u.com.tw/main.php?inside=page/about.htm
黃大魚兒童劇團 http://140.111.108.8/~lmesnet96/right06-1.htm
童顏劇團 http://www.stagenet.biz/stagenet/modules/smartsection/category.php?categoryid=8
http://www.stagenet.biz/stagenet/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2&page=1
小袋鼠說故事劇團http://park.org/Taiwan/Culture/Resources/cartgroup/drama/index016.htm
http://www.hsin-yi.org.tw/hsin-yi/hsin-yi_pag5-4.asp
http://www.taf.org.tw/old/artteens/old/99/calendar/other.htm
小青蛙劇團 http://www.littlefrog.com.tw/index.php
牛古演劇團http://newcool.202artstudio.com/
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島嶼劇坊http://www.klccab.gov.tw/_main.php?mid=7&i_f_id=5&t_type=s
小茶壺兒童劇團http://www.teapot.org.tw/
童心劇團http://www.tc.blood.org.tw/index.php?action=activity_news&id=1965
洗把臉兒童劇團http://arts.edu.tw/art/files/resource/media/arts/0311144630/data4.html
蘋果兒童劇團http://www.just-apple.com.tw/history-01about.htm
大開劇團http://www.opentheater.org/post/1/11
豆子劇團http://www.bean.org.tw/index.asp
天使蛋劇團http://angelegg.tnua.edu.tw/
無獨有偶工作室http://www.puppetx2.com.tw/A1.html
偶偶偶劇團http://www.ooopt.com/02about.html
如果兒童劇團http://www.ifkids.com.tw/frame01.htm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6703&Keyword=%E5%A6%82%E6%
http://tw.myblog.yahoo.com/jw!qodMRpyeFRtDuYrgcqP_/article?mid=346
http://www.cca.gov.tw/notice.do?method=findById&id=1137996746827
http://www.cca.gov.tw/artnews.do?method=findById&id=1170056642890
漢霖兒童說唱演藝團 http://www.hanlin.url.tw/wow/modules/tinyd0/index.php?id=2
http://tw.myblog.yahoo.com/jw!sVxa1oeaERkMyUirUQqiE1.w/profile
哇哇劇場http://cindys.myweb.hinet.net/Li.htm
壹貳参戲劇團http://www.123troupe.url.tw/
http://www.123troupe.url.tw/new_page_18.htm
米卡多兒童英語劇團 http://mikadotheatre.myweb.hinet.net/main01.htm

貳、西文

Bedard, Roger L. & Tolch, C. John. Spotlight on the Child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Children’s Theatre. London: Greenwood Press,1989.

Brewer's theatre : a phrase and fable dictionary. London : Cassell, 1994.

Davis, Jed H. and Watkins, Mary. Children’s Theatre: Play Production for the Child Audience. Wiltshire: Harper & Row, Publishers, Incorporated., 1960.

Goldberg, Moses. Children's theatre : A Philosophy and a Method.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Hall, 1974.

McCaslin, Nellie. Theatre for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 A History. CA: Players Press, 1997.

Phyllis Hartnoll and Peter Found ed. The Concis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theatre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Water, Manon van de. Moscow Theatres for Young People: A Culture History of Ideological Coercion and Artistic Innovation,1917-2000. NY: Palgrave Macmillan.

Watson, Jack and Mckernie, Grant,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atre,NY: Longman:Publishing Group,1993.

Wood, David . Theatre for Children: A Guide to Writing, Adapting, Directing, and Acting. NY: Faber and Faber Limited, 199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