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潛在課程之個案探討--以暨南大學因應九二一震災為例
書刊名:教育研究資訊
作者:林威志
作者(外文):Lin, Uei-jyh
出版日期:2000
卷期:8:6
頁次:頁109-131+a7
主題關鍵詞:潛在課程集集大地震暨南大學Hidden curriculumChi-chi earthquakeNCN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86
  • 點閱點閱:178
     鑑於過去對於潛在課程的研究,往往側重於理論的系統性探索及建構,對於潛在課程的實際「作為」方面,並不多見,即便是有,也多侷限於國民教育階段的研究,以高等教育階段,和偶發之個案作為研究探討之主題,更是少之又少。而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台灣地區所發生的大地震,原本是一場大自然對苦難同胞的浩劫;未料對於國立暨南大學的師生而言,一個原本單純的災難應變措施,不經意地在許多相關因素的交疊、激化下,成為一種無言而強烈的潛在課程。 本文透過文獻分析的方式,就此一事件的源起、發展,作詳盡的描述,進而探討該事件在潛在課程研究方面,「指明」了哪些值得重視的問題,論述重點不在於潛在課程理論的建構與批判,亦不在於評斷本事件的相關人事的是非對錯,而僅著重於學術研究理論之初步闡述。至於暨大事件對於潛在課程研究,至少提供了以下的啟示: 暨大事件,即為一潛在課程個案。 潛在課程的「因素」包括「常數」及「變數」兩類,而可以「團體生活」(crowds)、「酬賞體系」(praise)及「權力」(power)作為初步的覺察及探討。 “學生經驗”的探究是潛在課程的重要主題。 “學生經驗”的研究技術可以考慮網路資訊科技之應用。 就道德教育而言,潛在課程往往影響深遠。
期刊論文
1.Giroux, H. A.(1983)。Theories of reproduction and resistance in the new sociology of education: A critical analysis。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53(3),257-293。  new window
2.李詠天(19930700)。論潛在課程。現代教育,8(3)=31,117-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光雄(19920400)。潛在課程的概念。南投文教,3,39-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Martin, J. R.(1976)。What Should We Do with A Hidden Curriculum When We Find One?。Curriculum Inquire,6(2),135-152。  new window
5.Gordon, D.(1988)。Education as text: The varieties of educational hiddenness。Curriculum Inquiry,18(4),425-449。  new window
6.張芬芬(19971200)。國小新生班級常規學習中的潛在課程及其省思--由Philip W. Jackson的觀點談起。初等教育學刊,6,111-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政傑(19860600)。潛在課程概念評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8,左163-1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Kuhmerker, Lisa、Hayes, Richard L.、Gielen, Uwe、俞筱鈞、林文瑛、郭靜晃、單人經、曾端真、葉光輝、蘇建文(1993)。道德發展--柯爾堡的薪傳。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文科、王智弘(1998)。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康寧、Illich, Ivan(1997)。非學校化社會。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炳煌、Tyler, Ralph W.(1988)。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台北:桂冠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Dewey, John(1916)。Democracy and Education。N. Y.:Macmilan。  new window
7.陳伯璋(1987)。課程研究與教育革新。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Apple, Michael W.(1982)。Education and power。Routledge & Kegan Paul。  new window
9.Apple, Michael W.(1979)。Ideology and Curriculum。New York: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new window
10.王文科(1999)。課程與教學論。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Jackson, P. W.(1968)。Life in Classroom。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new window
12.單文經(1982)。道德教育初探。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伯璋(1985)。潛在課程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孫敏芝(1989)。教師期望與師生交互作用:一個國小教室的觀察。高雄復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司琦(1989)。課程導論。台北市: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江昭青(19991004)。監委將約談李家同有意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作榮(19991022)。假如我是李家同校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作榮(19991117)。從曁大事件談起--這是立法權侵犯行政權的制度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國時報(19991113)。勿以政治快意糟蹋知識分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國時報(19990921)。強震夜襲全台 災情慘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志清(19991012)。李家同辭校長暨大學生教育部長同聲挽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大威(19991112)。李家同校長辭職凸顯了校園的政治污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家同(1999)。何時能恢復笑容?,http://www.ncnu.edu.tw/ann/pre1122.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家同(19990926)。大撤退--一位大學校長率二千餘師生餘震災區緊急應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江昭青(19991115)。曁大家長悲怒宣言 譴責立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錦弘(19991114)。學生聯名信求教長留下校長 BBS站上學生說政治力無遠弗屆可怕極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錦弘(19991113)。改變國家文化 尊重專業做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錦弘(19991113)。「大學校長不該去立院當孫子」 中正大學校長鄭國順:要是我早就當場辭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錦弘(19991022)。立委逼退校長學生不惜罷課抗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政偉(19991015)。一個暨大人的看法--暨大與意識型態的衝突,http://news.yam.com.tw/forum/19991015/05987600.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錦樹(19991224)。哀曁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以敬(19991112)。「不想成曁大負擔」李家同辭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單厚之(19991007)。暨大可望下學期重返埔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嘉宏(19991013)。楊朝祥:李家同去留 暨大職權 新黨聲援李校長 李敖則表示不同情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莊芳銘(19991115)。埔里人發動反慰留行動 連署致函教長勿慰留李家同 要曁大改名為埔里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鍾佳濱(19991022)。暨大擺脫原罪走入社區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謝輝煌(19991012)。曁大回饋地方不該是死守校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鄭文安(19991003)。媒體嗜血性格李連深陷災區,http://newtaiwan.url.com.tw/coverstory/cover991003.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楊蕙菁(19991112)。楊朝祥全力慰留--復課、復建需要李校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楊樹煌(19990922)。煉獄!埔里屋毀人亡 哀鴻遍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暨南大學(1999)。國立暨南大學第一一二次行政會議紀錄,http://www.ncnu.edu.tw/ann/sec0930-2.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劉添財(19991010)。監委:李過度反應約談不表示有違失 是為了了解建校內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芳明,俞旭昇(19991011)。曁大教師支持北上復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龔濟(19991012)。勿讓政治力再震出文化災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曁南大學(1999)。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有關借用台灣大學上班及復課事宜會議紀錄,http://www.ncnu.edu.tw/ann/sec0930.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Erickson, F.、Schultz, J.(1992)。Students' Experience of the Curriculum。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N. Y.:Macmilan。  new window
2.Kohlberg, L.(1970)。The Moral Atmosphere of the School。The Unstudied Curriculum。Washington, D. C.: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new window
3.Gordon, D.(1997)。Hidden Curriculum。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New York:Pergaman。  new window
4.黃政傑(1987)。教育研究亟需擺脫量化的支配。教育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