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庸》思想淵源及其儒學發展的內在關係--兼論《中庸》在先秦儒學思想史中的地位
書刊名:文學前瞻
作者:吳宗德
出版日期:2008
卷期:8
頁次:頁1-22
主題關鍵詞:中庸論語郭店楚簡性自命出天人合一忠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97
  • 點閱點閱:118
《中庸》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與影響。其不僅上接先秦儒學之道統,同時下開宋、明理學的端緒,故在儒學的發展史上兼其承先啟後的地位。此外,先秦儒學發展至宋明之時,已然成為大談「心性」之學;可是在作為儒學思想代表的《論語》中卻無對「心性」問題有直接的論述,即子貢曰:「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公冶長〉) 再者,《中庸》自「天命之謂性」處,言性與天是一,並開展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對此,有些近代學者便認為此思想乃是受漢儒「天人感應」思想之影響,因此將其成書年代推至漢代。倘若以此解釋,便可能忽視《中庸》在先秦儒學思想史中的地位;有鑑於此,本文欲從《中庸》思想淵源及其與儒學發展的內在關係,探討其在先秦儒學思想史中的關鍵地位。
期刊論文
1.王邦雄(19840300)。中庸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鵝湖,9(9)=105,23-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紹綱(1999)。性命說--由孔子到思孟。孔子研究,1999(3),2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詹世友(19990200)。《中庸》之為至德。哲學與文化,26(2)=297,140-151+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丁四新(2000)。論孔子與郭店儒簡的天命、天道觀。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京(2007)。從中、庸到《中庸》。孔子硏究,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仁厚(19980700)。儒家倫理基軸之省察。東海哲學研究集刊,5,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邦雄(19840400)。中庸的思想體系。鵝湖,9(10)=106,13-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成中英(19830800)。中道中和與時中:論儒家的中庸哲學。孔孟月刊,21(12)=252,26-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何淑靜(19911200)。論孟子「盡心知性以知天」如何可能。鵝湖學誌,7,27-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素英(20040600)。從「禮記」探究「中庸」之義旨--兼論「中庸」在朱熹以前儒學思想中的地位。國文學報,35,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吳建明(2005)。先秦儒家「天人合德」思想之演進與發展(博士論文)。東海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史幼屏(1995)。《中庸》義理型態之定位問題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君直(2004)。郭店楚簡的天道思想(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秋韻(1994)。中庸的道德形上學(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高柏園(1990)。中庸形上思想。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牟宗三(1987)。宋明儒學的問題與發展。台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怡(1994)。中庸誠的哲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晏、邢昺(1985)。論語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孟軻、沈文倬、焦循(1988)。孟子正義。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牟宗三(20060300)。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祖漢(2002)。中庸義理疏解。台北:鵝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馮友蘭(1993)。中國哲學史‧原儒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勞思光(2002)。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徐復觀(1984)。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鄭玄、孔穎達(1985)。禮記正義。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唐君毅(1993)。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牟宗三(1998)。中國哲學的特質。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邦雄(1983)。中國哲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錢穆(1976)。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荊門市博物館(1998)。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邦雄、楊祖漢、岑溢成、高柏園(2005)。中國哲學史。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朱熹、鵝湖月刊社(1984)。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存山(1999)。從郭店楚簡看早期道儒關係。郭店楚簡硏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學勤(1999)。荊門郭店楚簡中的《子思子》。郭店楚簡硏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龐樸(2000)。孔孟之間--郭店楚簡中的儒家心性說。郭店楚簡研究。瀋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濤(2002)。《性自命出》與早期儒家心性論。古墓新知。台灣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杜維明(1999)。郭店楚簡與先秦儒道思想的重新定位。郭店楚簡研究。瀋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