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老子虛靜之研究
書刊名:輔仁國文學報
作者:李增
作者(外文):Lee, Tseng
出版日期:2009
卷期:28
頁次:頁225-249
主題關鍵詞:外物社會價值虛其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4
  • 點閱點閱:164
期刊論文
1.林義正(19910700)。中國哲學中「虛」概念的演變及體系。哲學與文化,18(7)=206,590-6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宏安(1980)。虛靜與先秦諸子。中山學術文化集刊,第25期,99-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紹祖。周易「無思無為」「無禮無方」與顏子「若無若虛」與「無」的異同:並比較研究老莊「虛」。孔孟學報,第45期,13-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文起(1990)。老荀二子虛靜說之異同比較。東吳文史學報,第8期,13-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玫君(1995)。老子虛靜思想之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崇修(1999)。從身體觀論虛靜工夫的哲學義涵---以先秦氣化思想為核心(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增(2001)。先秦法家哲學--先秦法家、法理、政治、哲學。台北:國立編譯館:華泰文化事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65)。韓非子。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河上公(1977)。老子道德經。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印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老聃(1975)。帛書老子。臺北:河洛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嚴靈峯(1968)。道家四子新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雅博(1992)。十子批判。臺北:星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笑敢(1997)。老子:年代新考與思想新詮。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唐君毅(1978)。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市:臺灣學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復觀(1979)。增訂兩漢思想史。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譚嗣同(1977)。譚嗣同全集。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焦竑(1962)。老子翼。廣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65)。莊子。四部備要。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焦竑(1977)。老子翼,道德經名注選輯(六)。中國子學名著集成(51)。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82)。韓非子,二版。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83)。荀子,台五版。四部備要。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慧能。六祖法寶壇經。台北:中華禪學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82)。中華大辭典,六版,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弼注(1965)。老子道德經。四部備要。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