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金瓶梅》中西門慶妻妾的服飾表現
書刊名:問學集
作者:沈心潔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7
頁次:頁39-68
主題關鍵詞:金瓶梅服飾文化身體權力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9
  • 點閱點閱:61
加拿大學者馬歇爾.麥克盧漢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觀:「衣服是皮膚的延伸」,指出了衣服和身體的文化關係,「服飾」是人們加註於身體的象徵符號,而《金瓶梅》不僅以服飾的描述作為個人形象的初步介紹,更利用服飾做為達成某些手段甚至是突顯個人地位、財富的工具,因此本文依照場合的不同,整理由西門慶的六位妻妾的服飾表現,可以進一步明白當時社會中層婦女的衣服、飾品,從頭到腳如何配搭成套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甚至從梳妝打扮可以了解階級不同的婦女穿搭特色,如潘金蓮一開始的寒酸至嫁入西門慶後的綢緞滿身,然而即使同在西門家中,對於服飾的穿搭、顏色、樣式仍有階級性的表現,從中又表現出什麼意涵?除此之外,服飾除了可以展現地位的不同以及原有保護身體、審美的作用外,是否有其他用途。
期刊論文
1.魏紅艷、高益榮(2008)。論《金瓶梅》中服飾與身體的文化關係。渭南師範學院學報,2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胡衍南(2001)。食、色交歡的文本--《金瓶梅》飲食文化與性愛文化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蓮碧(2002)。中國服飾禮儀符碼表徵與文化內涵研究。文化大學,台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葉夢珠(1982)。閱世編。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大兵、錢金波(2001)。中國鞋履文化辭典。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華梅(1995)。人類服飾文化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馮夢龍、曹光甫(1995)。警世通言。臺北:建宏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應強(1993)。中國服裝色彩史論。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漁(1990)。閒情偶寄。台北: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大康(2000)。明代小說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高華、徐吉軍(2002)。中國服飾通史。寧波:寧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慶華(20050000)。身體權力學。臺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詔(1999)。金瓶梅小考。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寶良(2004)。明代社會生活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徐珂(2010)。清稗類鈔。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梅節(2007)。夢梅館校本--金瓶梅詞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宇清(1978)。中國服飾史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高春民(1998)。中國古代平民服裝。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葉大兵、葉麗婭(2000)。頭髮與髮飾民俗。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馬歇爾‧麥克盧漢、何道寬(2001)。理解媒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金蘭(2001)。金瓶梅女性服飾文化。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高春明(2002)。中國服飾。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華梅(2005)。服飾社會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潘建華(2005)。雲縷心衣--中國古代內衣文化。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魯迅(2006)。魯迅小說史論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