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豐子愷童心觀的概念分析及其於教育上之應用
書刊名:當代教育研究
作者:李崗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ee, Kang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9:3
頁次:頁1-38
主題關鍵詞:童心豐子愷同情率真概念分析The naive mindZi-kai FengSympathyAuthenticityConcept analysi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2
  • 點閱點閱:96
期刊論文
1.洪蘭、曾志朗(20010100)。兒童閱讀的理念--認知神經心理學的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38,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崗(20110100)。豐子愷的美育思想。課程與教學,14(1),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萬國慶(2009)。返璞歸真的天籟之音--論豐子愷早期散文的童心、童真與童趣。喀什師範學院學報,5,69-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文新(2008)。德性之光:豐子愷漫畫的藝術特色。南京藝術學院學報,6,96-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黎君(2003)。佛光隱隱蘊童心--試論豐子愷兒童題材創作的藝術特色。紹興文理學院學報,4,38-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蕾(1999)。佛心•童心•詩心--豐子愷文章論。四川大學學報,S1,44-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冉祥華(2009)。美育•童心•創造力。學前教育研究,8,37-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姚楓(2008)。不泯的童心--感悟豐子愷散文中的「童心」。黑龍江科技資訊,3,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維新、陳放(2004)。達成「童面」境界也是一種教育過程。中國教育學刊,1,2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胡瑞香(2005)。童心未泯的護花使者--葉聖陶、冰心、豐子愷兒童文學敘事模式比照。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114-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碧英(2010)。用童心建構宏大的人生大廈--豐子愷兒童散文解讀。品牌,10,94-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韋易(1998)。童心的率真--豐子愷散文淺論。常熟高專學報,1,29-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陸曉燕(2004)。留一顆童心涵養個性--對學生個性化培養的一點思考。當代教育科學,21,5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曉東(2007)。「創造力就是童心不滅」:智者如是說。早期教育,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葉淑慧(2008)。提倡閱讀:世界閱讀日的由來與相關活動。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4(1),113-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常海(2009)。在佛理契合的童心世界中追問現代性--豐子愷散文中的「童心」觀思考。作家,22,1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曉瑾(2007)。豐子愷研究文獻綜述。文學教育(上),11,148-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松(2001)。童心與佛理契合的世界--豐子愷審美理想解讀。廣西師院學報,3,46-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孟暉(2007)。雲在青天水在瓶--淺談豐子愷散文中的童心佛韻。名作欣賞,15,55-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吳雲鳳(2008)。豐子愷圖文創作中的兒童世界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牧(198201)。豐子愷文選。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盧梭、李平滙(1994)。愛彌兒。台北: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豐陳寶、豐一吟、豐元草(199009)。豐子愷文集。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Townsend, John Rowe、謝瑤玲(2003)。英語兒童文學史綱。台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小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文寶、徐守濤、陳正治、蔡尚志(1996)。兒童文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文寶(1995)。豐子愷童話集。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文寶(2000)。試論我國近代童話觀念的改變--兼論豐子愷的童話。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梁福鎮(2001)。審美教育學 : 審美教育起源、演變與內涵的探究。臺北:五南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杜威、薛絢(2006)。民主與教育。臺北:網路與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0)。臺灣地區兒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臺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建國、F. Nietzsche(1991)。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豐子愷(1996)。豐子愷文集1。浙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豐子愷(1996)。豐子愷文集2。浙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馬榮根、M. Montessori(1992)。童年的秘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豐子愷(1996)。豐子愷文集4。浙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豐子愷(1996)。豐子愷文集5。浙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豐子愷(1996)。豐子愷文集6。浙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Zena, S.(1997)。Children and books。New York。  new window
其他
1.教育部(2000)。積極推動全國兒童閱讀運動實施計畫,http://www.edu.tw/content.aspx?site_conten_sn=5949, 201003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教育部(2010)。閱讀起步走幸福跟著走--送給小學新鮮人一生最好的禮物,http://www.openbook.moe.edu.tw, 201003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