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回顧個人在「教育哲學」思考的導向
書刊名:市北教育學刊
作者:郭實渝
作者(外文):Kuo, Shih-yu
出版日期:2011
卷期:40
頁次:頁3-18
主題關鍵詞:教育哲學概念證成語言隱喻Educational philosophyJustificationMetapho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4
  • 點閱點閱:67
期刊論文
1.郭實渝(19960300)。教育活動中語言隱喻特性的再探討。東吳哲學學報,1,173-2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實渝(20010400)。「教育」的不可證成性--兩篇相關論文的考察。東吳哲學學報,6,283-3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實渝(20001100)。環境倫理與生態道德教育。教育資料集刊,25,79-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實渝(200706)。多元文化理論還是社會多元論述?--評〈獨石與巨傘--多元文化主義的過與不及〉。教育研究集刊,53(2),129-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實渝(20010400)。現代科技對教育文化生態的影響。二十一世紀,64,19-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實渝(20090600)。落實環境教育--生態文化的建設。教育科學期刊,8(1),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實渝(20051200)。Doe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Really Benefit Various Cultures?。教育研究集刊,51(4),73-88。new window  new window
8.郭實渝(20000600)。現代科技在教學上之應用與生態教育理念之推動產生的兩難。歐美研究,30(2),111-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實渝(20100200)。杜威哲學與環境教育。哲學與文化,37(2)=429,3-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實渝(19900400)。杜威的文化自由主張--政治自由的先決條件。哲學與文化,17(4)=191,351-3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實渝(20040600)。從中小學電腦教學實際狀況探討生態文化教育理念推行的可能性。新竹師院學報,18,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郭實渝(20070500)。尼爾(A.S. Neill)的教育理念與通識教育。通識在線,10,2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實渝(19990600)。以生態文化教育的觀點看環境教育。環境教育季刊,40,15-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郭實渝(20040300)。環境教育哲學基礎:人文與自然科學結合之探討。環境教育研究,1(2),23-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郭實渝(20001200)。由生態教育理念探討弗拉瑞(Paulo Freire)的教育學理論。社會文化學報,11,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郭實渝(20081200)。教學建構主義的哲學基礎。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9(2),119-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郭實渝(19941200)。以生態為本的教育哲學:論包華士的後自由教育理論。歐美研究,24(4),39-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郭實渝(19971200)。探討研究語言隱喻與教育關係的理論基礎。歐美研究,27(4),2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郭實渝(20071200)。從「不願面對的真相」談起--思考生態文化的永續教育。環境教育學刊,7,4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郭實渝(1993)。兩個教育論據理論的分析與比較。東吳哲學傳習錄,2,153-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郭實渝(1991)。分析的教育哲學—–以巴洛及對其評論之論文例。東吳大學文史學報,9,137-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郭實渝(1993)。美國高等教育系統研究—–公立私立之劃分。美國研究,20(1),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郭實渝(1989)。性別與美國大學生對領導能力之自我評估。美國研究,19(2),45-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Kuo, Shih-Yu.(1988)。A study of the college environ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persons’ self-confidence。American Studies,18(3),29-68。  new window
25.郭實渝(1987)。實用主義哲學家裴士及其範疇論。東吳哲學傳習錄,6,167-1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郭實渝(1986)。教育與哲學。哲學與文化月刊,13(3),65-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Kuo, Shih-Yu.(1985)。Confucian idealism and Dewey's pragmatism i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American Studies,15(2),23-65。  new window
28.Kuo, Shih-Yu、Spees, Emil R.(1983)。Chinese-American student life-sStyles。A comparative study,24(2),111-117。  new window
29.郭實渝(2007)。永續概念—–兩個主張的探討。環境教育研究,4(2),59-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郭實渝(2006)。二十一世紀教育哲學的一個導向—–環境保守主義的思考。新竹教育大學學報,22,57-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郭實渝(2006)。環境教育的教學理論:從多元文化教育到生態正義教育。環境教育研究,3(2),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郭實渝(2005)。分析教育哲學的兩個論辯。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6,65-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郭實渝(1984)。赫欽斯的高等教育理想。美國研究,14(2),47-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郭實渝(1993)。兩個教育論據理論的分析與比較。東吳哲學傳習錄,2,153-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Barrow, R.(1983)。Does the question “What is education? make sense?”,。Educational Theory,33(3),191-195。  new window
36.郭實渝(2010)。論通識教育的正當性。通識在線,26,24-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郭實渝(2009)。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生態文化教育的角色。環境教育研究,7(1),27-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郭實渝(2008)。夏山學校展現的民主教育精神。通識教育學刊,2,39-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郭實渝(2006)。探討在保護生態文化與資本主義的永續概念。2006年中華民國環境教育研討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實渝(1989)。杜威的文化自由主張--政治自由的先決條件。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1989年12月19-22日)。臺北: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實渝(2009)。從生態素養到生態智慧。2009年環境教育實務交流暨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9年11月8日)。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實渝(1979)。女性主義與教育哲學理論的重建。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實渝(2009)。杜威思想與環境教育。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實渝(2008)。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生態文化的角色。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實渝(2007)。從「不願面對的真相」談起--思考生態文化的永續教育。2007年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7年9月28-30日)。花蓮:花蓮教育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實渝(2006)。以「永續」為教育終極目標的探討。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實渝(2006)。多元文化教育的公平與周全—–一個基礎原則的論辯。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實渝(2005)。分析哲學的迷思與其在教育上之應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實渝(2005)。後現代思潮與傳統文化教育—–兩個論辯的探討。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郭實渝(2005)。電腦遊戲與青少年的價值觀念。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實渝(2005)。分析取向的教育哲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郭實渝(2005)。分析哲學的迷思與其在教育上之應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郭實渝(2005)。後現代思潮與傳統文化教育—–兩個論辯的探討。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郭實渝(2005)。電腦遊戲與青少年的價值觀念。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郭實渝(2005)。分析取向的教育哲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郭實渝(2005)。婦女研究是否為合法的學校科目?討論方向。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郭實渝(2005)。落實環境教育—–生態文化的建設。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Kuo, Shih-yu.(2005)。Doe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Really Benefit Multiple Cultures?。Montreal, Canada。  new window
21.郭實渝(2004)。二十一世紀教育哲學導向—–環境教育思考的基礎。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郭實渝(2004)。環境教育的教學理論—–從多元文化教育到生態文化教育。高雄。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郭實渝(2004)。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之盲點與推動生態文化教育理念。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郭實渝(2003)。探討教育改革的基本議論—–兼論「九年一貫課程」的改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郭實渝(2003)。探討生態環境教育哲學基礎—–人文與自然科學的結合。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郭實渝(2002)。環境教育的生態哲學基礎—–(I)蓋亞理論。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Kuo, Shih-Yu.(2001)。Cultural Studie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Theory — A Discussion of Kathy Hytten's Article。Taipei, Taiwan。  new window
28.郭實渝(2001)。科技哲學與生態文化教育。南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郭實渝(2000)。探討深度生態學作為環境教育之哲學基礎。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郭實渝(1999)。弗拉瑞(Paulo Freire)教育學理論與生態教育理念之爭議。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郭實渝(1999)。返國留學生對國內人文生態的影響。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郭實渝(1998)。生態教育與文化發展。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郭實渝(1998)。以文化永續發展為教育目的之教學模式初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郭實渝(1998)。教學科技在推動生態教育理念上引起的兩難。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郭實渝(1991)。女性主義與教育理論的重建—–珍馬丁教授的努力。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Kuo, Shih-Yu.(1988)。Ethics on the Use/Abus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1988。  new window
37.Kuo, Shih-Yu.(1987)。Models of Adjustments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U.S. and A Response to M. Bennett。Montereal, Quebec。  new window
38.Kuo, Shih-Yu.(1986)。Premature Commitment and Educational Necessity: An Implication for Perry's Theory。Taipei, Taiwan。  new window
39.Kuo, Shih-Yu.(1986)。Model of Adjustment: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in American。Lund, Sweden。  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郭實渝(1997)。語言隱喻在教育實踐上之應用及其在生態教育的意義 (計畫編號:NSC86-2413-H-001-003)。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實渝(2008)。生態文化、資本主義與環境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實渝(2005)。生態文化永續教育中複雜理論與多元文化教育概念的關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實渝(2003)。深層生態學、現代科學與生態文化教育理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實渝(2001)。數位知識在資訊教育中意義的研究—–以中小學電腦教師的觀點為樣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實渝(1999)。不同教學風格與生態教育理念之發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實渝(1991)。美國環境教育研究,以加州為個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Wittgenstein, Ludwig Josef、Anscombre, G.、von Wright, G. E.、Denis, Paul(1969)。On Certainty。Oxford:Basil Blackwell。  new window
2.Alverson, Hoyt(1994)。Semantics and Experience: Universal Metaphors of Time in English, Mandarin, Hindi, and Sesotho。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Lakoff, George、Johnson, Mark、Chou, Shizhen(1980)。Metaphors We Live B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4.郭實渝(2007)。後現代思潮與傳統文化教育—–兩個論辯的探討。後現代思潮與教育發展 \\ 黃乃熒(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實渝(2006)。非民主的教育述評。民主社會中的教育正義:教育哲學述評(三) \\ 林逢祺 ; 洪仁進(編)。民主社會中的教育正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實渝(2003)。教育人的理想述評。教育哲學述評 \\ 林逢祺 ; 洪仁進(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實渝(2003)。後現代思潮與生態文化教育。當代教育哲學 \\ 邱兆偉(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實渝(2002)。探討深度生態學做為環境教育之哲學基礎。科技對教育的衝擊 \\ 蘇永明(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實渝(1999)。形上學與教育。教育哲學 \\ 歐陽教(編)。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實渝(1995)。語言與教育的關係—–語言的隱喻特性。當代教育哲學論文集 \\ 郭實渝(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實渝(1993)。政治教育中「民主」概念的養成—–論懷特的政治教育理論。中西教育專題研究 \\ 郭實渝(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郭實渝(1992)。由保守及自由勢力之交替主導討論美國教育體制之特質。美國 \\ 何思因(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實渝(1992)。由臺灣前往美國的「小留學生」問題之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Kuo, Shih-Yu.(1987)。A Premature Commitment and Educational Necessity: An Implication for Perry's Theory。After the storm: American society a decade after the Vietnam war \\ Institute of American Culture, Academia Sinica (Ed.)。Taipei。  new window
15.郭實渝(1986)。八零年代美國大學學生的狀況。美國社會狀況專題報告 \\ 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郭實渝(1986)。美國與中共人員互訪關係及評析。中美關係報告:1983-1985 \\ 中美關係報告編輯小組(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郭實渝(1984)。由康卓提夫之長期經濟循環觀點看一九八四年美國大選。美國總統選舉論文集 \\ 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郭實渝(1984)。臺灣北部幼稚園兒童健康近況研究。師專兒童發展叢書 \\ 市立師專(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郭實渝(1984)。我國與美國人員互訪關係。中美關係報告:1981-1983 \\ 中美關係報告編輯小組(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Hollis, M.(1987)。Education as a positional good。Philosophers on Education \\ Straughan, R. ; Wilson, J. (ed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Peters, Richard S.(1973)。The justification of education。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new window
2.郭實渝(1997)。環境教育課程設計之理論基礎。當代教育哲學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實渝(1996)。後現代主義的教育哲學。教育哲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Lakoff, George(1993)。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Metaphor and though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