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高中歷史教科書統編本的「臺灣書寫」(1953至1998年)
書刊名:教育研究月刊
作者:何思瞇何怡君
出版日期:2012
卷期:217
頁次:頁38-51
主題關鍵詞:高中教科書統編本審定本歷史教科書臺灣臺灣書寫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23
  • 點閱點閱:97
現代學校教育,係國家政府透過課程、教學與教科書將知識及傳統歷史文化、價值等觀念傳承給下一代。其中之課程設計,不僅是技術性的工作,亦具目的性之意識型態的設計與安排,亦即,學校中所傳授之知識反映著社會中權力團體的信念和觀念,學校以外的政治、社會力量深深的影響著學校內的課程與教學走向,甚至主宰和控制著學校教育、課程及教科書中價值觀念的陳述(Appl, 1991;引自王麗雲譯,2002;Wong & Loveless, 1991)。因此,教科書成為其合法化統治階層意識的最佳媒介,經常傳遞著統治者的意識觀念,具有代表權威性之價值和目標成分,是一場知識與文化霸權的戰爭(Apple, 1991;引自王麗雲譯,2002)。
期刊論文
1.曾大千、何思瞇(20091200)。從法令規範論臺灣原住民族教育之本土脈絡。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1,141-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秀政(19910600)。四十年來我國國 (初) 中歷史科教育--以教科書的編纂為討論中心。教育資料集刊,16,103-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仲孚(20010400)。試論中學歷史教科書的特性。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1(6)=66,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呂實強(19910600)。四十年來我國的高中歷史教育。教育資料集刊,16,155-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珮儀(20030200)。教科書的意識型態批判途徑。教育研究,106,132-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國祁(19770900)。歷史教育的目的與使命。近代中國,3,4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歐用生(20060600)。臺灣教科書政策的批判論述分析。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4(2),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翠蓮(20021200)。去殖民與再殖民的對抗:以一九四六年「臺人奴化」論戰為焦點。臺灣史研究,9(2),145-2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國祁(1997)。談國史歷史科教科書編寫理想與認知。國立編譯館通訊,10 (1),18-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仲孚(1995)。國高中歷史課程新標準簡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5(5),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季雲飛(2004)。陳儀與臺灣教育業之接收和重建。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4 (5),129-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榕庭(2003)。戰後臺灣民族精神教育研究。臺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29,1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梁嘉彬(1973)。吳志孫權傳夷州亶州考證。大陸雜誌,47 (1),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麗群(2007)。教科書與政權合法化--對「日本教科書事件」的深層解讀。外國中小學教育,4,29-32+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蘇秀敏、何思瞇、黃欣柔、陳建民(2011)。國小國語教科書國家意識探究 (1954至2004年)。中華大學通識教育學報,1,25-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鄭麗秋(2008)。戰後台灣教科書中鄭成功之歷史論述。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教育部(1962)。中學課程標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賈嵩麓(1974)。蔣總統革命思想。蔣總統革命思想。臺北:黎明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教育部(1952)。修訂中學公民、國文、歷史、地理課程標準。修訂中學公民、國文、歷史、地理課程標準。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司琦(2005)。小學教科書發展史。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鳴鐘、陳興唐(1951)。臺灣光復和光復後五年省情。南京: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教育部(1971)。高級中學課程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Miller, David(1995)。On Nationalit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Clarendon。  new window
8.教育部(1983)。高級中學課程標準。臺北市: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Popper, K. R.(1966)。The open society and its。London:Routledge and K. Paul。  new window
10.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抗戰與台灣光復史料輯要。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教育部(1995)。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石計生、陳秀琪、胡淑雯、林志成、劉倫仕、林奐廷、梁文傑、高榮禧(1993)。意識型態與台灣教科書:我國中小學人文社會學科之研究。臺北:前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蔡清田(20030000)。課程政策決定:以國家教育改革法案為依據的課程決策。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Apple, Michael W.、王麗雲(2002)。意識型態與課程。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夏德儀(1981)。歷史。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夏德儀(1981)。歷史。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夏德儀(1981)。歷史。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郭廷以(1965)。歷史。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郭為藩(1981)。中華民國開國七十年來的教育。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1989)。中國國民黨黨史資料與研究。臺北市:中華民國史料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仲孚(1999)。歷史。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仲孚(1999)。歷史。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余又蓀(1970)。歷史。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蔣永敬(1999)。歷史。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教育部(1957)。中華民國第三次教育年鑑。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郭廷以(1953)。歷史。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郭廷以(1955)。歷史。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Apple, M. W.(2000)。Offical knowledge: Democratic education in a conservation age。New York, NY:Routledge。  new window
29.Brandt, R. S.(1988)。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Alexandria。  new window
30.胡建偉(2004)。澎湖紀略。臺灣史料集成‧清代臺灣方志彙刊。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歐用生(2007)。一綱一本教科政策論述的批判。教科書制度與影響。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Wong, K. K.、Loveless, T.(1991)。The politics of textbook policy: Proposing a framework。Textbooks in American society: Politics, and pedagogy。Albany, NY。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藍順德(2010)。教科書意識型態。教科書意識型態--歷史回顧與實徵分析。臺北:華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