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王船山與王陽明工夫論比較
書刊名:鵝湖學誌
作者:陳祺助
作者(外文):Chen, Chi-chu
出版日期:2017
卷期:58
頁次:頁29-72
主題關鍵詞:王船山王陽明工夫論正心誠意致知格物Wang Chuan-ShanWang Yang-mingTheory of moral practiceRectifing minds and making wills sincere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and learning of the nature of thing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25
  • 點閱點閱:23
期刊論文
1.林安梧(19990900)。明末清初關於「格物致知」的一些問題--以王船山人性史哲學為核心的宏觀理解。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5,313-3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祺助(20100700)。王船山論「道、善、性」之說的涵義與其理論價值。中央大學人文學報,43,185-2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維杰(20111200)。王陽明論知行:一個詮釋倫理學的解讀。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8(2)=16,205-2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祖漢(20100400)。比較李寒洲與鄭霞谷的「心即理」說。鵝湖,35(10)=418,18-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昭煒(2012)。船山批評陽明學的三個層次及檢討。衡陽師範學院學報,33(5),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孫欽香(2016)。朱子、陽明、與船山《大學》詮釋之比較--以「明明德親(新)民」關係為中心。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35,112-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孫欽香(2014)。王陽明、王船山《大學》詮釋的比較研究--以新民和格物致知詮釋為中心。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40,29-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明珠(20070700)。朱子格物致知再探--兼及儒學是否接上科學問題。當代儒學研究,2,135-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夫之(2011)。讀通鑑論。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夫之(2011)。張子正蒙注。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君毅(1979)。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來(2009)。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月惠(2008)。詮釋與工夫:宋明理學的超越蘄嚮與內在辯證。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彭國翔(2003)。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昭旭(1983)。王船山哲學。遠景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宗羲(1974)。明儒學案。臺北:河洛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守仁(1979)。傳習錄。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夫之。周易內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夫之(2011)。四書箋解。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守仁(1979)。文錄。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夫之。四書訓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守仁(1979)。書錄。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夫之。尚書引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夫之(2011)。思問錄‧內篇。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述先(1982)。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夫之(2011)。周易外傳。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夫之(2011)。禮記章句。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夫之(2011)。讀四書大全說。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曾昭旭(1983)。朱子、陽明與船山之格物義。道德與道德實踐。臺北:漢光文化實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昭旭(1992)。論儒家工夫論的轉向--從陽明學到船山學。在說與不說之間--中國義理學之思考與實踐。臺北:漢光文化實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