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基於親屬的政府到官僚的政府--殷周變革的一個重要面向
書刊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作者:黃銘崇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wang, Ming-chorng
出版日期:2018
卷期:89:2
頁次:頁279-338
主題關鍵詞:商代西周基於親屬的政府官僚的政府Shang dynastyWestern ZhouKin-based governmentBureaucratic governm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0
  • 點閱點閱:10
期刊論文
1.黃銘崇(20051200)。甲骨文、金文所見以十日命名者的繼統「區別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6(4),625-7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人聰(1993)。西周金文中的殷八師與成周八師:讀金文札記。考古與文物,1993(3),76-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亞初(1986)。商代職官研究。古文字研究,13,82-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靈石縣文化局(1986)。山西靈石旌介村商墓。文物,1986(11),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臨沂文物收集組(1965)。山東蒼山縣出土青銅器。文物,1965(7),27-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學勤(1983)。釋多君、多子。甲骨文與殷商史,1,13-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86)。安陽殷墟西區1713號墓的發掘。考古,1986(8),703-712+7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沫若(1960)。釋應監甗。考古學報,1960(1),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絜(2001)。從商金文的「寢某」稱名形式看殷人的稱名習俗。華夏考古,2001(1),87-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州市博物館(1989)。青州市蘇埠屯商代墓發掘報告。海岱考古,1,254-274+408-4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田率(2015)。新見鄂監簋與西周監國制度。江漢考古,2015(1),68-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89)。1980年安陽大司空村南地的兩座殷墓。考古,1989(7),591-5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貴民(1986)。商朝官制及歷史特點。歷史研究,1986(4),107-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伍仕謙(1984)。論西周初年的監國制度。人文雜誌,1984(2),120-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9)。河南安陽市榕樹灣一號商墓。考古,2009(5),26-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學勤(2008)。殷商至周初的(戈丮)與(戈丮)臣。殷都學刊,2008(3),13-14+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周公廟考古隊(2006)。2003年陝西岐山周公廟遺址調查報告。古代文明,2006(5),151-1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保定地區文物管理所(1992)。定州北莊子商墓發掘簡報。文物春秋,1992(增刊),230-2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河南省信陽地區文管會、河南羅山縣文化館(1988)。羅山縣蟒張後李商周墓地第三次發掘簡報。中原文物,1988(1),14-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許宏、陳國梁、趙海濤(2005)。河南洛陽盆地2001-2003年考古調查簡報。考古,2005(5),18-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天樹(2005)。甲骨文中有關獵首風俗的記載。中國文化研究,2005(2),23-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銘崇(20071200)。商人日干為生稱以及同干不婚的意義。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8(4),705-7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銘崇(20110900)。晚商政體形態的研究--空間模型的考察。新史學,22(3),161-2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鳳凰山考古隊(2007)。2004年鳳凰山(周公廟)遺址調查報告。古代文明,2007(6),273-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雨(1997)。金文中的周禮。燕京學報,1997(3),55-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雨(1998)。西周金文中的祭袓禮。考古學報,1998(4),495-5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戴尊德(1980)。山西靈石旌介村商代墓和青銅器。文物資料叢刊,1980(3),46-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持井康孝(1980)。殷王室の構造に關する--試論。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82,54-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黃銘崇(20130300)。從考古發現看西周墓葬的「分器」現象與西周時代禮器制度的類型與階段。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4(1),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銘崇(20121200)。從考古發現看西周墓葬的「分器」現象與西周時代禮器制度的類型與階段。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3(4),607-6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學勤(1987)。考古發現與古代姓氏制度。考古,1987(3),253-257+2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河南省信陽地區文管會、河南省羅山縣文化館(1986)。羅山天湖商周墓地。考古學報,1986(2),153-1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河南省信陽地區文管會、河南羅山縣文化館(1981)。羅山縣蟒張後李商周墓地第二次發掘簡報。中原文物,1981(4),4-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徐天進(2006)。周公廟遺址的考古所獲及所思。文物,2006(8),55-62+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黃銘崇(20040300)。殷周金文中親屬稱謂「姑」及其相關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5(1),1-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信陽地區文管會、羅山縣文化館(1981)。河南羅山縣蟒張商代墓地第一次發掘簡報。考古,1981(2),111-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壽光縣博物館(1985)。山東壽光縣新發現一批紀國銅器。文物,1985(3),1-11+98-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Keightley, David N.(1980)。The Shang State as Seen in the Oracle-Bone Inscriptions。Early China,5,25-34。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銘崇(2013)。晚商王朝的族氏與族氏政治。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銘崇(2016)。商周貴族親屬稱謂制度的比較研究。羅格斯商代與中國上古文明國際會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8-2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何景成(2005)。商周青銅器族氏銘文研究(博士論文)。吉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學勤(2008)。文物中的古文明。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董作賓(1945)。殷曆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孔晁(1980)。逸周書。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海金樂、韓炳華、山西省考古研究所(2006)。靈石旌介商墓。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峰、吳敏娜(2010)。西周的政體:中國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國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伯謙(1998)。中國青銅文化結構體系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馬承源、上海博物館商周青銅器銘文選編寫組(1986)。商周青銅器銘文選。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05)。滕州前掌大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燕生東(2013)。商周時期渤海南岸地區的鹽業。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杜正勝(1980)。周代城邦。臺北:聯經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宮長為、徐義華(2011)。商代史11:殷遺與殷鑑。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天恩(2008)。少陵原西周墓地。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伯峻(1986)。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昭瑞(2000)。宋代著錄商周青銅器銘文箋證。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顧頡剛、劉起釪(2005)。尚書校釋譯論。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亞初、劉雨(1986)。西周金文官制研究。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Li, Feng(2008)。Bureaucracy and the State in Early China: Governing the Western Zhou。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澐(1998)。對早期銅器銘文的幾點看法。林澐學術文集。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銘崇(20070000)。商人祭祀用的親屬稱謂體系及其意義。古文字與古代史。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Keightley, David N.(1983)。The Late Shang State: When, Where, and What?。The Origi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Berkeley,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4.王宇信、楊升南(1999)。殷正百辟與殷邊侯甸。甲骨學一百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鳳瀚(1992)。論卜辭與商金文中的「后」。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宋鎮豪(2011)。商王朝的國家結構。商代史1:商代史論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學勤(2013)。由清華簡《金縢》看周初史事。初識清華簡。上海:中西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秉權(1988)。田遊與征伐。甲骨文與甲骨學。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夢家(1956)。百官。殷墟卜辭綜述。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銘崇(20150000)。畜牧者與農耕者之間--早期鄂爾多斯文化群與商文明。「周邊」與「中心」:殷墟時期安陽及安陽以外地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銘崇(2016)。「殷周革命」新論--邁向「人文的」國家。中國史新論‧古代文明的形成分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董作賓(1977)。五等爵在殷商。董作賓先生全集。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升南(1996)。商朝的職官制度。中國政治制度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銘崇、林農堯、黃一凡、劉彥斌、林昆翰(2013)。晚商文化的分佈及其意義--以山東地區為例的探討。東亞考古學的再思--張光直先生逝世十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國忠(2011)。清華簡《金縢》與周公居東的真相。走進清華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謝飛、王會民(2002)。貨場下的貴族亡靈--定州商代墓葬。中國十年百大考古新發現。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島邦男(1975)。殷之官僚。殷墟卜辭研究。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松九道雄(1989)。殷人の観念世界。中国文字と殷周文字。東京:東方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持井康孝、徐世虹(1995)。試論殷王室的構造。日本中青年學者論中國史.上古秦漢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銘崇(20160000)。晚商王朝的政治地景。中國史新論:古代文明的形成分冊。臺北:中央硏究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