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體育外交之研究
書刊名:體育學報
作者:林國棟
出版日期:1987
卷期:9
頁次:頁35-69
主題關鍵詞:體育外交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79
  • 點閱點閱:31
期刊論文
1.Maheu, Rene(1962)。Sport and Cultu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ult and Youth Education,14(4)。  new window
2.許義雄(19751200)。我國近代體育目標的檢討及其對策。國民體育季刊,5(3),8-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沈家銘(19800900)。就國際體育現勢論如何加強國際體育交流。國民體育季刊,9(3),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敏忠(19800900)。我國國際體育交流活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國民體育季刊,9(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承翰(19840400)。是創造「中華民國模式」的時候了!--從「多體制國家」的爭議談起。聯合月刊,33,1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新林(1985)。台灣還有什麼外交牌可打。民主平等,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撫松(19840100)。當前國際情勢與我國外交。光復大陸,205,10-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溫曼英(1986)。一張憂喜參半的成績單--從國際舞台看中華民國。遠見雜誌,創刊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旭成(1986)。我們沒有蘇俄牌。遠見雜誌,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遠見雜誌編輯部(1986)。訪李永鎬談體育興國。遠見雜誌,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溫曼英(1986)。一九八八奧運見。遠見雜誌,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黎玉璽(19800900)。就國際體育情勢論如何加強國際體育交流活動。國民體育季刊,9(3),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澄宇(19850900)。積極推展國家「全面外交」與「整體外交」以提高我國際地位。光復大陸,225,47-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文忠(19791200)。「體育」與「運動」詞義的分合變及其形成的國際現勢。國民體育季刊,8(4),55-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許義雄(1979)。日本近代來體育原理研究趨勢。國民體育季刊,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于望德(19840200)。論實質外交。華岡法科學報,6,5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偉立(19840600)。我國外交工作的檢討與展望。幼獅月刊,59(6)=378,66-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金水(19841000)。政治壓力下的國際刑警組織。聯合月刊,39,1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靈均(19841000)。論「奧會模式」的影響及因應之道。聯合月刊,39,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台北市立體育專科學校。1967年亞太區中小學體育研討會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台北市立體育專科學校。1966年亞太區中小學體育教師研究會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華民國體育學會。1985年體育社會科學研討會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1974)。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華民國體育學會。1982年中日韓體育研討會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華民國體育學會。1980年國際體育會議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華民國體育學會。1975年亞太區體健休會議報告書。1975年亞太區體健休會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華民國體育學會。第一屆中美體育研討會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華民國體育學會。第二屆中美體育研討會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華民國體育學會。第三屆中美體育研討會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華民國體育學會。第四屆中美體育研討會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許義雄(1983)。體育學原理。臺北市: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郝更生、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1985)。郝更生博士紀念集。臺北: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hu, Donald、Segrave, Jeffrey(1981)。Olympism。Champaign, Ill:Human Kinetics。  new window
4.吳文忠(1976)。比較體育文選。國際體育研究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姚立業(1983)。中華青、少棒發展史實。臺北:健行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義雄(1983)。體育的理念。現代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文忠(1975)。體育行政。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1986)。奧林匹克活動規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1985)。運動與社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華民國奧林匹克委員會(1983)。奧林匹克與青年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華民國奧林匹克委員會教育委員會(1983)。奧林匹克常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國樞(1984)。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法。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文科(1984)。教育研究法。復文圖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藤原健固(1984)。國際政治與奥林匹克。道和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22)。Traite de Droit International Public。Paris。  new window
16.許義雄(1974)。森有禮體育理念之研究。東京教育大學大學院體育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Goodhart, Philip、Chatway, Christopher(1986)。Wax Without Weapons。London:W.H. Allen。  new window
18.I.C.S.P.E.(1965)。Declaration on Sport。Paris:UNESCO。  new window
19.Satow, Ernest、Bland, Neville(1957)。A Guide to Diplomatic Practice。London。  new window
20.Comité International Olympique(1985)。Olympic Charter。  new window
21.中華台北奥林匹克委員會(1984)。中華台北奧會參加第十四屆冬運會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899)。Cours de Droit Diplomatique。Paris。  new window
23.Kee, Sun Byung、Kee, Lee Sei、Kyu, Kim Sung、Kee, Kogn Young(1984)。Olympics and Politics。Seoul:Hyung-Seul Publishing Co.。  new window
24.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1984)。中華台北奧會參加第二十三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中華民國壘球協會(1982)。第五屆世界女子壘球錦標賽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中華民國空手道協會(1982)。第六屆世界空手道錦標賽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中華民國體育學會(1979)。中華民國體育學會業務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1978)。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年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1986)。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漢城亞洲運動會考察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教育部體育司(1963)。教育部體育司工作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1984)。國民體育季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奉獻的人生編輯委員會(1982)。奉獻的人生。台灣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湯銘新(1981)。世界各國奧會比較之研究。中華民國奧林匹克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傅啟學(1957)。中國外交史。清水印刷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尹慶耀(1973)。中共外交關係。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朱建民(1977)。外交與外女關係。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國家建設研究委員會(1984)。發展全民體育及加強國際體育活動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中華民國體育學會(1986)。體育建康休閒活動研究法。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江良規(1968)。體育學原理新論。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Espy, Richard(1981)。The Politics of the Olympic Gam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其他
1.徐亨(19841025)。有關奥會模式的探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1952)。Introduction to Diplomatic Strategy。World Politics。  new window
2.常松茂(1982)。從奧林匹克運動談徐亨的奉獻。奉獻的人生。台灣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亨(1985)。奧會模式的探討與奧林匹克憲章的精神。運動與社會。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文忠(1982)。賀徐亨先生七秩華誕。奉獻的人生。台灣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譚龍珠、呂家偉(1982)。奉獻的人生--為祝賀徐亨先生七十大壽而寫。奉獻的人生。台灣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有德(1986)。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奧林匹克活動規範。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文忠(1976)。體育活動與國際關係。比較體育文選。國際體育研究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義雄(1983)。近代奧運與政治干預。體育的理念。現代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虎(1983)。奧林匹克的政治與經濟。奧林匹克與青年教育。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彼德(1985)。奧林匹克運動與政治干預。運動與社會。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希米什克、鍾秀琴(1986)。近代奧運的意外事件及政治問題。奧林匹克活動規範。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