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近二十年來性侵害研究之脈絡與趨勢
書刊名:臺大社會工作學刊
作者:陳慧女林明傑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Hui-nuLin, Min-chieh
出版日期:2007
卷期:14
頁次:頁211+213-259
主題關鍵詞:性虐待性侵害研究脈絡趨勢Sexual abuseSex offenseResearchContext and tendenc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6) 博士論文(5)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33
  • 點閱點閱:939
本文蒐集自1985至2006年的236篇以性侵害為主題之實證研究論文,以描述性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並說明性侵害主題之研究的情形與趨勢。結果發現:在1985年之後即有研究出現,自1991年以後研究量漸增,一直到2003至2004年間達到最高峰。論文來源以碩博士論文為主,其次為研究計畫報告、期刊論文。研究之屬性領域以犯罪防治領域占多數,其次為心理諮商、社政、教育、醫學、司法、警政、新聞領域。研究者身分以研究生占最多數,其次為學者、實務工作者。研究目的以探討加害類型及特質、受害經驗及特質最多,此部份已累積相當之研究量;治療歷程與效果、法令制度之檢討、建立評估之工具、性侵害防治教育、處遇現況之評估一直是近年之研究主題;建構工作之模式是一值得被加強探討的主題;受害人家屬之經驗、專業者協助之經驗等二類是近三年來被發展的研究主題;對性侵害的態度、媒體報導之檢視等在近年來已較少被研究。研究方法以量化與質性研究設計為主,此二者所占比例幾乎相當,少數是以質量混合之研究設計。研究場域以監獄、地檢署最多,其餘依次為學校、社福機構、社區、警察局、政府單位、醫院、公司、軍隊。研究對象以加害人最多,其次為被害人,這二類研究對象約占一半,再次為專業人員、檔案資料、學生、一般成人、教職員、受害人家屬、學生家長、智能障礙者。研究單元中絕大多數以研究個體或其檔案資料為主,團體、方案之研究量甚少,這二方面之研究仍有相當之發展空間。最後,對於研究趨勢與建議亦有所討論。
This study reviewed 236 empirical researches regarding sexual abuse from 1985 through 2006, and analyzed the tendency of these researches by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method. It was revealed that related study started in 1985, the amount showed increasingly since 1991, and reached the peak between 2003 and 2004. Based on amount of the bibliographical types of researches, we found masters or doctoral theses were the primary, government funding research reports were the second, and the journal articles were the third. Based on amount of the fields of the researches, we found the sequence from the most to the least were corrections, psychology, social work, medical study, education, judicial study, policing, and journalism. Based on the amount of types of authors, the graduate students were in the majority, the scholars were the second, and then the practitioners. According to the purpose of research, it was explored that the studies regarding the typolog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ex offenders, and the experie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x offense victims were the majority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treatment process and efficacy, judicial program evaluation, establishing assessment tools, sex offense prevention education, and treatment program evaluation were popular topics recently. Establishing working model might be a topic need to be focused in the future. The experience of victims' families and the experience of treatment providers were the attractive topics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The attitude of sex offense and the examination of mass media were the topics less to be reported lately. In the aspect of the methodology, the amount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studies were almost equal, and minor of them combined the two methods. In view of the amount of research locations, the prisons and the prosecution offices were the most, and sequentially, the schools, social welfare agencies, communities, police departments, government agencies, hospitals, private companies, and troops. Moreover, with regard to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offenders were the most, and then the victim, practitioners, data files, students, adults in communities, school faculty, victims' families, students' parents, and the disable people. The majority of research units were individuals and data fil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unseling groups and program were rare to be used as research units, and it will be worth exploring. Conclusion and discussion were also presented.
期刊論文
1.謝臥龍、駱慧文(20010600)。高中職性別平等教育與性侵害防治教育課程核心概念之德懷研究。中等教育,52(3),20-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碧琴(19980300)。真實與謊言--對亂倫生還者二度創傷工作之歷程。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1(1),33-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翁曉玲(20030700)。性侵害犯罪新聞報導之法律界限問題--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十條第一項相關理論及實務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12,145-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慧女、廖鳳池(20060600)。家庭內性侵害受害者之性受害經驗、適應症狀與諮商介入情形之分析研究。諮商輔導學報,14,102-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健、溫瑞祥、黃永順、鄭安雄(2005)。性犯罪再犯風險預測因子的本質與應用。亞洲家庭暴力與性侵害期刊,1(1),137-1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麗容(1999)。當前校園性騷擾和性侵害本質探討:一個質化研究的分析。社會工作學刊,5,37-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淑敏、宋惠娟、秦毛漁(20040900)。國小高年級學童性侵害防治課程介入效果之研究。慈濟護理雜誌,3(3),79-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思賢、高千雲(20040900)。性侵害犯非自願團體心理治療:臺北監獄再犯預防認知行為療法成效之初探。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3,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櫻芬、劉淑樺(20050200)。運用治療性遊戲協助一位性侵害兒童在急診之護理經驗。護理雜誌,52(1),88-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若璋、劉志如、王家駿(20020500)。性暴力連續犯危險因子分析研究。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1=13,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德輝、楊士隆(20000600)。臺灣地區少年強姦犯、非暴力犯及一般少年犯罪危險因子之比較研究。犯罪學期刊,5,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邱惟真(20020900)。「性侵害加害人個案資料及心理衡鑑訓練與督導」成效評估。社區發展季刊,99,406-4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富源、廖有祿(20011200)。性侵害加害者特性分析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2,153-1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盧姿里(20010200)。教不教,有關係--性侵害防治教育方案對國小學童性知識及性態度輔導效果之研究。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4,96-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范幸玲(20050900)。河流與陪伴者互動的故事--一位諮商師的反思歷程。中華輔導學報,18,203-2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Freeman, K. A.(2001)。A conceptual models explaining the effects of child sexual abuse。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6(4),357-373。  new window
17.Tyler, K. A.(2002)。Social and emotional outcomes of childhood sexual abuse: 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7,567-589。  new window
18.楊金寶、黃讚松(20030900)。網路性侵害個案通聯分析之研究。警學叢刊,34(2)=150,147-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吳就君、王玥好、洪素珍(19970900)。性亂倫受害者心理劇團體治療與實務--臺灣經驗。中華團體心理治療,3(3),5-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芳銘、楊金寶(20040400)。從被害者理論探討國中女生網路交友性侵害潛在危險之研究。師大學報. 教育類,49(1),2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士隆、鄭瑞隆(20020600)。臺灣地區性侵害犯罪成因之實證調查研究。犯罪學期刊,9,207-2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明傑(20001000)。臨床人員對性罪犯心理治療方案之看法與建議--臺灣與密西根的比較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7,301-3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若璋、甘亦慈(19991200)。性加害者團體治療。中華團體心理治療,5(4),19-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龍佛衛、呂宜靜、魏式璧(20010400)。性侵害加害人治療--以高雄市工作模式為例。護理雜誌,48(2),27-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黃富源、呂明坤(19980000)。強姦迷思與強姦犯罪關連性的實證研究。社會建設,99,50-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富源、廖有祿(20001000)。性侵害加害者人格特質與犯罪手法之研究--陳進興個案分析。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1,185-2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若璋、劉志如(20011200)。五類型性罪犯特質與預測因子探討。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4(4),59-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許春金、陳玉書(20031200)。性侵害犯罪被害情境與要素之分析。警政論叢,3,101-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蔡田木(20001000)。性侵害犯罪被害特性及被害反應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7,331-3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羅時強(20050900)。性侵害成因之「生活方式/暴露被害」理論之驗證初探。警學叢刊,36(2)=162,209-2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鄭怡世(19980000)。社會團體工作方案設計實務--以「童年期性受虐生存者治療團體」為例。社會建設,99,76-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秀紅、謝臥龍、駱慧文(1994)。醫療行為中「性騷擾」的界定與預防--德懷研究。公共衛生,21(1),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林燦璋、廖有祿、郭若萱(20040800)。陌生人間性侵害案件偵查的行為跡證剖析。中央警察大學學報,41,379-4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林燦璋(20000900)。犯罪模式、犯罪手法及簽名特徵在犯罪偵查上的分析比較--以連續型性侵害案為例。警學叢刊,31(2)=132,97-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阮祺文、梁鳳玲、伍福生、周志中(19990600)。急診室處理疑似性侵害事件現況之研究。中華民國家庭醫學雜誌,9(2),73-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黃富源(19990300)。強、輪姦被害人特質及其創傷理論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4,227-2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周煌智(20021000)。性侵害犯罪加害人裁判前鑑定、家庭暴力相對人審前鑑定與涉案之精神病犯精神鑑定比較。刑事法雜誌,46(5),33-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林燦璋、廖有祿、陳瑞基、陳蕾伊(20061200)。犯罪地緣剖繪--連續性侵害犯的空間行為模式分析。警政論叢,6,163-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李思賢(20060600)。Sexual Violence Victimization and Condom Use in Relation to Exchange of Sexual Services by Female Methamphetamine Prisoners: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HIV Prevention。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5(3),214-222。new window  new window
40.周愫嫻(20031200)。影響性侵害案件量刑因素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4,99-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鄔佩麗(20050900)。性騷擾/性侵害與性別歧視--談校園性騷擾/性侵害之樣態與現況分析。學生輔導,98,149-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洪素珍(19961200)。性受虐者諮商歷程初探。中華心理衛生學刊,99(1),67-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羅燦煐(19990300)。事出有因,情有可原?--臺灣青少年對約會強暴之寬容性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2(1),57-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曾仁美(20050300)。走出暗夜:未成年亂倫受害者自我療癒之旅--以沙遊治療為例。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8(1),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李開敏(19970600)。受害到生還--談性虐兒童重新得力的輔導過程。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0(2),103-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陳若璋、施志鴻、林正修(20030600)。性加害者犯案動機、歷程及路徑分析。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6(2),47-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羅燦煐(19980700)。性暴力的文化再現:港臺強暴電影的文本分析。新聞學研究,57,159-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林明傑、董子毅(20051200)。臺灣性罪犯靜態再犯危險評估量表(TSOSRAS)之建立及其外在效度之研究。亞洲家庭暴力與性侵害期刊,1(1),49-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鄭瑞隆(20051200)。性侵害加害人評估處遇之理論分析與實務檢討:一個案例之分享。亞洲家庭暴力與性侵害期刊,1(1),187-2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陳若璋、施志鴻、劉志如(20020300)。五位臺灣亂倫父親犯罪歷程之分析。中華輔導學報,11,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王麗蘭(20031000)。照顧一位性侵害被害人的護理經驗。護理雜誌,50:5,91-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白崇彥、黃景明、陳凱華、楊秋和、詹志文(2006)。性侵害加害人之多巴胺基因系統群的關聯性研究。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6,99-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林芳玫(1997)。強暴案新聞文本分析─誰是加害者?誰是受害者?。律師雜誌,212,37-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侯友宜(2004)。台灣地區性侵害殺人、性侵害及殺人犯罪之差異分析。警學叢刊,35(1),27-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陳若璋、鄧曉平、劉志如、黃燕珠(1999)。性侵害受害者之重要他人支持團體的探討。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刊,5(3),1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楊金寶(2003)。網路媒介性侵害少女被害歷程之個案分析。兒童福利期刊,5,55-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翟宗悌(2003)。諮商心理師支援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之現況與困境分析。社區發展季刊,102,261-2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蔡新合(2001)。強姦犯的心理剖繪與類型研究。法令月刊,52(7),15-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鄭怡世(2001)。兒童性侵害加害者處遇原則之探討─認知行為治療與因應理論之運用。台大社會工作學刊,6,89-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Price, J. L.、Hilsenroth, M. J.、Petretic, P. A.、Bonge, D.(2001)。A review of individual psychotherapy outcomes for adult survivors of childhood sexual abuse。Clinical Psychological Review,21(7),1095-1121。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秀絨(2001)。性侵害被害者問題與藝術治療之應用。家庭暴力與性侵害學術論文研討會。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206-2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一信、林美薰(2001)。揭開神祕面紗--智障者受性侵害之綜合分析與相關政策建議。臺北: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周愫嫻(2002)。影響妨害性自主案件審理過程與判決結果之實證硏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若璋(2002)。性侵害加害人身心治療模式之再探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若璋(2004)。不同類型性加害者本土化治療模式之建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炯旭(2006)。性侵害加害人處遇模式成效評估與國內外量表之比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炯旭(2005)。本土化性侵害加害者再犯危險評估量表之建立與驗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燦璋(200207)。疑似性謀殺命案現場特徵之實證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燦槐、內政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1999)。性侵害被害者的心理症狀及復原歷程的評量--個別輔導與團體輔導模式之建立。台北: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鄔佩麗(1999)。性侵害被害人心理重建輔導人員訓練方案發展研究。台北: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若璋(1999)。性侵害加害人身心治療、輔導教育制度與再犯率之分析評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羅燦煐(2001)。各級中小學性侵害防治教育實施之評鑑研究。台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文英(2005)。心智障礙者性侵害防治研究 (計畫編號:094-000000AU691-002)。台北:衛福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皎眉、黃富源(1999)。檢視校園性騷擾事件與輔導策略之研究 (計畫編號:F0034918)。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明傑(2006)。成年與少年性侵害加害人病態人格檢索表之應用及其與動靜態再犯危險評估相關之研究 (計畫編號:DOH 95-TD-M-113-0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柯永河(1999)。「性侵害加害人心理狀態評估工具編製」研究計畫報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文榮光(2002)。台灣地區性侵害防治責任醫院現況之研究:性侵害加害者之鑑定、評估與治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文秀(2006)。性侵害受虐兒童之辨識、評估、處遇與遊戲治療訓練效果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麗容(1998)。性別歧視與性侵害事件危機處理模式、輔導轉介流程及通報申訴制度規劃發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麗容(2001)。台灣地區推動性侵害防治工作評估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呂寶靜(1993)。台灣地區工作場合性騷擾之調查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杜正治(1995)。台灣地區特殊學生的性騷擾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沈勝昂(2003)。性侵害加害人再犯危險評估量表之建立─動態危險因素之探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沈勝昂(2003)。建構本土化性侵害加害人社區監控模式之研究─以××縣市為實驗社區方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周植強(2000)。Fluoxetine 在青少年性罪犯治療上的角色─一個探索性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周煌智(2004)。編撰性侵害加害人的鑑定與治療作業規範與實務操作手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文香(1998)。臨床女性護理人員面臨病患之初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杏足(2005)。讓生命發聲─性侵害青少女生存者的敘事諮商歷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林明傑(2006)。建立性罪犯處遇再犯危險鑑定評估指標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林玥秀(2003)。實習生性騷擾經驗、知覺與態度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林燦璋(2005)。陌生人性侵害作案手法行為取向之分析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侯崇文(1999)。性侵害案件偵查心理描繪技術運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夏萍絅(2001)。護生性騷擾防治教育需求及介入效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四明(2002)。性侵害暨家庭暴力防治工作成本效益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永源(1999)。性犯罪者的犯罪問題探討-性犯罪者的性格特徵與心理社會相關因素之評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永源(2000)。性侵害犯罪型態與再犯危險性評估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張晉芬(2001)。台北縣事業單位防制就業場所性騷擾之具體措施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許春金(2003)。少年性侵害犯罪與被害之警察防治策略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許春金、馬傳鎮(1992)。強暴犯罪型態與加害人人格特性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許春金、馬傳鎮(1999)。台灣地區性侵害犯罪狀況與型態之調查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陳秋瑩(2003)。青少年暴力及性侵害之社區介入防治計畫:以台中縣市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若璋(2002)。以上癮理論探索性罪犯犯罪歷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游美惠(2000)。性別意識的啟發與反性騷擾教育-小學性別平權教育的行動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焦興鎧(1995)。工作場所性騷擾問題所引起之法律爭議及其預防之道─美國之經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焦興鎧(2001)。美國最高法院對解決工作場所性騷擾爭議之貢獻。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黃介良、藍先元(2004)。監獄中精神醫療暨性侵害治療現況及需求─探討監獄中精神醫療現況及需求評估以及監獄中性侵害處遇及治療之模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黃富源(2000)。建立性侵害犯罪加害人登記與公告制度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黃煥榮(2006)。當愛已成空,好聚為何不好散?─組織中戀情關係與性騷擾關聯性之探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楊士隆(1998)。台灣地區強姦犯罪之成因與處遇對策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楊士隆(2004)。性侵害犯罪再犯率及危險因子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雷庚玲、馬小萍(2004)。我國性侵害性騷擾事件處理困境─事件調查部分與法律效果部分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2002)。性侵害被害人保護方案之初探─以性侵害被害人需求為導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潘淑滿(2005)。身心障礙者受暴問題之調查研究─以家庭暴力及性侵害被害人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蔡景宏(2004)。測謊技術對性侵害犯否認態度應用之探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蔡德輝(1999)。約會強暴與熟識者強暴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盧映潔(2003)。性騷擾防治立法初探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盧映潔(2004)。我國性犯罪之再犯率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謝臥龍(1998)。各級學校教師對兩性平等與性侵害防治教材內涵與其重要性之探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簡勇成(2002)。2002 兒童資訊月─美美成長系列2─性侵害保衛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簡美華(2004)。成年女性對兒時性侵害經驗之覺知與因應歷程探究 (計畫編號:NSC93-2412-H-194-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簡美華(2006)。幼托人員對當前學齡前兒童性侵害預防觀點及心理衛生之探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簡美華(2006)。兒童性侵害預防模式之探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郭若萱(2003)。性侵害犯罪偵查資料庫之分析研究(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明杰(2001)。工作場所性騷擾法律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啟娟(1997)。解構職場性騷擾的迷思(碩士論文)。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毓伶(2003)。二專餐飲管理科學生實習期間性騷擾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明坤(1996)。強姦迷思對強姦犯罪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淑梨(2001)。併有與未併有反社會人格障礙之強暴犯在強暴相關認知差異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寶琨(2003)。一位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女生性侵害偏差行為輔導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丁麗美(2005)。父女亂倫家庭中母親之創傷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馬翠華(2004)。我國工作場所性騷擾法制之現況與未來發展(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慧敏(2001)。兒童及少年時期性侵害被害盛行率即相關因子研究:以台南市和花蓮市高中職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彥君(2005)。寄養家庭照顧受性侵害兒童及少年之經驗探討(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宜(2001)。小學『反性騷擾教育』的理念與實踐(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郜學慧(2002)。護生在醫療情境中遭受性騷擾之盛行情形、因應行為以及處理策略(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靜媚(1998)。電話性騷擾之研究--以大專院校之女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葉炳成(2004)。性侵害防治教育對國小六年級學生性侵害防治知識與態度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姚淑文(2001)。婦女性侵害被害經驗的探討--以受害者為中心的社會建構歷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施安昤(2002)。台灣地區女性性侵害受害者創傷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卿盛瑛(2005)。性侵害加害者人格特質、家庭經驗、酒精使用、強暴迷思與性侵害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曾慶彰(1992)。從被害者立場論警察人員處理強暴案件之態度與方式--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為實證單位(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沈俐君(2003)。我國高中職性侵害防暴教材與實施現況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吳敏欣(2000)。少年強姦犯兩性經驗與性價值觀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柏宏(2003)。利用網路從事性侵害犯罪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曾姿雅(2003)。不同類型性罪犯在動態、靜態及病態人格特質差異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河醒(2005)。網路性侵害類型分析及其危險因素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許茂雄(2003)。監獄受刑人遭受性侵害被害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周文虎(2006)。運用科技設備監控性侵害犯罪者之研究(碩士論文)。國防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呂瓊華(2005)。童年亂倫受害者的生命歷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曾杉圳(2004)。國小六年級學生性侵害防治課程效果--以某國小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林增玉(2003)。我國工作場所性騷擾法制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莊坤龍(2000)。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規範之研究--美國民權法與我國立法草案之比較(碩士論文)。國防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廖井瑜(2004)。國中階段生師性騷擾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蕭靜芬(2006)。餐飲職場性騷擾與工作滿意、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之相關研究--以國際觀光飯店餐飲外場員工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洪菁惠(2001)。從性騷擾/性侵害經驗談身體、性/別、詮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連玉君(1997)。從性騷擾案件行為認定標準之爭議談女性工作平等權的實現--女性觀點的正視(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黃淑英(2002)。臺北市某國中性騷擾防治教育需求及相關因素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楊筑甯(2007)。遊戲治療師對性受虐兒童之創傷處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孟吟(1998)。性虐待兒童在畫人測驗之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陳淑芬(2000)。青少年同儕性騷擾:影響性騷擾界定、態度之相關性探討(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李維娜(2001)。性侵害犯罪加害人之認知扭曲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紀彩鳳(2005)。一位性侵害兒童在沙遊治療中的改變歷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吳珮瑱(2004)。女諮商師協助性受虐者心理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蔡宗晃(2004)。性侵害犯與暴力犯之自尊、焦慮、憂鬱及敵意相關因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黃軍義(2000)。強姦行為之心理歷程的動態分析(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謝淑貞(2002)。性侵害受害女童在遊戲治療中遊戲行為與情緒經驗歷程之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黃淑芳(2002)。性侵害加害人家庭功能與人際關係之探討(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林冠宇(2000)。性侵害加害人的性格特徵研究(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藍慶煌(1999)。性侵害加害者之社會心理剖繪研究--以近親相姦(亂倫)為主要探討對象(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吳麗琴(2001)。性侵害受害者個別諮商心理歷程之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張莉莉(2002)。性侵害倖存少女心理劇治療歷程與結果之個案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胡崇慈(1986)。對被強姦者態度與歸因過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吳吉裕(2004)。連續性侵害加害者之心理描繪因素探索應用研究--從犯罪模式、手法、簽名論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林桂鳳(2003)。性侵害加害者依附經驗之研究(博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段成富(2000)。強姦犯罪加害人人際關係與職業功能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孫鳳卿(2001)。性侵害加害人之犯罪型態與危險性探討(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潘琴葳(2004)。兒時性侵害倖存女性之愛情經驗(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張淑貞(2005)。智障性侵害被害人之家屬司法系統求助經驗探討(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李峙欣(2003)。餐飲科學生性騷擾知覺、經驗及面對性騷擾時處理方式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蔡雅貞(2000)。兒童性虐待類型、家庭系統與兒童心理問題之分析--以台南家扶中心四位性虐待兒童為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林淑麗(2005)。兒童遭受男性近親性侵害之社會工作危機干預模式初探(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張錦麗(2005)。台灣地區「性侵害被害人減少重複陳述方案」之行動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林佩儀(2000)。三位童年性侵害女性成人復原歷程研究--以社會文化脈絡觀點詮釋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黎欣怡(2005)。幽幽暗暗見曙光:性騷擾受害者申訴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陳青蕙(2000)。台北市萬華區國民小學教師與學童家長對於兒童性侵害防制知識、態度、行為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邱曉菁(2004)。女性遭受婚姻暴力中性強迫經驗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吳文正(2005)。以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為中心探討刑事法學與精神醫學之交會與整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劉邦繡(2002)。特定類型性侵害犯罪之研究--以性侵害犯罪防治法之實體與程序的探討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林俐君(2005)。走過傷痕歲月--亂倫受害者受虐經歷初探(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簡吉照(1998)。我國性侵害犯罪防治政策之執行評估--以台北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陳英明(2003)。性侵害加害人接受身心治療及輔導教育經驗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江淑琳(1998)。從報紙報導看性騷擾議題的社會建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陳寶玉(2003)。宜蘭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於兒童性侵害防治知識、態度、行為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陳金瑟(1999)。師院生《兒童性侵害防治》教學效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張晏綾(2004)。不同性別司法官對於性侵害案件相關態度之探索--嘗試建立選任偵審性侵害案件司法官之量表(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劉惠敏(2004)。由性侵害女性被害人的主體經驗探討保護服務的執行--以台中縣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林子涵(2002)。老人性侵害犯罪者的特徵與其形成因素之探討(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陳祖輝(1999)。性暴力防治之社會建構:台灣強暴犯罪防治之文本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武靈媛(2003)。強制性交連續犯罪者行為歷程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呂瑜真(2002)。論刑法妨害性自主罪之立法變革(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周雅淳(2001)。不止是受害者--性暴力創傷經驗與自我重建(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胡雅各(2003)。啟智教養機構性教育教學成效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盧慧真(1995)。從「校園性騷擾」看兩性平等。銘傳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盧鴻文(2006)。家庭內性侵害事件前後兒少受害者觀點中家庭系統運作情形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賴敏慧(2003)。「兩小無猜」性侵害案件之探討。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薛克利(2004)。陰莖膨脹測量、性侵害加害人、兒童性侵害犯、性反應。樹德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謝鵬祥(2000)。美國工作場所性騷擾法制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鍾佩怡(2005)。一位遭網友性侵害少女的經驗研究。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簡青玲(1994)。社會性別建構的權力論域分析─以報紙對校園性侵害事件的報導為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羅雅容(2004)。警察機關處理性侵害案件之研究─以臺北市政府警察局為例。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蘇俊賢(2006)。性侵害加害人的治療者所遭遇之心理衝擊與自我調適方式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吳貞瑩(2003)。國小啟智班教師在智障兒童性侵害防治知識、態度及教導經驗之調查研究。嘉義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吳娟娟(2005)。臺南地區高中職女學生性騷擾知覺、態度與因應行為關係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吳桂芬(1994)。深度報導類「新聞鏡」─是愛人還是親人談兒童性侵害問題。銘傳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吳逸樺(2003)。性侵害案件刑事偵查之實徵研究─以台北市減少被害人重複陳述作業流程為研究中心。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李小玲(2004)。性侵害犯罪行為形成因素之質化研究。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李秀容(1993)。行政組織中性騷擾問題之研究。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李佳紜(1994)。報紙如何報導「師大性騷擾案」。銘傳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李樹中(1998)。強、輪姦犯罪被害特性之實證研究。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杜嘉鴻(2004)。警察機關性侵害犯罪案件工作執行之研究─以基隆市警察局為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易承翰(2005)。從性騷擾之法規範論國軍性騷擾之防治。國防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林秀美(2004)。護理人員遭遇性騷擾之研究─以高屏地區為例。樹德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林淑芳(2003)。躍動的生命─國小四年級性侵害防治課程實施之行動研究。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林雯雯(2006)。性受虐兒童在諮商與心理治療歷程中治療性界限探討之研究。台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林雅容(2001)。台灣身體政策與婦女身體自主權:以家庭暴力防治法與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為例。高雄醫學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林麗君(2005)。工作場所性騷擾之研究─以法院判決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張益華(2001)。媒體組織性騷擾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性研究。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許福生(1991)。強姦罪立法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許寶惠(2004)。台中縣國中生家長對「青少年性侵害防治教育」之知識、態度、行為與課程需求調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陳正琳(2004)。軍中性侵害犯罪現況及其處遇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陳佩足(2004)。特教班老師對國小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性侵害防治教育」課程內容之現況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陳瑞基(2002)。人類血清素HTR1B 基因多型與性暴力行為之關聯性分析暨個案研究。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黃麗絹(2003)。亂倫事件母親的心路歷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楊聖雄(1993)。心理治療在亂倫犯罪矯治及處遇之應用。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鄒瑪麗(2002)。台灣與泰國性侵害犯罪之比較。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蔡逸瑞(2006)。婚姻內性暴力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許春金、廖有祿、楊金寶(2002)。利用網路從事性侵害犯罪之研究。台北:內政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網站(2006)。性侵害犯罪事件通報次數統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洪素珍(2000)。台灣性受害生存者創傷復原之歷程。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