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批判的氣論--莊子氣論之當代開展
書刊名: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作者:鍾振宇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ung, Chen-yu
出版日期:2013
卷期:23:4=92
頁次:頁139-167
主題關鍵詞:莊子氣論哲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96
  • 點閱點閱:130
期刊論文
1.吳根友(2012)。易、莊哲學中通的概念及其啟示。周易研究,3,3-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根友(2008)。從比較哲學到世界哲學--從譚嗣同仁學中的「通」論看比較哲學的前景。哲學動態,12,2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鍾振宇(20130300)。莊子的氣化現象學。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2,109-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乏筆(20070600)。能量本體論的美學解讀:從德語的張載研究談起。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7(2)=66,29-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榮灼(20100300)。回歸「徹底內在性」--東西方「生命現象學之比較研究」。清華學報,40(1),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乏筆(20081200)。養生的生命政治:由於連莊子研究談起。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8(4)=72,115-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賴錫三(20130300)。《孟子》與《莊子》兩種氣論類型的知識分子與權力批判。清華學報,43(1),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宋灝(20110100)。轉化現象學與跨文化哲學思考。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25,47-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何乏筆(20121200)。氣化主體與民主政治:關於《莊子》跨文化潛力的思想實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4)=88,4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何乏筆(20100900)。平淡的勇氣:嵇康與文人美學的批判性。哲學與文化,37(9)=436,141-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Billeter, Jean François、宋剛(20120900)。莊子九札。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3)=87,5-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儒賓(20111200)。莊子與人文之源。清華學報,41(4),587-6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Abensour, Miguel、吳坤墉(2010)。倡議一個批判的政治哲學:條條道路。高雄:無境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鄧聯合(2010)。「逍遙遊」釋論--莊子的哲學精神及其多元流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Arendt, Hannah、Ludz, Ursula(2003)。Was ist Politik?: Fragmente aus dem Nachlass。München:Piper。  new window
4.Kant, Immanuel。Werke in sechs Bänden--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new window
5.(1983)。Darmstadt: 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  new window
6.Petzet, Heinrich W.(1983)。Auf einen Stern zugehen: Begegnungen mit Martin Heidegger 1929-76。Frankfurt/M.:Societäts。  new window
7.Ritter, Joachim、Gründer, Karlfried(1976)。Historisches Wörterbuch der Philosophie。Schwabe & Co.。  new window
8.王樾(1990)。譚嗣同變法思想研究:從仁學的思想理則析論譚嗣同的變法理論與實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象、成玄英、陸德明、郭慶藩(1990)。莊子集釋。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牟宗三(1987)。政道與治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小野澤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湧、李慶(2007)。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與人的觀念的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Billeter, Jean François、宋剛(2009)。莊子四講。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鎮國(20120000)。空性與方法:跨文化佛教哲學十四論。臺北:政大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牟宗三(1984)。現象與物自身。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儒賓(19960000)。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儒賓(20120000)。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賴錫三(20080000)。莊子靈光的當代詮釋。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Heidegger, Martin(1957)。Identität und Differenz。Günther Neske。  new window
19.Billeter, Jean François、周丹穎(2011)。駁于連:目睹中國研究之怪現狀。無境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鍾振宇(20100000)。道家與海德格。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譚嗣同、蔡尚思(1981)。譚嗣同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汪文聖(2009)。重新反省民主與倫理間的關係--從新儒家到現象學觀點的轉化。中國文化與世界:中國文化宣言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中央大學文學院儒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牧野英二(2013)。理性批判の二つ機能。持続可能性の哲学への道。東京:法政大學出版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儒賓(2001)。近現代儒家思想史上的體用論。天人之際與人禽之辨--比較與多元的觀點。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蔣年豐(1993)。從思孟後學與荀子對「內聖外王」的詮釋論形氣的角色與義涵。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俊業(2009)。道德形上學的理念與證成。理解、詮釋與儒家傳統:展望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