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親密關係中的反身性思考:以電影《王牌冤家》《愛重來》為例
書刊名: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
作者:胡正文
出版日期:2015
卷期:6:2
頁次:頁69-90
主題關鍵詞:電影反身性思考社會建構親密與承諾象徵互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33
  • 點閱點閱:136
期刊論文
1.林以正、黃金藍(2004)。親密感之日常生活互動基礎。中華心理學刊,48(1),35-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素鈴、陳毓瑋、游美惠(20110900)。親密關係中的反身性思考:運用偶像劇「第二回合我愛你」進行情感教育。性別平等教育季刊,55,3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錦華(19920700)。電視與文化研究。廣播與電視,1,1-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谷玲玲(20130100)。網路親密關係中的自我揭露。資訊社會研究,24,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游美惠(200008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8,5-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Crisp, Richard J.、Turner, Rhiannon N.、李正賢(2009)。社會心理學。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夫曼、徐江敏、李姚軍(2011)。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Newman, D. M.(2004)。Sociology: Exploring the architecture of everyday life。Thousand Oaks, CA:Pine Forge Press。  new window
4.曾偉禎(2001)。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振寰、瞿海源(2015)。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高雄: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片桐聰美、宋昭儀(2003)。戀愛巴士喚起真愛奇蹟的戀愛巴士。台北:尖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成露茜、羅曉南(2013)。批判的媒體識讀。台北:正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文淇(2011)。我和電影一國:林文淇電影評論集。台北: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曉虹(2014)。理論的邂逅:社會學與社會心理學的路徑。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派屈克•菲利普斯、李芬芳(2011)。解密電影:不可不知的五個故事。台北: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Aumont, Jacques、Marie, Michel。Practices of Looking: 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  new window
12.Aumont, Jacques、Michel, Marie、吳佩慈(2007)。在電影思考的年代。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Bordwell, David、Thompson, Kristin、吳珮慈(2004)。當代電影分析。南京:江蘇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余伯泉、危芷芬、李茂興、陳舜文、Aronson, E.、Wilson, T. D.、Akert, R. M.(2015)。社會心理學。台北:揚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Aronson, Elliot、Wilson, Timothy D.、Akert, Robin M.。Social Psychology Edition。  new window
16.Katz, Steven D.、陳榮政(2011)。日常生活的社會學。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井迎兆(2009)。電影分鏡概論--從意念到影像。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Turner, G.、林文淇(1997)。電影的社會實踐。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Babbie, Earl(1995)。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Wadsworth。  new window
20.瑪莉塔.史特肯、莉莎.卡萊特、陳品秀、吳莉君、Cartwright, Lisa(2009)。觀看的實踐 : 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臺北:臉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Morley, David、馮建三(1995)。電視、觀眾與文化研究。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芳玫(19960000)。女性與媒體再現:女性主義與社會建構論的觀點。臺北市: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井迎兆(20060000)。電影剪接美學:說的藝術。臺北:三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