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試論臺語電視連續劇語言混雜現象--以《風水世家》為考察對象
書刊名: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
作者:潘惠華
作者(外文):Pan, Hui-hua
出版日期:2016
卷期:30
頁次:頁119-163
主題關鍵詞:雙語語言混雜語言變異臺語連續劇風水世家BilingualismLanguage hybridityLanguage varietyTaiwanese television dramasFeng Shui Famil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81
  • 點閱點閱:36
期刊論文
1.張學謙(20081200)。國家能否挽救弱勢語言?--以愛爾蘭語言復振為例。臺灣國際研究季刊,4(4),2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文肇(20030600)。怎樣的國語才算標準?從語言純淨心理看漢語共同語官定標準與使用者語感的隔閡。淡江人文社會學刊,15,89-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秦嘉嫄、蘇碩斌(20100100)。消失為重生:試論戰後「拱樂社」歌仔戲及其劇本創作。戲劇學刊,11,227-2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臧汀生(1992)。臺灣地區國臺語詞彙融合現象。古典文學,20,314-3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奇伯(2000)。電視八點檔流行風--愛恨交織鄉土劇。臺灣光華,1,86-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彭文正(20080600)。客家電視在多言文化中的傳播功能與挑戰。廣播與電視. 政大,28,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曹逢甫(20001200)。臺式日語與臺灣國語--百年來在臺灣發生的兩個語言接觸實例。漢學研究,18(特刊)=36,273-2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萬順(20090400)。語言與族群認同:從臺灣外省族群的母語與臺灣華語談起。語言暨語言學,10(2),375-4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麗君(201001)。臺灣語言的日語借詞。文化研究學會2010年會「文化生意:重探符號/資本/權力的新關係」。臺南: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學謙(1998)。Ho-lo臺語的語層及語用。第二屆臺灣語言暨語言學國際研討會。臺北:文鶴出版社。451-4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蘇蘅(1992)。我國電視節目文化意涵的研究:以方言節目為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潘惠華(2009)。當代台語電視新聞換讀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Aitchison, Jean、徐家禎(1997)。語言的變化:進步還是退化?。北京: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廷國、郝樹壯(2008)。社會語言學研究方法的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雲飛(1987)。語音學大綱。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olmes, J.(1999)。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Harlow, Essex:Longman Group limited。  new window
5.張世祿(2000)。中國音韻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大明、陶紅印、謝天蔚(1997)。當代社會語言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趙一農(2012)。語碼轉換。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Weinreich, Uriel(1953)。Languages in Contact: Findings and Problems。New York:Linguistic Circle of New York。  new window
9.Weinreich, Uriel(1953)。Language in Contact: Findings and Problems。Paris:The Hague。  new window
10.Weinreich, Uriel(1970)。Language in Contact: Findings and Problems。Paris:The Hague。  new window
11.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2015)。2013影視產業趨勢研究調查報告--影視及廣播產業。臺北: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育德、黃國彥(2000)。臺灣•苦悶的歷史。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甫昌(1993)。省籍融合的本質--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臺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方欣欣(2008)。語言接觸三段兩合論。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勤岸(2011)。後殖民文學的語言。臺北: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徐大明(2007)。社會語言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柯裕棻(2006)。批判的連結。臺北:唐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薩杰爾、陸卓元(1985)。語言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R•A•郝德森、盧德平(1989)。社會語言學。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馬西尼、黃清河(1997)。現代漢語詞匯的形成--十九世紀漢語外來詞研究。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Crystal, David、周蔚(2001)。語言的死亡。貓頭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羅納德•沃德華、雷洪波(2009)。社會語言學引導。復旦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Spolsky, Bernard、張治國(2012)。語言政策:社會語言學中的重要論題。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B•H•鮑爾科夫斯基、陳傳(2013)。語言的底層問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Gilbert, Helen、Tompkins, Joanne(1996)。JPost-Colonial Drama。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26.Weinreich, Uriel(1979)。Language in Contact: Findings and Problems。The Hague:Mouton Publishers。  new window
27.黃宣範(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的研究。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鄒嘉彥、游汝傑(2007)。社會語言學教程。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周婉窈(20030000)。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風水世家,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O-HubOUypVJptvkYDK8Xw7spjfreload=10, 2014/01。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甫昌(2001)。臺灣族群通婚與族群關係再探。社會轉型與文化變貌:華人社會的比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