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平埔族群研究的發展簡介及其在多元文化教育下的意義
書刊名:花蓮師院學報
作者:康培德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Kang, Peter
出版日期:1999
卷期:9
頁次:頁263+265-284
主題關鍵詞:平埔族群多元文化教育Formosan plains austronesiansMulticulturalism educ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22
  • 點閱點閱:40
     本文主要在介紹臺灣研究中漸受本土學術界重視的平埔族群,及其研究成果在做 為社會科學教育上的意義。文章重點首先在介紹平埔族群、平埔研究參與學科背景的介紹, 再討論平埔研究在臺灣現今強調多元文化觀點教育的發展方向,在提供本土實證歷史素才上 的意義與價值。
     The paper aims at introducing the Formosan Plains Austronesians, a subject which is gradually emphasized by the academia world in Taiwan, and discuss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result related to the Formosan Plains Austronesians in the field of socila sciences education. The paper starts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formosan Plains Austronesians and the academic backgrounds participating the associated study. Then the paper turns to descant the value of the subject of Formosan Plains Austronesians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education of Tawian, focusing on the issues of multiculturalism.
期刊論文
1.潘英海(1994)。平埔研究的再思考與再出發 : 記「平埔族群研究」學術研討會。臺灣史研究,1(1),166-1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石萬壽(19870600)。二層行溪流域的先住民。臺灣風物,37(2),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石萬壽(19850500)。臺灣南部平埔族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思與言,23(1),93-1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漢光(19630300)。高雄縣阿里關及附近平埔族宗教信仰和習慣調查。臺灣文獻,14(1),159-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明珂(19940900)。過去的結構--關於族群本質與認同變遷的探討。新史學,5(3),119-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阮昌銳(1969)。蘭陽地區漢化的噶瑪蘭族初步調查。台灣文獻,20(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阮昌銳(19660300)。蘭陽平原上的噶瑪蘭族。臺灣文獻,17(1),2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漢光(1961)。臺南縣六重溪之五太祖崇拜。臺灣文獻,12(4),146-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漢光(1963)。台南縣六重溪豬頭殼奉祀調查。台灣文獻,14(2),139-142+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明珂(19930600)。民族史的邊緣研究:一個史學與人類學的中介點。新史學,4(2),95-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斌雄(19870900)。臺灣南部地區平埔族的阿立祖信仰。臺灣風物,37(3),1-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明珂(19931100)。集體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當代,91,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富三(19810400)。清代臺灣移民的耕地取得問題及其對土著的影響。食貨月刊,11(1),19-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富三(19810500)。清代臺灣移民的耕地取得問題及其對土著的影響。食貨月刊,11(2),72-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漢光(1962)。高雄縣荖濃村平埔族信仰調查。臺灣文獻,13(1),102-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潘英海(19870600)。有關平埔族研究的西文資料。臺灣風物,37(2),39-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翁佳音(19870600)。日治時代平埔族的調查研究史。臺灣風物,37(2),55-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潘英海(19870600)。平埔族研究的困惑與意義:從邵式柏的博士論文「十七及十八世紀臺灣拓墾中的漢番關係」談起。臺灣風物,37(2),157-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石萬壽(19810900)。西拉雅平埔族的阿立祖信仰。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8,143-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漢光(1962)。高雄縣匏仔寮平埔族宗教信仰調查。臺灣文獻,13(4),88-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汎森(19931100)。歷史記憶與歷史--中國近世史事為例。當代,91,40-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石萬壽(1985)。西拉雅平埔族蕭壟社群的阿立祖信仰。國際中國邊疆學術會議。台北:國立政治大學。1456-14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翁佳音(1996)。近世初期北部台灣的貿易與原住民。台灣商業傳統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會議日期: 1996/12/1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詹素娟(1987)。從中文文獻資料談平埔族研究。台灣史研究暨史料發掘研討會。高雄:中華民國臺灣史蹟研究中心。243-2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康培德(1996)。Culture and Culture Change of the Siraya under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博士論文)。University of Minnesota。  new window
2.Shepherd, John Robert(1981)。Plains Aborigines and Chinese Settlers on the Taiwan Frontier in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博士論文)。Stanford University,Stanford, CA。  new window
3.李佩容(1997)。噶瑪蘭語的格位與焦點系統(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卓淑娟(1988)。清代台灣中部漢番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清水純(1990)。クヴアラン族--台灣平地原住民の一村落における傳統文化.社會の變化に關する調查報告(博士論文)。日本東京大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逸君(1994)。The Invention of Kavalan Tradition(碩士論文)。The University of Kent。  new window
7.張永利(1997)。賽德克語和噶瑪蘭語的語態、格位與呼應(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程士毅(1994)。理番分府與岸裡社(1766-1786)(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鈴木滿男(1988)。「漢蕃」合成家族の形成と展開--近代初期における台灣邊疆の政治人類學の研究(博士論文)。日本山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潘英海(1989)。A Study on the Pragmatics of Human Understanding :Ritual Processes in Southern Taiwanese Village(博士論文)。University of Oregon。  new window
11.潘繼道(1992)。後山平埔族遷移史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隆志(1990)。族群關係與鄉村台灣--一個清代臺灣平埔族群史的重建和理解(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邱正略(1992)。清代臺灣中部平埔族遷移埔里拓墾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志忠(1990)。埔里盆地聚落演化的歷史考察:三個民族,五個文化類型權力變動下的空間,社會現象(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環顯(1992)。清代「埔里」的開發(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煥堯(1985)。清代臺灣番人與地方治安之關係--義番與番患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江孟芳(1997)。族群運動與社會過程--當代「噶瑪蘭」認同現象的解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莊雅仲(1990)。文化、書寫與差異:三個有關異己論述的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偉智(1998)。殖民主義、「蕃情」知識與人類學--日治初期臺灣原住民研究的展開(1895-1900)(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鍾幼蘭(1995)。族群、歷史與意義:以大社巴宰族裔的個案研究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清財(1988)。西拉雅族祭儀音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詹素娟(1986)。清代台灣平埔族與漢人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詹素娟(1998)。族群,歷史與地域:噶瑪蘭人的歷史變遷(從史前到1900年)(博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宗智(1994)。噶瑪蘭語的未來(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Osterhammel, Jürgen(1997)。Colonialism: a theoretical overview。Princeton:Markus Wiener Press。  new window
2.Shepherd, John Robert(1993)。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f Taiwan Frontier。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Wolf, Eric R.(1982)。Europe and People without History。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4.莊英章(1988)。台灣平埔族研究書目彙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世忠(1994)。山胞觀光。台北:自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隆志(19910000)。族群關係與鄉村台灣: 一個清代台灣平埔族群史的重建和理解。臺北:臺大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石萬壽(1990)。臺灣的拜壺民族。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Kincheloe, Joe L.、Steinberg, Shirley R.(1997)。Changing Multiculturalism。Ope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9.Anderson, Benedict(1991)。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Verso。  new window
10.謝世忠(1987)。認同的污名:臺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Schneider, Jane、Rayna Rapp(1995)。Articulating Hidden Histories: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Eric R. Wolf。Berkeley。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聰榮(1993)。由民族國家的模式看戰後台灣的中國化。建立台灣的國民國家。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炎憲(1996)。台灣史研究的新精神。台灣史論文選集。台北:玉山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亦園(1982)。臺灣平埔族的祖靈祭。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尤哈尼.依斯卡卡夫特(1997)。從原住民的觀點來看平埔族。族群政治與政策。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石萬壽(1995)。南化鄉平埔族的村社。平埔研究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亦園(1982)。從文獻資料看台灣平埔族。台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台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炎憲(1995)。序二--從1995年的學術研討會反省台灣歷史意識。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鈴木滿男(1991)。漢と蕃:東アジア民俗世界の根本構造。柳田.折口以後。東京:世界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明珂(1994)。過去、集體記憶與族群認同:台灣的族群經驗。「認同與國家:近代中西歷史的比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亦園(1982)。臺灣平埔族的器用與衣飾。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