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呂赫若日記》管窺日治末期臺北文化人的音樂生活
作者:連憲升 引用關係
書刊名:日記與臺灣史研究 : 林獻堂先生逝世50週年紀念論文集;下冊;許雪姬 (總編輯) ; 王美雪 (執行編輯)
集叢:日記中的音樂生活
頁次:903-949
出版日期:2008
出版項: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主題關鍵詞:呂赫若日記日治末期音樂生活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4
期刊論文
1.陳逢源、葉笛(1994)。站在臺南公園的池畔。文學臺灣,12,2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逢源、葉笛(1922)。站在臺南公園的池畔。臺灣雜誌,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燦琳(1965)。我所敬愛的「文化仙仔」。臺灣文藝,2(9),24-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家慧(200007)。藝術追求或社會責任?--從「順德醫院」及其樂評看呂赫若的藝術觀。文學臺灣,35,207-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泉生(1945)。音樂隨感--臺灣の音樂と生活。臺灣時報,1945(3),4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呂泉生(1955)。我的音樂回想。臺北文物,4(2),74-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赫若(1941)。我思我想。臺灣文學,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高慈美、王昶雄(1965)。一個溫暖的回憶。臺灣文藝,2(9),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清野健(1943)。新臺灣音樂運動について。臺灣時報,1943(8月號),98-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游彌堅(1955)。臺灣省文化協進會十年來社會音樂教育活動紀要。臺北文物,4(2),17-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肇嘉(195508)。漫談臺灣音樂運動。臺北文物,4(2),8-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連憲升(20071000)。從《丟丟銅仔》到《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試談呂泉生早期的民歌編曲、歌曲創作和他的鄉土關懷。臺灣音樂研究,5,47-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得時(1955)。音樂舞蹈運動座談會。臺北文物,4(2),57-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櫻芬(20041100)。戰時臺灣漢人音樂的禁止和「復活」:從一九四三年「臺灣民族音樂調查團」的見聞為討論基礎。臺大文史哲學報,61,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石婉舜(20010600)。「厚生演劇研究會」初探。臺灣史研究,7(2),95-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許雪姬(19980600)。林獻堂著「環球遊記」研究。臺灣文獻,49(2),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溫振華(19871200)。日本殖民統治下臺北社會文化的變遷。臺灣風物,37(4),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乃蘗(1955)。日據時期新臺灣音樂運動。臺北文物,4(2),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南嘉德(2005)。現階段的呂赫若研究--一個音樂史的觀點。「臺灣的音樂與音樂歴史」研討會,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舉辦 (會議日期: 200509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義鱗(2000)。日治時期臺灣廣播事業發展之過程。回顧老臺灣、展望新故鄉一-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93-3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邱詩珊(2001)。台灣省交響樂團與台灣文化協進會在戰後初期(1945-1949)音樂環境之角色(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芝君(1997)。日治時期臺灣師範學校音樂教育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石婉舜(2002)。一九四三年臺灣「厚生演劇研究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崔末順(2004)。現代性與臺灣文學的發展(1920-1949)(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Combarieu, Jules、園部三郎(1942)。音樂的法則與進化。東京:創元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目黑惇(1991)。新定標準音樂辞典。東京:音樂之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卓甫見(2002)。陳泗治--鍵盤上的遊戲。臺北:時報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垂水千惠(2002)。呂赫若研究:1943年までの分析を中心として。東京:風間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季彦(2006)。郭火炎與郭施珍百歲冥壽紀念集。Scarsdale, New York:郭季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獻堂、許雪姬(200012)。灌園先生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臺史所、近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1937)。臺灣人士鑑(昭和十二年版)。臺北:株式會社臺灣新民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雪姬(2005)。臺灣歷史辭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呂赫若、鍾瑞芳、陳萬益(2004)。呂赫若日記。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逸松、吳君瑩、林忠勝(1994)。陳逸松回憶錄(日據時代篇):太陽旗下風滿臺。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詩琅、張炎憲、翁佳音、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88)。臺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常惠(19860200)。現階段台灣民謠研究。臺北:樂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石婉舜(2003)。林摶秋。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薛宗明(2003)。臺灣音樂辭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呂紹理(1998)。水螺響起:日據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1934)。臺灣人士鑑。臺北:臺灣新民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水野謹吾(19430616)。新臺灣音樂運動前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水野謹吾(19430618)。新臺灣音樂運動前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水野謹吾(19430619)。新臺灣音樂運動前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水野謹吾(19430620)。新臺灣音樂運動前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水野謹吾(19430621)。新臺灣音樂運動前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名和榮一(19430125)。皆唱運動の一考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名和榮一(19430201)。皆唱運動の一考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呂赫若(19430322)。臺灣音樂放送の意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呂赫若(19430329)。音樂放送再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呂赫若(19430712)。音樂の文化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異史氏(1910)。張福興訪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山田耕筰(2001)。大東亞戰爭と音樂家の覺悟。山田耕筰著作全集。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山田耕筰(2001)。大東亞音樂興隆に。山田耕筰著作全集。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山田耕筰(2001)。大東亞音樂建設第一步。山田耕筰著作全集。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山田耕筰(2001)。決戰下樂壇の責任。山田耕筰著作全集。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昶雄、張良澤(2002)。王昶雄致垂水千惠書簡(1998年元旦)。王昶雄全集。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呂芳雄(2004)。追憶我的父親呂赫若。呂赫若日記。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泉生(1994)。我的音樂生活。呂泉生的音樂世界。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呂赫若、林至潔(1995)。我思我想。呂赫若小說全集。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獻堂(1960)。環球遊記。林獻堂先生紀念集。臺中:林獻堂先生紀念集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垂水千惠、邱若山(2000)。二次大戰期間的臺日文化狀況與呂赫若--以其音樂活動為中心。殖民地經驗與臺灣文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孫芝君(2000)。張福興先生年譜。張福興--近代臺灣第一位音樂家。臺北:時報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藤井省三、張季琳(1997)。呂赫若與東寶國民劇--自入學東京聲專音樂學校到演出「大東亞歌舞劇」。呂赫若作品研究。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藤井省三、張季琳(2004)。臺灣作家與日劇「大東亞歌舞劇」--呂赫若的東寶國民劇。臺灣文學這一百年。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龔卓軍(2006)。審美現代性之爭 : 哈伯瑪斯與傅柯論波特萊爾。身體部署 : 梅洛龐蒂與現象學之後。臺北:心靈工坊。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高雅俐(20080000)。音樂、權力與啟蒙:從《灌園先生日記》看1920~1930年代霧峰地方士紳的音樂生活。日記與臺灣史研究:林獻堂先生逝世50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