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語」與「論語」--以楊逵、楊守愚為分析對象
書刊名:臺灣文學評論
作者:羅詩雲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o, Shih-yun
出版日期:2007
卷期:7:1
頁次:頁5-27
主題關鍵詞:楊逵楊守愚國語教育身體規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07
  • 點閱點閱:52
期刊論文
1.李功勤(19970700)。殖民地的傷痕--論日本殖民臺灣的政策及其影響。世界新聞傳播學院人文學報,7,95-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培豐(20010300)。殖民地臺灣國語「同化」教育的誕生--伊澤修二關於教化、文明與國體的思考。新史學,12(1),115-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婉窈(19950600)。臺灣人第一次的「國語」經驗--析論日治末期的日語運動及其問題。新史學,6(2),113-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筱峰(2004)。從回憶錄見證臺灣人的戰時經驗(1937-1945)。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戰時體制下的臺灣」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4/10/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游勝冠(1995)。臺灣命運的深情凝視--論張文環的小說及藝術。臺灣文學研討會,淡水工商管理學院臺灣文學籌備處、臺灣文學研究室主辦 (會議日期: 1995/11/04-1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柳書琴(2003)。從官製到民製:自我同文主義與興亞文學(Taiwan, 1937-1942)。第一屆國際青年學者漢學會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歷史系合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戶田一康(2004)。日本領台時代的臺灣人作家所描寫的公學校教師形象(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佩賢(2001)。台灣近代學校的誕生--日本時代初等教育體系的成立(1895-1911)(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柳書琴(2001)。荊棘之道: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雅惠(2000)。日據時代台灣文學的童年經驗(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恒豪(1991)。楊守愚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文星(1982)。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彭小妍(1998)。楊逵全集。臺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俊雅(1998)。日據時期臺灣小説選讀。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守愚、許俊雅(1998)。楊守愚日記。彰化:彰化縣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婁子匡、黃天橫(1973)。臺灣民報。臺北:東方文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灣新民報社(1973)。臺灣新民報。臺北:東方文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井出季和太、郭輝(2003)。日據下之臺政。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藤井省三、張季琳(2004)。臺灣文學這一百年。台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施懿琳、楊翠、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7)。彰化縣文學發展史。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婉窈(20030000)。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Tsurumi, E. Patricia、林正芳(1999)。日治時期台灣教育史。宜蘭市:仰山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