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合作學習法及多元入學管道對大學初級會計學之學習成效的影響
書刊名:真理財經學報
作者:彭寶貴
作者(外文):Peng, Pao-kuei
出版日期:2009
卷期:21
頁次:頁1-24
主題關鍵詞:初級會計教學合作學習法多元入學管道Elementary accounting learningCooperation learning methodSystem of diversified university admission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2
  • 點閱點閱:89
期刊論文
1.陳美紀、宋美妹、林美純、陳華(20040600)。合作學習法應用在大一會計學學習研究。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8,113-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杏美、李柏英(20060600)。任務小組教學法在會計教學成效之探討。財金論文叢刊,4,129-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順平(20070600)。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與多元入學。研習資訊,24(3),8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秋香、王興芳(1998)。合作學習教學法的應用--五年制商專成本會計學為例。僑光學報,16,93-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齊武(19960200)。小組教學 成效斐然--美國會計教學法之新里程。會計研究月刊,123,126-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立勳(19951100)。小組獎勵對國小兒童分組學習表現的影響。嘉義師院學報,9,175-2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秀嫚(19980700)。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公民訓育學報,7,285-2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文益、黃毅志(20041200)。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與學生成就的關聯性之研究--以臺東師院為例。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5(2),23-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文益(20040600)。文化資本、多元入學管道與學生學習表現--以臺東師院為例。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5(1),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怡靖、鄭燿男(20000700)。臺灣地區教育階層化之變遷--檢證社會資本論、文化資本論及財務資本論在臺灣的適用性。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0(3),416-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邱思瀛(2009)。大學多元分案之探究。銘傳教育電子期刊,創刊號,83-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詠仁、王美芬(2002)。國小自然科合作學習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彭寶貴(2006)。中英文教材與學習態度對學生學習成果影響之研究—以初級會計學教學為例。真理財經學報,14,97-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興芳、劉若蘭、何秋香、林秀柑、陳美紀(2000)。會計教育改革之探討:批判思考教學在會計課程之應用。第六屆商業教育學術論文之研討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主辦) 。彰師大商業教育學系。113-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嬋娟(1997)。美國會計教育改革。我國會計教育改革研討會。台大會計系。8-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耀明(1998)。網路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的整合。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551-5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沈慶珩(2000)。合作學習教學策略的原理與實施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美純、陳華、宋美妹、陳美紀(1998)。合作學習在大一初級會計學研究237-2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Peng, Pao-kuei(1996)。Teaching Elementary Accounting via A Work Sheet Approach—an experiment in Taiwan。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廖碧珠(2006)。合作學習對國中一年級學生的數學態度與學習成就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敏芳(1999)。合作學習法應用在實用技能班會計科目之學習研究(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文益(2003)。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與學業成績、成就抱負--臺東師院學生的貫時性因果分析(碩士論文)。臺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治鈴(2002)。概念構圖與合作學習應用於綜合高中會計科目教學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程上修(2000)。運用合作學習及創造思考問題解決策略於高一氣象學習之成效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Johnson, D. W.、Johnson, R. T.(1991)。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Cooperative, competi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Allyn and Bacon。  new window
3.鄭毓信、梁贯成(1998)。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Teranishi, R.、Briscoe, K.(2006)。Social Capital and the Racial Stratification of College Opportunity。Higher Education: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new window
其他
1.Vygotsky, L. S.(1987)。Thinking and speech,New York:Plenum Press。  new window
2.曾淑惠(2007)。教學方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沈慶珩(2000)。合作學習教學策略的原理與實施,http://www.mcu.edu.tw/admin/future/educlass/shen.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邱曉隆(2007)。合作學習教學法的理論與實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美文(2007)。合作學習教學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