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水滸傳》的「忠義」內容及其問題
書刊名:輔仁國文學報
作者:施寬文
作者(外文):Shi, Kuan-wen
出版日期:2011
卷期:32
頁次:頁55-73
主題關鍵詞:俠義氣義孝義愚忠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8
  • 點閱點閱:65
《水滸傳》成書以來,其思想主題,往往言人人殊,異說紛紜。喜之者固崇為「忠義」之作,惡之者則貶為「誨盜」之尤,而隨著時代之遷異,書中的「忠義」內容,今人頗多非議者,或譏為愚忠、助紂為虐;或議為行幫道德、結伙行凶。然而,該書長久流傳於民間,為人所喜愛,不以眾多殘忍的暴力與殺戮為非,除了書中人物之品格,宜有符合民間道德觀念者之外,也與水滸故事產生於黑暗不公的時代、具有娛樂之性質,以及內涵民間深固之宿命思想有關。至於宋江歸降朝廷,終而飲酖自盡,是否即為「助紂」與「愚忠」,此宜考慮書中的徽宗形象,與宋江之襟懷。作書者原無意妖魔化宋徽宗,助紂之說難以成立;而宋江深受儒教忠義思想之影響,不為小丈夫自完之計,自盡以弭兵燹之厄,則實非愚忠之舉。
期刊論文
1.王平(2006)。水滸傳明清詮釋之比較。濟寧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慶妃(2006)。從宋江的儒道思想看水滸傅的悲劇結局。荷澤學院學報,2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文娟(2008)。水滸傅中宋江的忠義觀念。文學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夏志清(1988)。中國古典小說導論。安徽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利器(1986)。耐雪堂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適(1976)。中國章回小說考證。臺北:雲風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平原(2010)。中國散文小說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施耐庵、羅貫中、李泉、張永鑫、戴敦邦、戴紅傑(1994)。水滸全傳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魯迅(1997)。中國小說史略。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贄(2009)。焚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沈伯俊(1994)。水滸研究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一玄、劉毓忱(2002)。水滸傳資料匯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馬蹄疾(1980)。水滸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樂蘅軍(1976)。古典小說散論。臺北:純文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容肇祖(1982)。明李卓吾先生年譜。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何心(1978)。水滸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文新(2007)。傅統小說與小說傅統。武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同勝(2009)。水滸傳詮釋史論。濟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施耐庵(2009)。百回本水滸傳。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贄(1995)。藏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金聖嘆(1986)。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水滸傅。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孫楷第(2008)。孫楷第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